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功能一經推出后,很快便在朋友圈刷屏,同時相關話題,直接拿下微博熱搜第一的位置。
可見用戶對于這一功能的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表情包斗圖文化早已深入到移動社交生活多時,此次是微信朋友圈首次正式向用戶開放這一功能。在不少用戶看來,這是一場極具變革式的轉變,微信朋友圈從此前的克制,正在轉向迎合。
微信背后用意,一目了然:刺激朋友圈活躍度,并討好年輕人,
長時間以來,無論是用戶端的自我感受,還是第三方的數據統計,朋友圈活躍度、打開率下滑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根據CNNIC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微信朋友圈使用率為83.4%,較2017年底下降了3.9個百分點。張小龍也在今年的微信之夜上分享過有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的“3天可見”。
原因其一在于,用戶的朋友圈隨著社交關系、熟人鏈的持續推展,已被更多的好友稀釋成為「工作圈」、「事業圈」、「家庭圈」等等,很難能再保持真實表達。隨著新朋友的不斷涌入和老朋友的關系變化,都在加劇用戶的表達克制。
其二,微商、打卡、外鏈等等營銷內容攪混了朋友圈的內容生態。目前朋友圈已經成為營銷信息極為有效的推廣渠道,朋友圈最活躍的那部分內容大部分有營銷導向,這也讓用戶也疲勞不堪。
再者,是競品的沖擊。
隨著新一代年輕用戶的觸網,在社交上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需求,追求更加個性化、興趣化等等,這是行業都必須正視的趨勢。
而朋友圈依托于微信,后者已然成為龐然大物,一舉一動都牽連10億+用戶,這是張小龍克制的基本盤,也使得在某些特定需求上,微信的確難以滿足一部分用戶群體,尤其是年輕用戶。
這個背景下,社交戰場迎來了諸多挑戰者。字節跳動的多閃、陌陌的ZAO,微博的綠洲,搜狐的狐友,阿里的“real如我”,網易的聲波等等密集面世,都在意圖分流騰訊社交市場份額。
曾經一成不變的社交格局,再起波瀾。
微信作為騰訊社交的核心護城河,自然站在了抵御沖擊的最前線。更何況,騰訊的社交本身也逼近于天花板。
移動互聯網目前已完成了深度普及,騰訊社交的用戶規模已不復高增長之勢。
騰訊的Q3財報顯示, 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534億,相比去年同期下跌6%。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11.51億,同比增長6%。不難看出,QQ的用戶數據進入了下行渠道。微信端雖然還在增長但已經觸頂,接近用戶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此時提高用戶活躍度,增強用戶使用時長,便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微信朋友圈評論開放表情包斗圖功能,也就水到渠成。從市場運營角度來看,這確實能增強產品的可玩性,活躍度。微博評論下的網友斗圖互動,便是明顯一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斗圖提高了趣味性的同時,也會為不少用戶帶來信息的疲勞與煩擾,這背后需要微信團隊把握平衡。
另外張小龍一向秉持“用完即走”的產品觀,他亦在今年的微信之夜上明確表示用戶使用時長并不是微信所追求。
不過朋友圈評論開放表情包斗圖功能,以激活朋友圈活躍度的這一行為,看上去微信的策略或已有所變化。
再過數天,即將到來的2020年微信之夜上,對于這個功能,對于社交新變局,張小龍又將會有怎樣的表態。
還需他親自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