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不熟的城市研究,陪你發現全球機遇之城6小時前
國家郵政局發布“雙11”快遞業務量數據:
當日,郵政、快遞企業攬收快件達5.35億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
日寄發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廣州、金華(義烏)、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北京、武漢、寧波、東莞。
日投遞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蘇州、杭州、東莞、天津。
這些數據可以說明那些問題呢?
快遞業務量一方面能反映一座城市整體的消費力,這可能比統計公報中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準確。
另一方面還能反映一座城市的帶貨能力,或者說交易能力。比如義烏,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擁有強大的交易能力,快遞業務量比北京、上海還高。
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01
這些城市以賣貨為主導
寄發快件量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出貨量,這個數據越多,說明一座城市的賣家數量越多、帶貨能力越強。
出貨量的排名情況分別是廣州、金華(義烏)、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北京、武漢、寧波、東莞。
廣州是源遠流長的國際商貿中心,義烏是世界馳名的小商品貿易之都,二者擁有的網店數量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均表現出強大的“帶貨能力”。
義烏、武漢、寧波進入了寄發量前10,但沒有進入收件量前10,說明這三個城市的快遞業務以賣貨主導,買貨能力不突出。
值得一說的是,2016年的雙11,寄發快件量前10名城市分別為廣州、金華(義烏)、上海、杭州、深圳、北京、蘇州、溫州、泉州、寧波。
3年過去,溫州、泉州已經前跌出前10,取而代之的是武漢、東莞。這說明,溫州、泉州作為小商品貿易中心的地位相對下降,而武漢、東莞相對上升。
02
這些城市以買貨為主導
投遞量反映的是一個城市整體的快遞收件量,這個數據越多,說明一座城市的買家數量越多、消費力越強。
前十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蘇州、杭州、東莞、天津。
注意看,這個排名跟這些城市常住人口排名基本吻合,這說明城市整體消費力,基本上跟城市常住人口數量是成正比的。
成都、重慶、天津三個人口大市進入了收件量前10,但沒有進入寄發量前10,說明這三個城市的快遞業務以買貨為主導,賣貨能力不突出。
值得一說的是,除了快遞收件量,東莞還在手機用戶量方面也排在天津前面。而且,從電影票房數據上看,東莞和天津、鄭州等人口大市十分接近,這說明東莞的常住人口可能被嚴重低估。
另外,2016年的雙11,投遞量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重慶、成都、蘇州、東莞、武漢。
3年過去,北京超過上海排名第一,成都取代杭州排名第五,天津取代武漢進入前10,說明決定城市消費力的關鍵因素還是人口。
03
這些城市買貨、賣貨都很強
同時進入寄發量前十、收件量前十的城市分別為廣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蘇州、東莞,說明這7個城市的買與賣都很強,既有龐大的網店經營者群體,也有龐大的消費力人群。
值得一說的是廣州,其常住人口規模次于上海與北京,所以其收件量也次于這兩個城市,但其寄發量卻遠遠超過北京、上海,表明廣州擁有非常龐大的網店經營者群體,其作為商貿之都的“帶貨能力”出奇的強。
其他一些城市,比如成都、重慶、武漢、寧波、天津、義烏都只有一個指標進入TOP10,說明這些城市離綜合性商貿中心城市,仍有差距。
04
廣州快遞業務量接近上海的2倍
雙11當天的快遞業務量排名,和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基本一致。
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廣州快遞業務累計量達到45.4億件,接近上海的2倍、北京的3倍,相比去年同期大增30%。不僅是總量,還是增速,在一二線城市中都排名第一。
有人可能會問廣州缺乏像阿里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為什么有如此強的帶貨能力,靠什么拿到“雙十一”快遞寄發量和快遞業務總量的雙料冠軍?
我覺得公眾號“灣區財富挖掘機”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千年商都的精華濃縮在雙11這一天”。
沒錯,超高快遞業務量的背后,彰顯的是廣州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的威力。根據“灣區財富挖掘機”的報道,截至2018年,廣州共有713個專業市場,市場商戶達到80萬戶,市場年交易總額超萬億元。這些批發市場,一邊連接著珠三角30萬個大大小小的工廠,一邊連接著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客商。
從本質上講,廣州靠的是生產中心、物流中心這兩個深厚的家底。廣州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品生產中心,廣州又是珠三角最大的物流中心,從這里發貨、收貨的成本都非常低。
所以,廣州雖然沒有電商巨頭,但電商巨頭在華南地區的倉庫、貨物分揀中心一般都在廣州,淘寶村的集群效應也一定會出現在廣州,這是由物流成本決定的,也是由廣州的傳統優勢決定的。
以下是2019年前三季度各大城市快遞業務量排名:
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官網
以下是2018年前三季度各大城市快遞業務量排名:
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官網
對比今年三季度和去年三季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廣州、金華、武漢、成都的增速明顯,分別達到30%、55%、25.2%、21.5%。
而上海快遞業務量出現輕微的負增長,名次有第二名滑落到第四名。除了上海,北京、杭州的快遞業務也接近零增長。
去年前三季度,廣州快遞業務量只有上海的1.4倍、北京的2.2倍。而到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快遞業務量是上海的1.95倍、北京的2.8倍,顯示廣州領先北京、上海的幅度在拉大。
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揭陽,增速高達55%,由去年的第10名升至今年的第9名,超過成都、武漢、鄭州等大部分省會城市。
作為廣東省內的一個非珠三角城市,為何在快遞業務量上如此出色呢?因為淘寶村經濟。
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淘寶村研究報告,汕頭、揭陽地區是廣東省內非常大的一個淘寶村聚集地,淘寶村數量居全省第一,同時也是全國十大淘寶村集群之一。
05
上海快遞業務收入接近廣州的2倍
快遞業務量的冠軍被廣州拿到,但快遞業務收入的冠軍卻被上海拿到,且遠超排在后面的深圳、廣州與北京。
以下是今年前三季度各大快遞業務收入排名:
我沒有找到“快遞業務收入”具體的統計口徑和計算方式,但想必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方面跟快件本身的費用有關系,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高端商務快件更多,快遞客單價想必比其他城市要高,但這個應該不是主要原因,要不然北京的快遞收入不會這么低。
另一方面可能跟所在城市的快遞企業的核算方式有關系。
根據業務收入來排名,國內十大快遞公司大概是順豐快遞、中國郵政EMS、申通快遞、圓通快遞、韻達快遞、中通快遞、宅急送快遞、天天快遞、匯通快遞、速爾快遞。其中,“快遞桐廬幫”的三通一達與天天快遞等五個總部都在上海,兩個在深圳,兩個在北京,一個在杭州。
不同時期、不同口徑的排名可能有細微變化,但上海擁有中國最多的民營快遞公司總部,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上海問鼎快遞業務收入第一名的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