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SDN”(ID:CSDNnews),整理:鄭麗媛,責編:屠敏,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杰夫·貝佐斯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后不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的消息一經公布,迅速在各大網站登上首頁,引發眾多熱議。
(Techmeme)
(Hacker News)
回顧以往,驀然發現,原來那些國外科技巨頭的創始人 CEO 均已紛紛卸任,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無一例外,唯一堅挺著的似乎只剩下了 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 馬克·扎克伯格。
蘋果有三大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茨尼亞克和羅·韋恩,但提到創始人兼 CEO 的卻只有喬布斯一人。他為蘋果帶來的光輝成績至今為人贊揚,而背后卻歷經波折。
喬布斯 1955 年 2 月出生于美國舊金山。從小就對電子感興趣的他,在 1976 年 4 月 1 日,與史蒂夫·沃茨尼亞克和羅·韋恩成立了一家電腦公司——蘋果公司。在熬過初創期的艱難歷程,并成功上市后,喬布斯卻因為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1985 年 4 月被撤銷經營大權,同年 9 月離開了蘋果公司。
從蘋果離職后,喬布斯成立了著名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并且創辦了 NeXT 軟件公司,后者 1996 年被蘋果公司收購,喬布斯也因此重回蘋果,開始將瀕臨倒閉的蘋果從危難中拯救回來,并研發出了新產品 iMac 和 OS X 操作系統。
蘋果真正開始崛起或要歸功于 iPhone 的發行。自 2007 年至喬布斯宣布卸任的 2011 年,智能機的應用,以及 App Store、Siri 等軟件的創新,使每次 iPhone 上市時在全球都能引起極大反響與消費熱潮。
2011 年 8 月 25 日,蘋果宣布喬布斯辭職,職位由蒂姆·庫克接任蘋果 CEO 一職,喬布斯為公司董事長。不到兩個月后,2011 年 10 月 5 日喬布斯逝世,終年 56 歲。
傳奇商業巨子喬布斯的離去,蘋果一時之間,也成為“風口浪尖”。彼時,業界對蘋果未來的發展而擔憂,也有人評價道,“喬布斯時代的結束,蘋果也將失去靈魂。”
然而外界的“擔憂歸擔憂”,蘋果在庫克的手里,依然成功開啟了“新紀元”。
庫克出生于1960 年,在 1994 年前,他曾在 IBM 供職長達 12 年,負責 IBM 的 PC 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銷運作。1998 年年初受到喬布斯邀請進入蘋果,擔任副總裁,主管蘋果的電腦制造業務。2005 年 10 月,庫克被任命為公司 COO。
自庫克接受蘋果之后,業界也頻繁地將二人放到一起進行比較。
相較于喬布斯較為激進的創新,了解蘋果的人應該能察覺到庫克的不同——沉穩。正因如此,有許多聲音指責庫克的“無趣”,但身為全球規模龐大的蘋果公司 CEO,每年能穩中求進地發布新一代 iPhone 產品,庫克的才能也功不可沒。同時在庫克的手中,蘋果在 2018 年市值突破 1 萬億美元,成為首個突破 1 萬億的科技公司。
微軟創始人 CEO 想必也是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憑借著知識、創新精神和商業頭腦當之無愧地蟬聯多年世界首富,相信也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第一位世界首富。
1955 年出生的比爾·蓋茨,13 歲便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設計,18 歲考入哈佛后,因對大學課程毫無興趣,一年后便退學了。在 70 年代,當許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計算機硬件的時候,比爾·蓋茨與其好友保羅·艾倫超前意識到了軟件將成為計算機領域的重要力量并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因此在 1975 年,二人共同創辦了微軟公司,隨后開發出了至今都廣泛使用的 Windows 操作系統和 Microsoft Office 系列軟件。
2000 年,比爾·蓋茨在連續 25 年擔任 CEO 后宣布卸任并作為執行董事長,由史蒂夫·鮑爾默接任微軟 CEO 一職;2008 年,他宣布退休,卸任微軟執行董事長轉任非執行董事長;2014 年,比爾·蓋茨不再擔任微軟董事長,轉為技術顧問;去年 3 月,微軟宣布,比爾·蓋茨將離開微軟董事會,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慈善事業。蓋茨自己也對外宣稱,他將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慈善以及人類健康方面,而并非是微軟公司。
作為微軟第二任掌門人、也是比爾·蓋茨的大學同學,史蒂夫·鮑爾默在 1980 年加入微軟后一直為蓋茨打理著公司上上下下的事務。蓋茨負責全身心投入于編程和研發,鮑爾默則將微軟管理得井井有條,彼此配合默契。曾有外媒記者評價道:“如果比爾·蓋茨是微軟的大腦,那么史蒂夫·鮑爾默就是微軟的嘴巴。”
鮑爾默先后曾擔任微軟公司銷售支持執行副總裁、微軟公司總裁,也是比爾·蓋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務經理。在 2000 年至 2014 年,鮑爾默接替了蓋茨成了微軟公司 CEO。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自鮑爾默接管后,微軟的發展開始有些偏離大家對這家偉大的巨頭的傳統認知。彼時,鮑爾默始終認為,由于微軟在 PC 市場的統治地位,Windows 就像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而其他操作系統就一個是小眾、極客產品,僅僅適用于業余愛好者,對此,其甚至曾將開源的 Linux 操作系統稱之為“癌癥”。不過,當時的微軟因過于自大且固步自封,無形中已從時代的創造者淪落為時代的追從者之一。也因此,鮑爾默成為眾矢之的,2013 年鮑爾默宣布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從微軟 CEO 的位置退休。
從一次采訪中看來,鮑爾默也似乎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一些問題:“也許我是舊時代的象征,我得罷手去做別的事……不管我有多熱愛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工作,但對微軟來說,進入新時代最好的方法還是引入新領導者加速變革。”
好在,卸任后的他也有了自己的歸屬:以 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洛杉磯快船隊,創造了收購 NBA 球隊的最高紀錄,開始了他熱愛的體育事業。
鮑爾默宣布退休時的微軟,已經被華爾街和硅谷公認為逐漸與科技主流趨勢漸行漸遠,因此出任微軟下一位 CEO 并不是一件令人羨慕的美差,甚至當時彭博社還發表了一篇關于尋找繼任者的文章,標題為“為什么你不想成為微軟的首席執行官”。
而薩提亞·納德拉就在這時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納德拉生于 1967 年,在 1992 年加入微軟之前,他曾在 Sun 公司任職。2014 年 2 月 7 日,微軟宣布,身為云計算和企業部門執行副總裁的薩蒂亞·納德拉成為微軟第三任首席執行官。
納德拉是微軟多項重要技術的開發者之一,包括數據庫、Windows 服務器和開發者工具。他所負責的微軟 Azure 云服務在業內頗受推崇,被稱為 Amazon 云服務的替代者。
在納德拉接任 CEO 起,他不僅恢復了微軟在業界的地位,甚至還超越了以往的成績: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微軟市值就增長了一倍,到 2019 年 9 月,微軟市值超過 1 萬億美元,重回市場第一的位置。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業績,之前只有像貝佐斯、庫克、扎克伯格等少數 CEO 才擁有。
因此,曾有微軟董事會成員對納德拉的成績表示贊揚:“納德拉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比爾·蓋茨也曾對納德拉評價道:“納德拉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擁有卓越的工程技術才能和商業運營能力,能團結周圍的人一起工作,知道如何利用技術去改變微軟,知道如何領導微軟繼續擴展和產品創新與增長。”
拉里·佩奇作為谷歌的創始人 CEO,1998 年與謝爾蓋·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谷歌在線搜索引擎,同年創立了谷歌公司。2000 年在佩奇的領導下谷歌發展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雅虎選擇谷歌作為默認的搜索結果供應商。
2001 年,佩奇辭去了 CEO 的職位,從 Novell 公司聘請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擔任谷歌公司 CEO,自己則擔任產品總監。時隔十年后的 2011 年又重掌谷歌,回到 CEO 的職位。
后來 2015 年谷歌進行重組,成立谷歌母公司 Alphabet,谷歌成為其最大子公司,專注于搜索和廣告業務,拉里·佩奇也與這年成為母公司 Alphabet CEO,聯合創始人布林擔任總裁,谷歌 CEO 便由桑達爾·皮查伊接任。福布斯評 2016 年最具影響力 CEO 榜中,谷歌拉里 · 佩奇居首。
而在 2019 年年底,佩奇和布林認為,隨著 Alphabet 逐漸成熟,谷歌和其他分公司作為獨立公司有效運作,要簡化公司管理結構,因此佩奇和布林分別辭去了母公司 Alphabet CEO 和總裁的職務,桑達爾·皮查伊則同時兼任 Alphabet CEO。
奧米德·科爾德斯塔尼(拉里·佩奇的密友)曾對佩奇評價道:“佩奇是一個極具好奇心,并且理想主義的人,通過科技改變了世界。他在自己的宏偉目標下從不膽怯,例如繪制整個地球或將世界上所有出版的書電子化這些宏大目標。”
兼任谷歌 CEO 和 Alphabet CEO 的桑達爾·皮查伊 1972 年出生于印度的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甚至比大部分人的家庭都更困難,而如今卻成功逆襲為互聯網界的大神級人物,實在令人欽佩。
皮查伊在 2004 年加入谷歌。進入谷歌之后,皮查伊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谷歌工具欄,彼時他的目標是找到不同客戶端消費者進入 Web 的方式。之后皮查伊又推出了 Chrome OS,一種與傳統電腦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也令皮查伊上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
隨后,2013 年由于桑達爾·皮查伊熟悉谷歌操作系統,他接替了安迪·魯賓擔任 Android 總裁一職。之后,他從 2015 年成為谷歌新任 CEO,并于 2019 年兼任 母公司 Alphabet CEO 至今。
皮查伊的逆襲并非偶然,他的卓越有目共睹,眾多谷歌成員都對其都稱贊有加。
谷歌副總裁凱撒·森古普塔曾說:“我敢保證,你在谷歌找不到一個不喜歡桑達爾、或者認為他是怪物的人。”
拉里·佩奇對皮查伊也十分賞識:“皮查伊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敏銳的產品目光和極高的企業家才智。很難有人集這三種品質于一身,皮查伊也因此堪稱一位偉大的領導者。”
亞馬遜創始人 CEO 杰夫·貝佐斯出生于 1964 年,曾于紐約一家技術開發公司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1988 年擔任 Bankers Trust Co 副總裁。31 歲的他在 1995 年 7 月 16 日用 30 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創辦了全美第一家網絡零售公司——亞馬遜公司。
這 25 年來,貝佐斯不斷創造商業奇跡,亞馬遜由起初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到如今涉獵范圍極廣的網上零售商和互聯網企業,2020 年 1 月亞馬遜市值超過 1 萬億美元,如今已接近 1.7 萬億美元。貝佐斯也早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及商業領袖之一,此外截至 2 月 4 日,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顯示,貝索斯的個人財富為 1926 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一。
而就在創下如此耀眼的成績后,貝佐斯卻在本周宣布即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后卸任亞馬遜 CEO 職位。不過他表示,還是會繼續從事重要的亞馬遜項目,只是會將投入更多時間在其他事業上。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與比爾·蓋茨一樣,貝佐斯也將在卸任之后更多投入在公益基金這方面,例如他的貝佐斯地球基金,另外《華盛頓郵報》和其太空公司“藍色起源”也將是加下來的運營目標。
在這樣一份優秀的成績單下即將接手亞馬遜 CEO 的安迪·賈西也并非等閑之輩。
安迪·賈西 1990 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997 年畢業于哈佛商學院,剛畢業的他就進入了亞馬遜,擔任市場經理。2003 年,他創立了由 57 人組成的亞馬遜網絡服務團隊(AWS)并于 2016 年,從 AWS 的高級副總裁晉升為首席執行官,目前計劃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后任職亞馬遜 CEO 一職。
賈西帶領塑造的 AWS,對于亞馬遜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該部門負責為企業提供數據庫存儲和云計算服務,包括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支持。雖然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似乎更加為人所知,但 AWS 通常占據亞馬遜收入的最大部分,AWS主導了云服務市場,約占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由此,我們可以期待,在賈西帶領下的亞馬遜在云業務上的發展將更加迅猛,規模將更為龐大。
以上這些國外科技巨頭的創始人 CEO 均已卸任,似乎真的只剩下 Facebook 的馬克·扎克伯格還兼任著創始人和 CEO 的身份。這些初代的互聯網大佬們,有的已經離開他們辛苦創立的公司,有的已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