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aoz的夢囈”(ID:caozsay),作者 caozsay,36氪經授權發布。
很多人在職場中都有一些自己積極的想法,計劃,希望推動一些改變,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些優化,調整,變革。通常,這種動機是好的,方案可能也是有一定價值的。
但很遺憾,大部分情況下都難以如愿,當然原因很多,不過我們知道,職場中你想推動一件事情,往往需要更多人的支持,配合,以及相關資源的申請和配給。但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于是就牢騷,老板不支持,同事不配合,手下不給力,諸如此類。
這類問題,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經歷跳槽或轉崗的職場老人,亦或是空降經理人甚至高管,往往都會遇到。久而久之,有些人就會缺乏激情,也缺乏主動性,回到得過且過的日子,變成牢騷滿腹的老白兔,“你看,不是我不想好好做事情,我推動過,真推不動,環境如此,不怪我吧。”
不說別人,我當年在職場也這個德行,回頭看看真的是挺汗顏的。
當你試圖推動一些事情的時候,基本上,你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這可能包括你的手下,你同部門的同事,其他部門的同事,以及你的上司甚至是你的老板,那么你推進乏力的時候,最大的可能是什么呢,一個核心關鍵點是信任關系。
你的老板信任你么?你的同事信任你么?你的手下信任你么?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可能僅僅是基于某種公司的安排來勉為其難配合你,而不是基于對你的信任,更不是對你的期許。
不要奢望別人無條件的信任你,即便你有光鮮的背景和人設光環。
那么,今天分享一些方法,有興趣的可以試試看。
我們可能想到了很多優化方案,或者我們看到有很多數據值得挖掘,那么按照你的計劃和目標,可能需要大量的資源配合,但很遺憾,現在要求這么多資源配合你,很多人將信將疑,領導也會斟酌再三。
先做實施成本最低,效果最明顯的那個事情,你說這是不是取巧?
實施成本低=對資源的訴求少,那么比較容易得到領導和團隊的許可,反正資源訴求少,領導可能覺得讓你試試也無妨,別人可能覺得隨手幫個忙而已,也不耽誤事。
效果好,迅速建立信用基礎,證明你的計劃,目標是靠譜的,不是空穴來風。這樣后面的事情逐步推進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會急于求成,試圖調動所有資源做成最終目標,但你要知道,團隊配合,彼此信任的基礎需要培養,需要磨合。不要低估這個過程。
先易后難,先做容易出成果的事情,不但可以建立信任,也可以建立項目的信心,你有成果,有效果了,那么后續繼續推動,大家也就有更多的信心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會強調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判斷,而忽視別人的。
當你需要團隊配合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需要多聆聽,不同角色,對自己工作的目標是什么,對這個項目的期許是什么,對你的期許是什么,以及哪些是他們認為重要而你忽視的,哪些是他們認為有風險而你沒意識到的。
深入溝通,多聆聽別人的想法,觀點,哪怕是吐槽,你才會逐漸建立同理心,了解為什么別人會配合你,或者不配合你,為什么別人會支持你,或者不支持你。
如果你一昧的去強調自己的觀點和目標,而忽視其他人的反饋和感受,那么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會隨時等著你。
哪怕你處于管理崗位,你有足夠的授權和資源,這一步也不能減少。
這是在2的基礎上,你只有足夠了解別人的目標,別人的期許,才能在你的方案,計劃中,找到足夠的利他點,讓與你配合,與你合作的人,有利可圖。
比如,減少他們的工作強度。增加他們的收益機會。或者能完美配合他們后續的KPI目標。以及,對他們的職場進階有幫助。
那么,也會有很多人抱怨說,我做的明明是對誰誰好,他們自己短視,看不到好處,不可救藥。
這種抱怨往往是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就是,忽視了實施成本,對方實施成本太高,而且缺乏對你的信任,缺乏對前景的信心,所以不愿意配合。這就是為什么第一條說要用最低的實施成本見到明顯的效果。
第二個錯誤就是缺乏深度溝通,沒有掌握對方的真實訴求和目標,所以就會自以為是的去看待別人的問題。
當執行取得階段性成果,當項目發展達到階段性目標,進行總結的時候,請記住,一定要給那些配合你,幫助你的同事,無論級別,無論部門,給予顯性的感謝和表揚。
我們說不要溜須拍馬各種奉承,但對別人已有的幫助和支持,真誠的感謝,具有感恩心態,對職場發展非常重要。
這是很多年輕人很容易忽視的,甚至是很多人會鄙夷的。
我希望你們分清這兩點。
奉承是基于對方的職位,級別,資源,以及你對對方的資源訴求。
感謝和表揚是基于對方已有的工作,表現以及對你的幫助進行感恩的表達。
我舉個例子吧,比如現在教師節。
我現在孩子讀書,有個新來的班主任,我去送個紅包求他照顧我們家孩子,這是一種,實話說,這事我不干的。
教師節,我給前幾年帶過我孩子的班主任送個紅包,感謝他以往對我孩子的照顧,這是一種,這事我是愿意干的,也是鼓勵的。
我們的日常工作,無論是發布一個新的系統,還是一個新的運營計劃,或者是做一些日常的優化和升級,那么我希望讀者能理解,我們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進步,能解決當前最嚴重的問題,能比之前的版本和活動有提升,這就是好的工作。
苛求完美往往會讓別人動輒得咎,當然在某些領域,比如科研,比如登月計劃,確實,完美是必要的,不能容忍任何小的閃失。但即便如此,你看我們的登月計劃,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了很多步完成的,每次追求一些進步,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而職場,大部分場合下,并不需要科研領域那么高的完美度,畢竟有成本和資源的考慮,那么,我們的工作,追求的是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前進,不要苛求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不要苛求每個人都可以足夠優異。
有的時候,我也覺得我的員工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再想想,如果人家各方面都很優秀,干嘛來給我打工呢?根本不需要我的資源和平臺對不對。
當然,容錯也不是無限的,別抬杠,不是說什么問題都要容錯,有些原則性問題,也是要設置自己的閾值的。
舊文里寫過再談容錯性,不再贅述。
在溝通過程中,有不同的觀點,對事物判斷不同,對某些安排的不合理有意見,當然,我們說要注意良好的溝通態度,但其實很多事情是可以坦誠的擺在桌面上講,不用拍桌子,不用發脾氣,就實實在在的講出來就好。
如果覺得有情緒,可以不講,寫郵件,但要在冷靜的時候寫,冷靜的時候發。
如果項目結果不盡如人意,達不到預期,也要坦誠,不要粉飾太平,不要弄虛作假,認真復盤,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的問題,同時依然要感謝別人對你的支持和幫助。
項目推進,意見反饋,不可能每次都是你對的,就算你是對的,也不可能每次都讓別人聽你的。但就事論事,坦誠相待,相信我,堅持這種習慣,在職場上,隨著時間,會有復利。
什么是復利,你的職場時間很長,十年,二十年后,回頭看你的老同事,他們職場也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誰會信任你,誰會給你機會,誰會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一把。或者反過來,你會信任誰,你會給誰機會,你會幫助誰?
是那個小聰明特別多,天天裝腔作勢,搞不清楚究竟在想什么的同事;還是那個直來直去講話特別坦誠的?
這就是復利,你職場每遇到的一個人,在未來都可能成為你的貴人,哪怕是你的下屬,你的助理。坦誠會幫助你積累信用,信用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拯救你。
二十出頭,老氣橫秋這個舊文,有句話沒說,有些年輕人,20來歲,各種小聰明,裝老成,各種藏著掖著,好像城府很深,跟上司溝通玩各種話術,都不知道哪學的,問題是,畢竟年輕啊,在老江湖眼里,這都是小把戲明白么。分分鐘就知道你在撒謊,在隱瞞,在演戲。你自己想想在別人眼里什么印象分。
坦誠是有復利的,時間會給出答案。
如果你在職場,你發現自己有很多想法,但推動起來很難,很難說服別人,很難申請資源,我建議你對照一下,看看有沒有改進優化自己的空間。
有些自媒體大號,為了取悅讀者,會假定讀者永遠正確,會告訴你,對啊,你的同事不好,你的領導不好,好的公司應該是怎樣怎樣的。
很遺憾,我告訴你,這世上沒有完美的職場,你需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簡單總結吧,要讓推進變得容易,需要在同事,領導面前建立對你的信任,第一步是信任,相信你的安排,相信你的判斷。第二步是期許,對你有期待,希望你帶給他們一些他們所期待的東西。能做到這兩步,你會發現推動一個事情其實也沒那么難。
當然,做到不容易,以上六條,逐一對照。
還有,不要急,一步步來,有些人剛到新公司就想大刀闊斧的按照自己認為的理想情況去改造,從同事到老板都不信任你,你這樣就太急了,先做一些簡單的,不需要占用太多資源的,做出一點看得到的成績,積累信任,積累信心,然后再不斷優化調整即可。
我平時說事情,不愛炫耀,我經常說作為70后趕上了時代發展紅利,趕上了互聯網發展紅利。實話說,我確實也是由衷的感謝社會的發展給了我們這代人機會和空間。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對呀對呀,你們時代好,我們現在沒那時候機會多。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問題和困境,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機會,有的人總是看到不同的新機會,這種人在和平發展時代基本上都會成為成功者。有的人總是找客觀理由。我們成長階段,抱怨社會環境的客觀借口真比現在少么?我也不想解釋太多,中國現在是戰亂了還是動蕩了?是政局不穩了還是民不聊生了?怎么就沒有你發展的空間了?怎么就成為埋沒英才的時代了?想要逆襲,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當然,想要找借口,永遠都有借口。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