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科研表明,聽合適的音樂可以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本文詳細給出了在什么情況下應該聽什么類型音樂的建議。本文譯自Medium,作者Kate Morgan,原標題為" The Perfect Productivity Playlist, According to Brain Scienc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有一個科學謠言,即聽古典音樂可以使人更聰明。這個被稱為“莫扎特效應”的觀點滲透到了流行文化甚至政治中:1998年,喬治亞州州長撥款10萬美元,為新生兒的父母提供古典音樂CD。
但其實,莫扎特效應的功效被夸大了:幾十年后,研究人員未能在“更高的智商”和“聽18世紀作曲家的音樂”這二者之間找到合理的科學聯系。但是,試圖找到這種聯系的研究過程引出了一個更廣泛的結論:在特定時間聽音樂確實能提高人們的表現。你在健身房鍛煉時,可能會有一個自己的播放列表來讓你堅持運動。那我們為什么不能設計一個可以幫助你朝九晚五工作的播放列表呢?
在最初的“莫扎特效應”研究中,研究人員將36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分為三組,在完成一項智力挑戰之前,三組分別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聽通俗音樂、以及無任何音樂刺激,實驗方法是單純的欣賞,經過了10分鐘后采用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進行測驗,發現聽了莫扎特音樂的學生的測驗成績比其他組高出8-9個百分點,但這種效果持續了10-15 分鐘之后就會消失。
問題是:這種影響是短暫的。聽10分鐘的音樂只會給你帶來15分鐘的認知增加。所以,你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放在播放列表的第一位,聽完后馬上投入到工作中最復雜或要求最高的部分。
把音樂轉換成你可以忽略的曲調
在第一首最喜歡的歌之后,你可以聽一些純音樂。范韓德爾說:“如果你給大腦發送能夠處理的信號,比如歌詞,就會轉移你的注意力。如果你想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項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上,帶歌詞的音樂效果要差得多。你可以堅持聽你喜歡的音樂,但器樂曲會對工作少一些干擾,尤其是當你做一些涉及語言處理的事情時。
有趣的是,爵士樂雖然是典型的器樂曲,但也應該盡量避免。范韓德爾說:“有證據表明,獨奏就像是音樂家在與聽眾或其他音樂家的對話,所以它幾乎可以產生與歌詞相同的效果。”
工作時多聽你熟悉的音樂
如果你需要集中精力,或者想要完成一些有創意的事情,此時最好的選擇就是聽你非常熟悉的器樂曲。一項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研究顯示,熟悉的音樂會激活大腦額葉和布洛卡區,前者控制著動機和選擇性注意力,后者控制著口語和書面表達。
為手頭的工作量身定做音樂列表
一般來說,想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你喜歡這項工作。除去這一點,你也可以通過聽音樂來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真的需要做一些復雜的思考,那么盡量保持簡單:選擇那種樂器較少,節拍重復的音樂。范韓德爾說:“如果你一邊做一項復雜的任務,一邊聽一曲復雜的音樂,那音樂就會和你想要完成的任務形成競爭。”
多在自己身上做一些實驗
沒有什么靈丹妙藥能保證對每個人都有效。范韓德爾說:“我們不能說,來,大家統一聽那種每分鐘80拍的鋼琴和長笛演奏的音樂。”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著一個人對一首音樂的反應,從品味到歷史到個性。例如,“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內向的人能忍受更大噪音和音量,”她說。“內向者的播放列表和外向者的會有很大不同。”
建立自己的“音樂秘密武器”可能需要你在自己身上做一些實驗。放首音樂,開始工作,邊做邊調整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