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祝葉華
我們的眼角膜非常脆弱,而隱形眼鏡離眼角膜太近,所以很難避免其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戴隱形眼鏡的人眼睛感染的風險更高,持續戴隱形眼鏡(白天、晚上或者游泳洗澡)更是會增加這種風險。
戴隱形眼鏡游泳和洗澡絕對不是一個好習慣,時間久了,很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這個警告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期發表的一篇病例報告。報告中描述了一名女子戴著隱形眼鏡游泳后患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故事。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小心佩戴隱形眼鏡,就不會發生任何事情。但實際上我們的眼角膜非常脆弱,而隱形眼鏡離眼角膜太近,所以很難避免其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戴隱形眼鏡的人眼睛感染的風險更高,持續戴隱形眼鏡(白天、晚上或者游泳洗澡)更是會增加這種風險。細菌和其他潛在的危險微生物會附著在隱形眼鏡上,困在隱形眼鏡和眼睛之間釀禍。然而,多數情況下,人類并不知曉這些入侵者的存在。
英國女子戴隱形眼鏡游泳洗澡差點失明
英國有一名41歲的女子習慣佩戴著隱形眼鏡游泳和洗澡,但是這個習慣導致她的視力嚴重受損。兩個月來,她時不時感覺眼睛刺痛、視力模糊,并對光敏感。當她到達英國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院就診時,醫生發現她的左眼上有一個大的環狀物,角膜上有一層模糊的東西。經診斷,她左眼視力是0.1,也就是美國 “法律判定的失明”的閾值,所幸她的右眼沒受影響[1]。
圖片來源:Popular Science
鑒于她在游泳和洗澡時戴隱形眼鏡的習慣,醫生們猜測她很可能患上了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經過一段時間用藥后,女子左眼感染清除,但角膜上留下疤痕,視力受損。一年后,女子接受角膜部分移植手術,現在左眼視力略有改善,但沒能完全恢復正常。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角質層感染。這種感染雖然罕見,但隨著隱形眼鏡的普遍使用,越來越受到關注。洗澡或游泳時戴隱形眼鏡會使眼睛脆弱的組織暴露在感染的嚴重風險之下。去年,英國一名29歲的男子也因日常配戴隱形眼鏡洗澡而患上了同樣的感染,隨后失明[2]。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自2011年以來,在英國東南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發病率幾乎增加了3倍。其中,只有70%的患者在12個月內痊愈,有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則需要角膜移植[3]。
喜歡隱形眼鏡的棘阿米巴原蟲
棘阿米巴原蟲在自然界很常見,尤其是在土壤、空氣和淡水中。游泳池、熱水浴缸、淋浴器等都可以為微生物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隱形眼鏡制造商建議消費者不要戴著隱形眼鏡游泳和洗澡,也不應該用自來水消毒隱形眼鏡。
2006年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人中有85%是隱形眼鏡使用者[4]。
棘阿米巴原蟲對隱形眼鏡的表面有著特殊的親和力,這意味著隱形眼鏡可以作為一種載體,將微生物隱藏、傳播和輸送到眼睛里[5]。除此之外,在佩戴隱形眼鏡的過程中,手或者佩戴工具會無意中劃傷眼球,對眼球造成微小的傷害,這些微小的磨損是微生物入侵眼睛的入口。當受損的眼睛佩戴著隱形眼鏡洗澡或游泳時,微生物就有可能通過傷口進入人類眼角膜造成感染,情況嚴重時,會導致永久性的角膜疤痕,從而阻礙適當的濾光,最終導致視力喪失。
美國眼科學會臨床發言人約翰·霍瓦尼西亞(John Hovanesian)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這類病例很少見,但它們突顯出人類眼球極其脆弱的本質,以及戴隱形眼鏡的固有風險[6]。
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 | 圖片來源:CNN
隱形眼鏡上附著的危險微生物
我們的眼睛通常通過多種防御機制來對抗感染:本質上講眼淚是抗菌的,眨眼睛有助于沖洗掉眼睛表面的細菌或異物。當你戴隱形眼鏡時,這兩種功能的效果都受到了抑制。柔軟的鏡片能吸收大部分眼淚,使自己保持柔軟,所以隱形眼鏡的存在會減少角膜上的淚水。缺乏淚液交換會導致干眼綜合癥,引起不舒服的感覺,如發癢、發紅和灼燒感。嚴重的眼睛干燥也會導致角膜結疤。
細菌、真菌和寄生蟲也會附著在隱形眼鏡表面,隱形眼鏡因此成為微生物附著和轉移到眼睛表面的載體。當眼部組織抵抗力降低時,這些“常駐”微生物或短暫的病原體就會侵入并定植角膜或結膜,產生炎癥或感染。
隱形眼鏡 | 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位于俄亥俄州的法醫化學中心(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的研究人員測試了350副裝飾性、非矯正性隱形眼鏡,想看看這些日常銷售的鏡片上到底會附著什么東西。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出版的《法醫科學雜志》(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上。這些隱形眼鏡中,有285副隱形眼鏡來自眼鏡店、紋身店,當然還有無所不能的互聯網,剩下的來自經過批準的正規制造商[7]。
研究人員將隱形眼鏡及其部分浸泡液放入裝滿肉湯的試管中,在25℃的溫度下培養2周。之后他們篩選出混濁的試管,試管變混濁是由生長在管子內部的細菌團塊造成的,取出這些細菌團塊,把它們放在培養皿中生長,之后從每個盤子上刮下一個菌落,測試菌落DNA,分析屬于什么物種。
檢測結果令人感到不安。在285個接受測試的隱形眼鏡中,有62副被認為是假冒偽劣眼鏡,有233副是未經批準銷售的隱形眼鏡,在60%的可疑假鏡片和27%的未經批準銷售的隱形眼鏡上檢測出微生物污染呈陽性。相比之下,獲批銷售的隱形眼鏡中只有3.7%受到污染。
在這些鏡片上發現的幾種細菌與嚴重的眼部問題有關。它們包括蠟樣芽孢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是引起細菌性角膜炎的常見原因。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痛苦的角膜感染會導致永久性失明。蠟樣芽孢桿菌是引起細菌性眼內炎的常見原因之一,是最近在隱形眼鏡上發現的幾種有害微生物之一。另外,很多人的鼻腔里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這類細菌在鼻腔中是無害的,然而一旦進入眼睛,也會引發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既能引起感冒,還能引起角膜炎。如果你的手觸摸一個活動性皰疹瘡,然后觸摸你的眼睛就可能造成病毒轉移。這就是為什么在接觸隱形眼鏡時洗手如此重要。
正確清潔、科學佩戴很重要
雖然大多數細菌感染可以用口服或局部涂抹抗生素來治療,但由于個體差異,科學家并不十分確定不同的感染情況都需要多長時間才開始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一旦感覺眼睛不對勁,就應立即停止佩戴隱形眼鏡并就醫。
隱形眼鏡其實還算安全,但如果不合理佩戴隱形眼鏡就會引發一系列眼部感染問題,部分感染甚至會導致包括失明在內的嚴重后果。這與幾個風險因素有關,如戴隱形眼鏡的時間太長,會阻礙眼睛“呼吸”。眼角膜也需要呼吸,即使是高透氧性的鏡片覆蓋在角膜上也會阻礙眼睛“吸入”氧氣。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會導致角膜缺氧,如果此時恰好有微生物存在,就有可能引發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后者是佩戴隱形眼鏡的嚴重并發癥之一。
此外,不能正確清潔,或沒有按照眼科醫生的指導及時更換隱形眼鏡,也會帶來眼部感染的風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40%至90%的隱形眼鏡佩戴者沒有按照護理說明清潔和佩戴隱形眼鏡。不遵守衛生習慣的隱形眼鏡佩戴者,其隱形眼鏡病例中的細菌污染會增加。66%的隱形眼鏡病例細菌或真菌污染檢測呈陽性。在近40%的污染病例中,有多種微生物被分離出來。所以用肥皂洗手、讓隱形眼鏡盒自然風干、使用隱形眼鏡盒和消毒液都是減少隱形眼鏡污染的關鍵步驟[8]。
雖然大多數人可以通過簡單的預防措施安全地佩戴隱形眼鏡,但冒著風險夜間佩戴或在游泳洗澡時佩戴隱形眼鏡,其實就像坐在一輛沒有安全帶的汽車里,隱患會一直存在。
隱形眼鏡很好,但必須記住它仍然是塑料的,人類不需要它每時每刻都待在我們的眼睛里。
參考文獻
[1] Lanxing Fu, M.B., Ch.B., F.R.C.Ophth., and Ahmed Gomaa, M.B., Ch.B, M.D., F.R.C.S. Acanthamoeba Keratiti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274.[2] https://www.foxnews.com/health/man-blinded-parasite-showering-in-contacts.
[3] Nicole Carnt et al, Acanthamoeba keratitis: confirmation of the UK outbreak and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identifying contributing risk factor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8). DOI: 10.1136/bjophthalmol-2018-312544.
[4] Parmar D N, Awwad S T, Petroll W M, et al. Tandem scanning confocal corneal mic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acanthamoeba keratitis[J]. Ophthalmology. 2006 ,113(4):538-547.
[5] Youhanna W. Ibrahim, David L. Boase, Ian A. Cree. How Could Contact Lens Wearers Be at Risk of Acanthamoeba Infec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Optometry, 2009, 2(2): 60–66.
[6] https://www.insider.com/wearing-contacts-in-shower-pool-can-cause-blindness-eye-infection-2019-7.
[7] Adrian D. Land, Katie L. Penno, Jennifer L. Brzezinski. Identif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Counterfeit and Unapproved Decorative Contact Lenses[J].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018, 63(2): 635-639.
[8] Yvonne T. Wu, Mark D. P. Willcox, Fiona Stapleton. The Effect of Contact Lens Hygiene Behavior on Lens Case Contamination.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15; 92 (2): 167, DOI: 10.1097/OPX.000000000000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