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包含著很多東西。
我的辦公室在一條狹窄的單行道上,但沒有單行道的標記。前幾天,有一輛大型水泥卡車向著錯的方向行駛;它停下來讓我先過去,我微笑著示意這是一條單行道。然而當我開車經過時,那個家伙尖叫著,“ 操*媽!”
話語里充滿了憤怒。
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習得了憤怒;那些作為我們行為榜樣的大人,他們表達憤怒的方法和時機讓我們耳濡目染。從中,我們明白憤怒可以被尊重,可以被避免,或是被濫用。
有時候,憤怒真的太容易被觸發(fā)了。可能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或在周末的早上被吵醒。如果可以,最好我們能在將憤怒付諸于行動或話語之前,就意識到自己會后悔。
然而,很多時候憤怒本身,比它帶來的一時的情緒更重要。這與我們的核心身份有關;關于你是誰以及你在乎什么。它表明了我們的底線和維護底線的能力與決心。
有人講了個卑鄙的笑話,我們感覺到毛骨悚然;或是有人差點撞到一個孩子,我們會生氣。這表明我們的底線已被踐踏,因為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被威脅,被忽視或被嘲笑。而處理這種憤怒的方式取決于我們所受的教育。
憤怒本身并不暴力,而且憤怒可以得到尊重,并可以表達出來。我們可以等到自己不太生氣,或者等到可以完全平靜下來的時候再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我們不喜歡他們所說的話,而不是揍人家一頓。我們可以打電話報警,而不是和違規(guī)的汽車在高速上較量。我們可以選擇不對某個激怒我們的陌生人大聲咒罵,而去思考為什么我們會因他們的行為而受到如此強烈的影響。
而這樣做最困難的部分是當某人的憤怒集中在你身上時,你不去采取防御措施予以回擊,而是去傾聽和學習,從而使得和此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牢固。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可以說:“我從未聽過父母爭吵”?
也許有的父母堅定地認為不應在孩子面前處理沖突,并且很好地將這類對話控制在他們私下進行。所以并不是他們沒有意見分歧,他們只是沒有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他們相左的意見。
但這樣一來,他們的子女就學會了回避沖突。只因這是對他們來說一種無解的問題。
因此,他們也許會主動的去否認問題。例如,多年來冷淡的夫妻關系,從未被談及的信用卡債務,或者每晚都喝醉的伴侶......問題一直存在,但是他們永遠不會爭論。
“我認為這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我們永遠不會達成一致,那為什么要爭吵?”
“我不喜歡爭論。太不愉快了。”
確實,這是種艱苦的解決方式。但是,值得。
這種回避憤怒的方式會導致對婚姻的巨大的不滿和盲目的麻木不仁。一對夫妻中,一個伴侶可能正是遭遇了這些,并通過外遇或離婚來對另一半表達自己的不滿。然而對方可能永遠都不會認識到自己的方式對另一半造成了多大的感情傷害。
如果我們在回避型家庭中長大,我們可以學習表達自己的身份或意見,相信自己的價值,并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些技能在任何年齡學習都不晚。
在那些用憤怒來控制和操縱的家庭中,沒有安全感可言,殘暴的暴力行為和操縱可能會處于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在這種情況下保護自己可能已經拼盡全力了。
“我知道怎么不惹媽媽生氣。”
“當我們在車道上聽到爸爸的車時,我們都會跑回我們自己的房間里。”
你可能一直處于施暴者的控制中,以至于反對只會令你遭受更多的折磨。于是你學會了安分守己 ,不然地獄般的折磨又將重新開始。還有更令人困惑的事情;不管我們說什么、做什么、不說什么、不做什么,都不會有區(qū)別。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變得非常憤怒,沒有安全的情緒出路,為了應對這種憤怒,我們自己最終可能會成為一個施暴者,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反擊(這很危險);可能會讓自己變成個隱形人,或者可能嘗試以其他方式逃避,例如濫用毒品,飲食失調,強迫癥等任何逃避現實世界的方式。
我們不必一直被這樣的家庭所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克服兒童時期的心理創(chuàng)傷。這樣,我們就不會繼續(xù)采用小時候所的那些應對技巧了。只要有時間和耐心,這些經歷的影響就可以被消除。最終我們可以做回我們自己,而且我們可以學習并了解到所有的情緒都可以被尊重,包括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