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來訪者告訴我,他最大的痛苦是找了一個疑神疑鬼,奪命連環call的老婆。戀愛的時候,以為是沒領證,老婆不放心才愛查崗,沒想到現在孩子都有了,老婆還是這樣。
有次自己陪客戶吃飯,手機被老婆打關機,自己很不爽,結果一回去老婆還哭。自己真的累了,倦了,但又不忍離婚,只好求助伴侶咨詢,解一解兩人關系里的矛盾。
一、
為什么伴侶愛奪命連環call?
夫妻是一個unit單元,一方喜歡奪命連壞call,那么另一方呢?多半是喜歡自己靜靜的。
根據TA交互關系理論,伴侶關系中會出現一個加害三角——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如果構成這個三角又跳不出去,就會陷入輪回。就像這對夫妻,男的不回信息,女的感到受傷,男的湊過來安撫。
繼續男的不回信息,女的感到受傷,男的湊過來安撫。這樣關系才能很穩定地保持在一個愛奪命連壞call,一個喜歡自己靜靜的狀態里。
二、
這兩個人的婚姻劇本里,
雙方拿的都是什么角色?
在心理學研究“陌生情境實驗”里,心理學家根據嬰兒離開媽媽后的反應,發現了一種安全型依戀模式和三種不安全型依戀模式,每對夫妻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劇本角色。
一是安全型的嬰兒,在媽媽離開后,難過一下,繼續玩耍,并在媽媽回來后,開心地抱媽媽。因為媽媽穩定地給嬰兒提供了及時準確的照顧,讓他相信自己是好的,媽媽也是好的,媽媽會回來,因此才能放心玩,安心抱。
二是逃避型的嬰兒,在媽媽離開后,沒有反應,繼續玩耍,并在媽媽回來后,還是沒有反應。因為媽媽一直看不見孩子,孩子發出的需求得不到回應,這讓孩子只好自力更生,覺得自己是可靠的,他人不可靠,因此一直自娛自樂。
三是焦慮型的嬰兒,在媽媽離開后,嚎啕大哭,無法玩耍,并在媽媽回來后,更加痛苦地手足無措。因為媽媽是看心情養娃,時而像安全型的媽媽,時而像回避型的媽媽,讓嬰兒相信是自己不好、做錯事,好媽媽才對自己壞的。因此,他哭自己被拋棄,糾結自己到底有沒有變好到足夠獲得擁抱。
四是紊亂型的,像一像二又像三,但不是任何一種。父母往往有嚴重精神問題、嗑藥、酗酒、家暴等,孩子很混亂,認為自己和他人都是壞的。
因此,愛連環call的女主,拿的是焦慮的角色;喜歡靜靜的男主,拿的是逃避的角色。
三、
“焦逃配”的婚姻劇本,
后面要怎么演?
焦慮對自己評價低,對他人評價高;逃避對自己評價高,對他人評價低。因而,二者很容易互相吸引。但是這樣“焦逃配”的劇本注定是高開低走,因為焦慮要用伴侶對自己的親近程度衡量愛,伴侶哪怕短暫的失聯都會激起很強的焦慮感,如坐針氈;而逃避是最不習慣親(kong)近(zhi)的,伴侶一點點的抓取,都會讓自己落荒而逃,冷戰自衛。
這樣的劇本,要演成歡樂頌,一方面是在相處之道上下功夫。這就需要焦慮型多去自我關注,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減少對對方的依賴;逃避型多去主動示愛與贊美,避免對方過來強取,更加難以收拾。
另一方面是在個人成長上多努力。雖然安全型更加喜歡安全型,因為他們受不了逃避型的冷,也捱不住焦慮型的作。但是,如果一方是從不安全型變成安全型的,他會對不安全的伴侶更加理解與支持,也更加能夠影響不安全型的伴侶走向安全。
四、
不安全的父母,
如何養育安全型的寶寶?
安全型的父母,會大大增加養育出安全型寶寶的概率。但是,不安全型的父母不一定會養育出不安全型的寶寶,因為還有社會因素。
不安全的父母還可以注意做到及時、準確地回應孩子的需求。比如,餓了給吃,渴了給喝,難受了給安慰;而不是餓了給穿,渴了給哄睡,想玩了給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