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報的一項社會調查中,有61.2%的受訪者都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傾向,8.0%的受訪者坦言非常嚴重,其中女性恐婚的人數居多。
從受訪人員中來看,基本上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恐婚的。
也有很多人認為不敢與另一半勇敢的走進婚姻的殿堂就是因為不夠愛對方,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婚前恐懼癥:
據社會心理學家介紹,婚恐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
恐婚癥主要是對婚姻持久性和美滿度的懷疑和焦慮,即使還沒有明確要結婚時,就會出現對焦慮、恐懼、不安等癥狀。
對于要確定結婚的人尤其表現在快要結婚前一個月或一個周,這時候有可能會莫名生氣煩躁、性急,即使對方一直關心和問候,他們也不愿意多說話,進而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嚴重的影響了雙方之間的關系甚至導致分手。
而由于經常聽到關于婚姻的探討,特別是聽到涉及夫妻矛盾和責任關系的時候,便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和逃避心理。
正如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一書中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
即使再愛對方,但是涉及到結婚時,如此糾結的感受,還是讓人們對婚姻望而卻步,嚴重的恐懼情緒也會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為每個人的恐懼因素和來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針對婚前不同方面的恐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一段感情能夠走到結婚,去接受法律的認可,本身就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情感基礎的,一般存在這種想法的,首先要清楚愛情是需要經營的,婚姻更是如此。
不要對婚姻生活有著過高的期待,走出對婚姻的幻想,認識到婚姻的本質就是為柴米油鹽醬醋而頭疼,婚姻不僅意味著兩個人能長相愿守,更意味著雙方要承擔起為人妻、為人夫的責任。
2. 擔心婚姻不能走到最后
一段婚姻是否能夠持久,也不是自己能夠預判到的。針對這種情況,要積極與對方進行溝通,打消這種疑慮。
婚后雙方要保持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和自由度,夫妻就會因有距離而激發相互間的吸引力。
但是只要兩人能夠有足夠的溝通和交流,珍惜當下的時光,即使未來兩個人走到盡頭,也不會因為最后的原因而忘記當初的快樂時光。
3. 害怕對方會背叛/出軌
現代人對婚姻的忠誠度是令人擔憂的,出軌已是社會的常態,如果是婚前出軌,還有回旋的余地,但婚姻中的出軌則往往讓人左右為難,特別是對有孩子的家庭。
人都是會變的,男人對女人的忠誠度往往存有懷疑態度,女人對男人的忠誠度更是疑上加疑,這也是很多人對婚姻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種不確定的情況,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夫妻雙方對于彼此的一個吸引和信任程度,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的出軌都會讓人背負上一種道德層面的負罪感,當夫妻感情不和時,更是需要我們冷靜的去處理。
4. 與原生家庭有關
“恐婚”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和原生家庭有關。
比如從小在父母情感不合,整天吵架離婚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恐懼婚姻。
有家庭暴力成長經歷的人對婚姻也會產生恐懼。要解決這個問題相對與其他擔憂而言,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心理上的陰影和問題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解決的。如果涉及這個問題的,不但需要伴侶的陪同,雙方家人的關愛也很重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尋找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無論如何,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圍城內外的利弊,認清內心的真實需求,勇于承擔相應的后果,則可遵循自己的選擇。
其次,雙方可以不斷的加強了解,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準備。
最后,做好適應新生活的精神準備,要學會與對方家人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