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在后臺私信問:
最近升職了,但是以前關系很好的同事現在有點不配合自己,各種暗地里使小動作,自己又不好意思說她,請問怎么辦?
其實說到底,這位讀者的邊界感可能出現了一些偏差:
以前利益均分的時候,大家還可以做朋友,但現在地位權利不對等了,還想著把同事當朋友?
這就有點難了,畢竟在職場最要命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1.職場不是學校,不要為失去廉價的友誼而計較
日本編劇小山薰堂在《不要成為無聊的大人》這本中講過一則故事:
AB兩人一起相約報考東京大學,結果B君考上了,而成績優(yōu)異的A君卻意外落榜。之后B君滿含熱淚地對著A君說:
我先考上了,對不起,我會在東京大學等你來報道的。
對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成長為能夠能夠對悲傷的朋友說:
我非常希望我們倆都能考上,但我先考上了,對不起的人。
但回想下,很多時候現實情況是,學校推行競爭機制,朋友全變成了競爭對手,考上的人鄙視靠不上的人,而考不上的人嫉妒考上的人,而這樣的情況在職場更是隨處可見。
很多人就是誤解了職場上的關系,總覺得還是會想在校園一樣:
我對你好,你就該對我好。
其實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對方的利益還沒被你碰到。
《三十而已》劇中的便利貼女孩鐘曉芹就是這樣的一個女生,誰讓她做事都是想都不想就答應,不管是修咖啡機還是送快遞,看起來和大家人緣都很好,其實說白了不過是一個對大家沒什么威脅的職場小透明而已。
在后來主管要分配業(yè)務時,每個人都是爭先恐后搶著拿最好做的方案,剩下沒人要的“臟累難”活全丟給鐘曉芹。
你看,一旦同事之間出現了利益沖突,最先割裂就是這層廉價的友誼。
像上面這位讀者的問題,不是上司和下屬兩個角色出現沖突,而是朋友和同事這兩個身份發(fā)生沖突,而身份,其實說到底就是邊界感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很多職場人就是因為喪失對邊界感的掌控,頻頻讓自己的職場陷入矛盾:
不知道拒絕別人,而承受了很多不該承受的責任;
被人刻薄或惡意對待時,只會忍氣吞聲不敢聲張;
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身信念和原則無底線付出;
通過別人的評價定義自己,而不是正視自己的價值。
再看《三十而已》劇中,同樣是職場人的王漫妮邊界感就非常清晰,對于坑害自己的同事直接還以巴掌,甚至讓對方直接走人,雖然她最后也離開了,但也正是這樣的果斷和決絕,讓她在職場上越走越穩(wěn)。
很多時候,當你在職場想交朋友的時候,別人可能只對賺錢更感興趣。
一旦想好自己的角色和邊界,其實很多問題往往會簡單很多。
2.為什么沒有邊界感的職場人,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一旦自己的職場邊界感失守,只會給對方“這人很好欺負”的假象,最后的結果當然是愈演愈烈無法收場。
針對上述同事不配合自己的問題,完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解決:
①找領導解決,借領導立威
在這這位同事溝通之前,不妨先和領導溝通下。同事對你工作不配合,最有可能是就是因為晉升先后的問題:
明明都是一樣能力和條件,憑什么升職沒我份?
這件事不用你來說,你讓領導去溝通就行了,你可以和領導直接說明:
“關于我升職,其他同事可能有點不理解,目前我盡量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后面確實需要您出面解釋,麻煩您也多幫忙溝通下?”
真正聰明的領導,都會想著法子讓下屬好辦事,這樣一來,他也會有意識的在團隊中幫你樹立權威。
②找正式場合和時間溝通
在職場吃喝都在一起,難免會把工作屬性的身份私人化,以致于很多人公私不分,連自己和別人的隱私都會拿出來說道。
其實,和那位同事溝通也一樣,盡可能選擇更加正式的談話空間和時間,比如公司會議室和上班時間,而不是茶水間或者商場等等,否則還是會給對方造成誤解,
以為你只是拿朋友身份和她開玩笑而已。
③講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在溝通中,如果你的同事一上來就發(fā)泄情緒,也不聽你說話,千萬不要急著打斷她,她這個狀態(tài)無非是覺得自己心里有委屈,等她冷靜完直接問她的需求是什么就可以了。
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升職而不滿,你可以直接讓她去上級領導溝通,而不是做無謂的解釋,你可以告訴她:
“關于這個問題,領導最有權回答,我建議你去問問他。”
真正的界限感,永遠是讓做決定的人,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你來為對方的情緒買單。
④找戰(zhàn)友,建立同盟關系
到了這一步,你可以繼續(xù)解釋:
“無論是作為領導,還是同事,我都希望你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更有責任去支持你。
為此,我也更希望你能配合我的工作,只有我們把事情做成了,我才能在領導面前站住腳,也更有機會爭取資源幫助你。”
在職場找戰(zhàn)友永遠比找朋友要靠譜的多,朋友有利則合無利則散,但是戰(zhàn)友不一樣,
擁有共同目標和愿景的人,才能稱之為戰(zhàn)友。
3.成長就是一天比一天,柔腸百轉地冷酷起來
在《向往的生活》節(jié)目中,有一期嘉賓對話讓我特別難忘,期間任嘉倫問黃磊:
“有沒有那種以前關系很好,但是當自己事業(yè)越來越好,就疏遠的朋友?”
黃磊說:
“人永遠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人往往會失落于之間的平衡,這個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
一旁的何炅接著說:
“雖然我自己有很多朋友,也很在乎身邊的人,但是從來不奢望把任何一個人留在身邊一輩子,有的人來就是陪你一段。”
末了,黃磊還引用木心先生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一天比一天柔腸百轉地冷酷起來。
其實回到上面那個問題,如果對這位同事始終不能接受現實,或總是以受害者身份自居,那你就必須下定決心,中止其中的一段關系:
要么不做她的朋友,要么不做她的領導。
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從來都只能要求自己,而不能去要求別人。你能做到的只能是讓自己珍惜身邊的人,卻沒有辦法強求別人以和自己一樣的態(tài)度。
就像木心先生說的那樣,
在一天比一天中,柔腸百轉地冷酷起來,而冷酷也是另一種成熟。
寫在最后:
真正的朋友,是會欣喜于你的成功,贊嘆于你的成長,
而不是時時刻刻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但也請你記住,
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