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措手不及,雖然我們相比于其他國家率先從疫情的陰云中恢復過來,生產生活也逐步恢復正常,但網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因為疫情而丟了工作的新聞。
原本疫情前期聽到老板說在家辦公心中還想著說挺好,直到上周突然打電話來,說公司我要關閉了!瞬間晴天霹靂!!!
本來以為以自己簡歷上的經歷,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不在話下,誰知道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沒通過,有點想放棄了...
等offer等得好焦慮,整夜的睡不著覺,想著明天的工作還沒有著落,這個月又沒有收入了,但是還房貸、車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o(╥﹏╥)o
沒有工作,讓人感到頭疼。但是,有工作的人似乎也經常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人人都想擁有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
那么,到底有沒有辦法獲得一份令自己真正滿意的工作呢?
工作是什么?
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
是為了賺錢
是為了養家糊口
是為了讓別人瞧得起
是為了更加獨立
是為了脫離父母的管束
是為了財富自由
.....
誠然,大多數人提起工作,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的,這沒有錯。但是,想要把工作做好,只具有“今天打工,明天領工資”的心態是不夠的。作為打工人,我們更需要的是從公司、從老板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所以,工作除了上面所有的定義之外,還有另一個角度的定義:工作是為了幫助公司和老板解決問題。
怎么定義一個人的能力?
就看TA能夠解決多大的問題。
同樣,怎么定義一個人的收入?
也看TA能夠解決多大的問題。
所以,與其抱怨失業,抱怨被裁員,抱怨老板態度不好,抱怨工資低,不如先問問自己能夠給團隊、給老板、給公司帶來什么?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呢?
如果你每天早晨起來,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迫不得已趕著點出門,好不容易擠上擁擠的地鐵,嘴里抱怨著上班比上墳還沉重,那么,是時候改變你的心態了!
凡是成功的人,都不把工作當成工作,而是當做自己的興趣,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試想一下,如果你現在做著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也愿意以興趣為出發點,去學習那些其他不感興趣的人看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論或是實踐經驗,在工作中能夠幫助公司解決面臨的問題并因此獲得了極大地自豪感和滿足感,周圍的同事、朋友、甚至是老板都對你投來贊許和欽佩的目光,你還會覺得上班很無聊嗎?
誠然,“為了興趣去工作”有時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很多情況下,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當下的工作并不匹配。
這有可能是因為畢業時,舍友都選擇了這個行業,所以自己也隨大流找了一份并不喜歡的工作;亦或是自己根本就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亦或是每天都要面對老板和同事的批評指責讓自己失去了對工作的興趣等等。
但是,請你相信,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要做的也許不是抱怨,也許應當在做好手頭工作的同時,多去思考一下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里,怎樣才能實現工作和興趣的相統一。
有人說,如果你所做的工作,既是用人單位需要的,同時又是自己感興趣的,而且也是自己擅長的,那這份工作就是你的完美工作了。但是,找到這樣的工作并非易事。那么,怎么才能一點一點地向完美工作靠近呢?
舉個例子吧,如果你對會計感興趣,那么不妨在工作之余,多看看會計的書,多考點相關的證書,在平時瑣碎和紛繁復雜的工作中多思考,努力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
有些工作可能看似日復一日、平平淡淡,但只要用心去學習,總是能夠提升自己的。別小看每天的積累和學習,它將成為你今后找工作或跳槽到更理想的崗位的底氣。
如果你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對會計專業中的某個能力點已經掌握的非常全面,而且在公司中也成為了那個比較專業的人士的話,就可以考慮下,有沒有更好的公司或者崗位,能夠使你充分發揮能力和作用。
甚至你可以主動拓展自己的職業生涯,把自己擅長的這部分知識錄成教學視頻,放在網上當做有償教學素材,亦或是幫助有需要的人去掌握會計的基礎知識。這些在實現你個人人生價值的同時,也能為你帶來收入。
如果你現在失業了,請抱抱自己。可以先適當降低標準,找一份對口的工作,避免長期失業。長期失業對于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大公司、好公司都傾向于聘用從業經歷連續的員工。
今年遇到了疫情等特殊情況,建議可以先適當放低標準,找一份對口的、自己不那么討厭的工作,無論是打雜類型的還是專業類型的,有一份工作總是比長期失業要好。
雖然現在的你可能處于比較艱難的階段,但是請相信,困難的背后總是隱藏著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機會。
請多思考怎么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怎么才能幫助老板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地成長和進步,路才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