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不熟的城市研究,陪你發現全球機遇之城09-03 20:03
文/孫不熟
深圳都市圈建設有重大進展,東莞、惠州躺贏。
9月2日晚上,交通運輸部在官網發布了《關于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印象中,交通部專門對一個城市出臺工作意見,還是比較少見的。
細看這份文件,最大的看點是“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簡單來說機場地位大幅提升,地鐵跨城確認要干。
01
關于“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表述有:
1、加強國際航線、航班時刻和國際航權配置。打造面向亞太、連接歐美澳、銜接“一帶一路”的航線網絡。建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培育本土全球網絡型航空公司。
2、通過3-5年時間,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機場與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接的國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機場國際旅客和國際貨郵吞吐量占比分別達到20%和50%。
3、推動大灣區空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在深圳設立大灣區聯合管制中心,推進大灣區機場群層面信息共享和協同管控。
4、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快件集散中心。
大家知道,深圳一直是個產業導向型的經濟中心城市,而非平臺導向型的門戶樞紐城市,導致其在國際聯系度上存在短板。
目前深圳沒有外國總領事館,居民辦理出國簽證需要前往廣州。寶安機場的國際航線、國際旅客吞吐量與北上廣不在一個量級,甚至和成都、杭州也有差距,居民出國一般要從香港或者廣州出發。
數據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交通部這個文件對深圳機場來說,是大利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深圳新增國際航線,3到5年內超過100條,機場國際旅客占比達到20%。
根據2019年的數據,深圳機場目前開通了大約50條國際航線,這意味著未來5年國際航線要翻倍,深圳居民對香港機場和白云機場的依賴度逐步降低。
不過,國際航線即使達到100條,和北上廣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以廣州為例,白云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220多個航點,擁有航線超過300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164條,國際航線網絡遍布全球5大洲的92個航點。
02
關于軌道交通的表述是:
1、通過1—2年時間,啟動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深惠城際等城際鐵路項目建設。
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深圳11號線北延至東莞長安、深圳22號線北延至東莞塘廈等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并啟動建設。
2、通過3—5年時間,深圳6號線支線與東莞1號線黃江至深莞邊境段完成銜接及貫通運營。西麗樞紐和機場東樞紐建設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復制推廣的樞紐統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一體化工作流程。
相比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軌道一體化要滯后不少,特別是地鐵跨城遲遲不見突破。交通部此次明確給出時間表,未來1到2年內,不僅城際鐵路要開工,地鐵跨城也要開干。
這對東莞和惠州來說,是重大利好。具體來說,鳳崗、塘廈、長安、惠陽這四個臨深片區將率先和深圳開通地鐵,而另一個熱點片區大亞灣則是通過城際鐵路和深圳機場連接。
重點來看看深圳這四條跨城地鐵,以下是延伸至惠陽的14號線: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14號線延伸至惠陽段,一共有4個站點:白云站、草洋站、惠州南站、新橋站。
以下是延伸至東莞鳳崗的10號線: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上圖是深圳軌道交通4期公示的最早方案,在鳳崗設有5個站點:大運城邦站、官井頭站、油甘埔站、龍平東路站及龍平西路站。
以下是延伸至東莞塘廈的22號線: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上圖是22號線的規劃示意圖,這次算是取得重大進展,工期大幅度提前,線路從福田保稅區向北延伸至塘廈,和深圳地鐵4號線平線,分流4號線壓力,這意味著塘廈居民可以直達福田中心區。
以下是延伸至東莞長安的11號線: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深圳地鐵11號線是一條已經建成的快線,連接福田中心區、南山區、寶安區以及寶安機場,未來將沿著珠江口岸線延伸至東莞長安。
需要注意的是,8月份有媒體報道,東莞濱海灣新區(含長安、虎門等鎮)各類建設行為已被暫停,惠州惠陽則廢止相關建設用地規劃控制。此次,長安和惠陽均在深圳地鐵跨城的范圍內,不禁令人聯想到深圳擴權/擴容的可能性。
地鐵實現跨城之后,我認為鳳崗、塘廈、長安、惠陽這四個片區的樓市價值需要重估。以廣佛地鐵為例,自開通以來,沿線房價和廣州的差距越來越小,靠近廣州的千燈湖房價已升至三到四萬,和荔灣二手接近持平。
相比而言,臨深片區和深圳的價差,遠大于廣州都市圈。例如,深圳坪山的房價已經沖到四萬,而一街之隔的惠陽,才1.5萬左右,如果地鐵一通,想象空間巨大。
從去年開始,我就一直強調一個觀點,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現代化都市圈正式開啟。
而在都市圈時代,環大都市行政交界區域,會成為這一輪城市建設的新風口,這些交界區域的可變性很強,存在“天塹變通途”、“農村變城市”的巨大可能性。
所以,今年以來,北上廣深杭等大城市都在忙于建圈,北京明確將把地鐵延伸至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上海則挑選了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7個城市建設上海大都市圈。
廣佛兩市則在197公里長的邊界兩側,規劃了一個629平方公里的高質量融合試驗區。
一句話,環大都市行政交界區域今年都有大動作,可變性越來越強。無論是買房置業還是就業創業,所選區域的“可變性”都非常重要。
03
交通部專門針對一個城市出臺交通規劃工作意見,是比較少見的,這說明深圳的城市地位的確獨特。
總的來說,貴為一線城市的深圳,一直缺少京滬穗蓉那種大區級交通樞紐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
但最近兩年來,深圳已經不滿足于做一個經濟大市了,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獲批之后,深圳的城市功能大幅度擴容,快速向著全能型中心城市邁進。
2019年發布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特別提出,要支持深圳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建設國家隊訓練基地,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支持深圳建設卓越的全球標桿城市。
去年11月,深圳市交通局還發布《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范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公眾咨詢稿。
這份文件顯示了深圳在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上的雄心壯志:分別從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向,加強與長三角、長江中游、大西南三大經濟圈的聯系,更好發揮深圳作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的引領功能。
東部方向,特別強調要加強與長三角的聯系,加快建設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高鐵,新增規劃深圳至河源高鐵,銜接杭州至廣州高鐵。
中部方向,特別強調要加強與長江流域的聯系,規劃廣州至深圳第二高鐵,銜接廣州至永州高鐵,形成深圳聯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
西部方向,特別強調要與大西南的聯系,新增深圳至南寧、深圳至肇慶高鐵,加快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戰略通道。
看這些表述,深圳在城市功能上是不是有點像上海了?通達天下、縱橫四海,沒錯,我認為深圳將成為另一個上海,因為它現在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