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空調崩, 冬季續航差?40度高溫下無法制冷,真的是電動汽車的鍋嗎?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最近高溫天氣席卷全國,在部分地區甚至直逼40℃。炎熱夏日之下,居家出行都幾乎離不開空調,而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夏季高溫的考驗難度,不亞于冬季續航里程和制熱。最近國內進行的一項新能源汽車夏季測試中,在目前最高溫度超過42℃,地表溫度超過70℃的吐魯番進行測試時,就有多款新能源車型出現空調無法制冷的問題,其中包括了純電、增程、混動三種動力模式的新能源車型。在室外氣溫超過40℃,車頭朝向太陽方向停放2小時后,空調的降溫效果也表現不一,只有63%的新能源車型經過暴曬后能在30分鐘內將車內溫度降至30℃以下。那么高溫天氣下空調制冷效果差,真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鍋嗎?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跟傳統燃油車又有什么區別?要解答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汽車的熱管理系統結構。傳統燃油汽車的熱管理架構主要包括空調熱管理系統和動力總成的熱管理子系統,燃油車的動力總成包括發動機和變速箱。由于燃油發動機的熱效率大多在40%以下,因此大部分能量被轉換成熱量,那么系統溫度也會影響著動力性能。在燃油車上,動力總成的熱管理主要通過油冷、風冷、水冷等方式來為動力系統降溫。而空調系統則相對獨立,也更為簡單,冬季制熱只需將發動機艙的余熱引進駕駛艙,空調只負責制冷,燃油車一般采用機械式壓縮機進行制冷,壓縮機通過發動機來驅動。而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就要復雜得多了,相比于傳統的燃油車,電動汽車最大的特點是空調壓縮機的動力來源從燃油發動機變成電動,同時沒有了發動機的熱量,在制熱過程中需要采用新的加熱手段,包括PTC加熱器和熱泵等。另外,新增的電池對熱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而電機、電控模塊等也需要冷卻,整套系統的復雜程度顯然更高。簡單歸納一下,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調系統、電池熱管理和電機/電控的熱管理。至于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熱管理系統,還有一個數據能夠體現復雜程度的差異:新能源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約5600-6950元,相比之下燃油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僅2000元以內。具體而言,在熱管理技術變化上,新能源汽車從燃油車使用的熱力膨脹閥,轉向使用電子膨脹閥,并且增加了電子水閥和熱泵系統的四通閥、八通閥等等;熱交換器方面,在保留燃油車基本的熱交換器種類和數量的同時,增加了電池的冷卻板和Chiller(電池冷卻器)等;壓縮機、水泵從機械轉向電動,這部分成本增幅較大。而增程式路線或插電混動的車型,其實也與純電汽車類似,以理想One的熱管理系統為例,在電動汽車的熱管理架構上,采用PTC加熱的方式,并將PTC與發動機串聯,可以利用發動機的余熱為汽車座艙供暖。在了解了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之后,我們就可以大致分析一下夏季高溫下空調效果差的原因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