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ID:geekpark),作者:biu,36氪經授權發布。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展館認真逛了一趟后說:「這次在展館參觀的過程當中,我有一個很明顯的發現:過去幾年我們在看展覽和演示時,能看到各種炫的技術和應用。這次我感覺,我們看不到那么多的炫的東西了……」
現場的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機器人、超大 NLP 模型展示,都更像是一種顛覆性創新的「迭代」,自然沒法讓人覺得新鮮。
馬化騰甚至沒有在視頻里露臉
第一天的開幕式也少了些話題性。這次的 WAIC 不見往年坐鎮主場的話題人物馬云和馬斯克。去年經歷了從市值大跌,甚至手中現金還不起債務,到年底形勢大逆轉的軟銀,其 CEO 孫正義也沒能到現場分享這段大起大落的傳奇往事,只在視頻里表示自己樂于「冒險」支持 AI 革命。馬化騰甚至沒有在視頻里露臉。現場還來了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360 董事長周鴻祎、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等行業知名人士。
胡厚崑繼續說,「但是這些技術已經開始深入在一個一個行業里得到應用了。我想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變化,它可能恰恰就是反映了人工智能它從有形化為無形,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一樣改變著各行各業。」
這是 WAIC 的第四年,大會主題從最開始的「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到「智聯世界 無限可能」,到近兩年集中在「家園」和「城市」上。這似乎和「不那么炫的 AI」形成了呼應,更有意思的是,互聯網公司的發言者們,也不再談「去不去火星」之類的遙遠的問題,他們聊起了現實。比如,智能如何助老,AI 產業如何落地。
李彥宏認為,過去幾年,關于 AI 的探討多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 AI 對于未來經濟發展和效率提升的幫助,二是如何防范 AI 技術發展帶來的不可預知的風險,「但對人工智能的社會價值討論的并不多。」他提到,有關部門預測到「十四五」時期,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 3 億,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這一轉變對經濟增長、科技創新、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智能助老這個領域,AI 也大有可為。」無論是社區還是居家養老,AI 在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都能起到明顯的作用。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
而這背后,是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 AI 技術的進步和成熟。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從生活領域對于消費模式的改變出發,分享了對 AI 行業最新發展的看法:「相當于算力增長,生活場景下的數據挖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把算力水平和應用場景形象的看在 AI 在生活領域的兩條腿的話,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算力這條腿很長、很粗壯,呈指數級增長。」
2020 年最大深度學習模式的參數是千億級別,今年年初就已經到了萬億級別。在他看來,運用場景這條腿相對而言仍然比較短、比較細,還處在一個線性的增長中,還有大量的吃、穿、住、行、線上線下的細分場景,有待開拓。「AI 與居家生活結合得越緊密,生活場景挖掘得越多,AI 的產業價值越大。」
他同時也提到,AI 為解決看病難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 AI 在醫療里面的應用,較為成熟的領域莫過于 AI 影像的輔助診斷,其他領域比如說在線問診、健康管理等還在積極的探索期。另外 AI 在藥物研發領域也新的曙光,無論是新靶點的發現,還是在晶體、制劑領域的應用,可能未來 AI 的能力是每一個大藥企必須具備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指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最開始是從消費領域、從社會領域,再向傳統行業、制造業流動。「我們國家數字轉型雖然說如火如荼,但是我們也觀察到幾個現象,一個是『不想』,還有『不敢』和『不會』。『不想』是認識不到位,『不敢』是路徑不明的問題,『不會』是技術的問題。」
對此,胡厚崑對 AI 如何從「天下」落到「地下」的建議,似乎能對應以上問題。他認為,第一應該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的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讓 AI 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成為一種新的城市公共資源;第二是在今天非常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之下,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根」技術,尤其是處理器、AI 計算框架等技術,增強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的發展韌性;最后,應該大膽應用技術手段,去突破當前 AI 普惠的瓶頸。
華為輪值董事長
「我認為當前 AI 的普及應用的瓶頸首先不在技術上,技術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也不在應用上,因為應用的需求都已經蓬勃而出了。它的瓶頸在哪兒呢?我們在開發的效率上,現在的開發效率太低,嚴重阻礙了技術和需求的的結合。」胡厚崑認為中國現在的 AI 開發還是「手工作坊模式」:需要高度的依賴專家和數據,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收集數據、處理數據,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進行參數的調優,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產品化的要求。
華為設計了一個叫「盤古」的預訓練大模型,是業界首個千億中文大模型,「用超大規模的預訓練模型,這樣一項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基于預訓練的大模型,開發者只需要少量的行業數據就可以快速開發出精準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強的 AI 模型,我們把這種模式叫『工業化 AI 開發新模式』。」胡厚崑說道。
AI 除了能助老,也在幫助社會生產從資源消耗型轉發為低碳生產型。據李彥宏分享,百度承諾到 2030 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百度也將與生態伙伴一道用 AI 助力「零碳成長」,進一步努力實現負碳排放,助力中國「2060 碳中和」目標的達成,助力實現全球溫升不超過 1.5 攝氏度的氣候目標。
而百度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之一,就是開發智能汽車。百度剛剛推出了新一代共享無人車 Apollo Moon,目標是讓出行比現在的網約車更便宜。據悉,在未來 2-3 年,百度計劃將共享無人車服務全面開放至國內的 30 個城市,另外,「我們最新的智能汽車也正在快速研發中,預計 2-3 年內大家就可以體驗到一款更像機器人的汽車。」
在主題演講的最后,李彥宏引用了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的名言——「這不過是將來之事的前奏,也是將來之事的影子。」
這是圖靈 70 多年前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所說的一句話。他當時似乎在為機器鳴不平:「在我們真正了解機器的能力之前,我們必須對它有一些經驗。我們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適應新的可能性,但我不明白為什么它不能進入通常由人類智力覆蓋的任何一個領域,并最終在平等條件下競爭。」
「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社會即將到來。AI 技術與物理世界不同的人群、場景結合,讓其不經意間融入到社會的脈絡中,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便利,也終將演變成為人與社會的一種『下意識』,在這方面,我一直抱有堅定的信心。」接著,李彥宏用圖靈的名言作結。
「回望過去,互聯網讓這兩個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是廣告業,二是零售業。」孫正義指出,其中廣告占世界 GDP 的 1%,零售業占比是 10%(其中的 10% 因為互聯網轉變為電商),也就是說,GDP 的 2% 因為互聯網發生了革命。交通運輸、醫療、金融、教育等行業,貢獻了剩下的 98% 的全球 GDP,孫正義說,「隨著 AI 的應用,這些行業在未來也將迎來轉型。這將讓整個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