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認真碼字的時候,婉君發來我的第一本書《覺醒:把人生設計成你想要的樣子》的最新幾個讀者點評截圖,寫的非常用心。
《覺醒》2018年12月出版到現在,快2年的時間,咨詢客戶源源不斷因為這本書來做咨詢。
我想談談寫作力量,寫作對一個女性的改變。
首先說說因為讀了書來做咨詢的客戶的故事,印象最深刻都一個個跳到我的鍵盤上:
客戶A在一座西北城市的企事業單位從事了20年的財務工作,一直不喜歡,希望跳出來,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但是一直不敢嘗試。
第一次咨詢,她非常激動地和我描述如何開始的這個旅程。
“春節期間去順德過春節,在一家書店里看到你的書和另外一本心理學的書。我翻了一下,決定先看你的書。沒想到就停不下來了,坐在圖書館看了一下午,一口氣完了。書中很多案例怎么都有我的一部分啊!我立馬加了微信公眾號,想先關注著,等后期來咨詢。但是春節上班后提不起勁,不想再繼續這樣的生活了,于是就提前來咨詢了。”
我也很激動呢!原來書店也有我的書,我以為就只是在線上賣賣呢。因書結緣,我們之間的信任度很好。咨詢后不久客戶就辭職了,開始了新的職業準備。
客戶B是一位東北四線城市的公務員,工作5年時間。
她的困惑是做公務員,穩定也很清閑,可是工資低,除了保障基本生活,無法滿足其他的需求。她來咨詢希望尋求新的可能性。
“王虹老師,你知道我是怎么找到你的嗎?”第一次咨詢,我們也從這個話題上開始了。
“我經常去我們縣城最大的圖書城去看書。這2年對職業很迷茫,看了不少職業規劃的書。看到你的書,覺得和其他職業規劃的書不一樣。其他書是理論比較多,太高大上了,難以接近。你寫的都是實戰案例,很多案例身上的問題我都有,感覺在寫我呢!我覺得你寫的很實在,很容易接近,所以我就來咨詢了。”
東北的四線城市來做咨詢的客戶真不多,因為書,讓客戶快速做了決策,也讓我感嘆在書店買的書啊,就是有信任呢!
是的,我的書中有50多個咨詢案例,其中完整案例有20多個。
實戰型的人,不太喜歡講理論。
很多客戶都能在別人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我看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一樣,他的那些客戶身上的問題,我也有啊!
因為我們處在同一個文化中,大家的問題有很多共通性,不管在心理還是職業上。
我們咨詢團的趙忻老師,2019年也是因為看到我的書來找我咨詢,然后參加基礎班和督導班培訓,今年加入我們的咨詢團。
“作為一名職業女性,我一直對職業規劃很關注,很長時間以來,一次又一次在福州本地找職業規劃師做咨詢,都沒感覺。
我自己去網上搜各種書籍買來看,感覺有的很理論,有的是給那些剛工作不久的職場小白看的,就是探索興趣,勵志類型的。像我都工作十多年,這些對我根本不合適,我很失望了。
后來看到你的書,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從文章中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長期做咨詢實戰的老師,而且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趙忻老師咨詢后,從工作了14年的報社辭職,開始了人生新的方向,那年她正好36歲。
由此看來,我的書吸引的人是以30歲上下為主的人群,其中又以30歲以上人為主。
而和客戶C之間的故事就是很有趣了。
有一天早上,我正在被教練,忽然有電話打進來。因為我用的是手機,一有電話進來語音就聽不見了。我就掛斷電話。沒想到這個電話連續打了4次,有種不接我就不罷休的氣勢。我只好讓我的教練先暫停一下,我回一下電話。
“我是咨詢客戶,剛付了費用。”一位男性的聲音。
“付完費你和柏老師說一聲就行啊,不需要電話我,都是她全部負責的啊!”我很納悶,為啥找我呢,當然也有點生氣。
“給柏老師發了,她還沒回我。”客戶說。
“這也正常,她早上可能有其他事情,沒看到或者沒來得及回復,你等一下就行啊!”我說。
客戶不說話。
“你怎么知道我的電話的呢?”我也很好奇。
“合同上有你的手機號碼,我就打過來了,看看是否有回應。”他很誠懇了。
我忽然理解了,他是害怕自己受騙啊!就怕付完錢人就沒有影了,怪不得反復打這個電話呢!
“你放心,咱們做咨詢也不是一天二天了,也不會因為一單就玩消失的!”我安慰他。
原來客戶C是一個四線城市的公務員,工作30多年,即將進入50歲,想了解自己,尋找人生的追求,也為退休做準備。
這個年齡,又是很小城市,很少進行這樣的網上咨詢的。他能來咨詢,也是因為看了我的書。
這幾年工作上的變化,讓他發現讀書是有益。于是C開啟了瘋狂讀書模式,一年讀100多本,當然是快速瀏覽那種。
他經常在網上搜書,于是在淘寶上把我的書搜出來,讀完就來做咨詢。
即將年過半百,仍然想去探索自己,去探索未來退休后的可能性,去活個明白,我在心里對他充滿了敬意,能這樣做的人,在我職業生涯中也沒遇到過幾個呢!
其實這本書中的很多文章都是以前發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但是通過書呈現出來,信任程度一下增加。
所以走專業路線的人,都希望通過寫幾本書來給自己背書一下。
而我的客戶中,因為讀了書而來選擇咨詢的比率非常高,尤其在咨詢費在6千到2萬之間的。
而過往的一些客戶關于這本書的評價,也很好地激勵了我:
寫作對我事業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
2016年3月到現在,4年半的時間我寫作了110多篇文章。因為有很多的咨詢,又有團隊管理,寫作的產量并不高,現在一個月2篇,因為我們團隊每個月每個老師都要供稿2篇。
但是文章的精準率很高,一篇文章有時候可以吸引幾個客戶的咨詢。
不過我的咨詢感悟的短消息寫的比較多,一般一天2條,一周10條,一年下來有400多條,而且是常年堅持的。我的新浪微博已經有11年的時間了。
也正是因為寫作,讓我獨立咨詢做得很順利,然后開始組建團隊。
我小時候是想成為一個作家,現在雖然沒成為一位知名作家,但也是一個寫作者,并通過寫作支持了我的事業。
如果有人問我對于女性來說,最需要提升的硬技能是啥呢?
我的回答是寫作啊!
女性是可以通過寫作去改變命運的。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萊娜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在這本書中寫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一個女孩通過讀書和寫作走出平民窟,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創造了財富。而另外一個更聰慧的女孩寄希望于婚姻,結果只是一地雞毛。
J · K · 羅琳,《哈利波特》作者是另外一個例子。
她之前是一位接受政府救濟的貧窮單親媽媽,因為寫作成為富有的暢銷作家,比英國女王還富有。
而在中國也有這樣的女性寫作者,她們因為寫作改變了生活的境遇。
余秀華,有好幾個身份:詩人,農民,離婚婦女,腦癱患者(殘疾人)。她是通過寫詩找到了自我表達的路,作品出版帶來的經濟收入支持了她與丈夫離異。
寫作讓她改變了卑微的生命狀態,大膽向這個社會說出自己對愛、對性、對幸福的渴望。
當然在這個文化里,想獲得愛情對她著實不容易。有人攻擊她說“中國男人不配中國女人”,引來很多人的不滿。
我覺得她是看透了這個文化背后,對女性最深的束縛。
李娟是另外一個例子。
她的作品《我的阿泰勒》是一個做圖書工作的客戶送給我的禮物。
我很喜歡她的文字,她筆下的新疆,比我去過的新疆還美。讀她的書,是一種滋養。
李娟中學沒有讀完,跟著媽媽學裁縫,在新疆做小生意,跟著哈薩克人轉場。在20歲時,她開始業余寫作。 而她現在已經是有名的作家,出版了15本文集。
她們都是普通不過的女性:沒有顯赫的家庭,沒有過人的智商,沒有美麗的容貌,卻憑著一只筆,為自己爭取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會說,她們有寫作天賦吧!
其實寫作這個事情,不是靠天賦,是靠堅持不懈地寫。時間久了也成了技術工種,勤奮碼字,筆耕不輟是她們走出來最主要的因素。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到底寫什么呢?
沒有豐富的想象,就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工作,周圍的人,或者去看更多的書,吸收后再碰撞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那些作家最多的收藏就是書啦!
人生處處是創造。
我剛畢業那會兒找工作受挫,就特別想成為自由撰稿人,可是我真不知道寫啥。
現在呢,經過16年的沉淀,隨便找個話題能寫5~6千字。
而其實需要那么多時間積累嗎?
也不是。
我旅行18個國家,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還做過18個月海外志愿者,那些經歷都是非常新奇的。這些如果都寫下來也能有好幾本書出來。
可是因為之前沒有意識,也沒有堅持下來,就慢慢溜走了。
在積累你的經歷時,可以同時開寫。每個時刻有每個時刻的想法,那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而在職業規劃上的寫作,我會持續不斷地進行。準備明年出版自己的第二本書,關于女性職業規劃。
其實這本書2018年機械出版社找過我,但是當時因為忙于第一本書,而且文章量沒有那么多,就放下了。經過2年多的積累,基本成型,也可以出爐了。
我內心從來沒有放棄成為作家的夢想,它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
關于寫作,通過我幾年的寫作經歷,給個小小的TIPS:
1、 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
2、 多寫,多練。
3、 開始時從短內容開始,慢慢變長。
4、 從自己的生活、工作、想法等最熟悉的開始寫。
5、 當你有輸入了(比如讀書,比如去旅行),一定要輸出。
一篇篇文章積累,幾年下來一本書就形成了。
其實寫作是一種創造,是一種自我抒發,一種自我療愈,通過寫作釋放內在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充滿創造性的發聲方式,讓女性更智慧,更有力量。
開始寫作吧!
那是一個靈魂,向這個世界宣告:我在這里,我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