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星系并不是是亙古不變的。雖不同于地球生命的新陳代謝,生生不息,星系也是一個有“生命”的動態系統。星系中的生長體現在增積的氣體不斷的膨脹,最終在氣體轉換中誕生新的恒星系統,這些恒星就像星系中的“身體細胞”一樣,對于星系的成長至關重要,星系在獲得宇宙網狀物中的氫氣以及宇宙暗絲、暗物質環的基礎上不斷擴大。
但膨脹熾熱的氣體終將冷卻,最終落入暗物質環,形成圓盤狀結構并誕生最終的恒星。而恒星衰亡后在爆炸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并向整個星系中反饋,最終會減弱新恒星的誕生進程,星系擴張的速度也會不斷變慢,最終失去活躍度的星系將不再形成新的恒星。而宇宙中星系的衰亡也存在不同的類別,因為除了大多數像銀河系一樣的螺旋星系外還存在另一種原本就不活躍的橢圓星系,當它們都失去了新鮮氫氣的供給步入“死亡期”時,不同于螺旋星系的緩慢逝去,橢圓星系被稱作“猝死”,這極為不同的消失方式是由于星系誕生的第一地點氣體供給的不同造成的。
而我們的銀河系中也存在有大量的氣體阻礙著星系的生長,雖仍有新恒星存續,但實際的誕生速度早已在數十億年前就開始下降了,銀河系早已處于衰亡期,同我們銀河系最大的鄰居約10億年前開始衰退的仙女座星系一樣,都是僵尸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