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50歲后中老年人生活的思考
本文就我國50歲后中老年人個體面對現實的生活問題作點思考。
一、50歲后的中年人生活有多難?
對于普通人來說,50歲以后,特別是50歲后的中年人生活有多難?你若是屬于這些人中,應該與我有同感,那就是——真難!這“真難”主要表現在“三難”。
一是情感難。此時的我們基本上是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況中。此時父母基本已經年邁,我們不但失去了父母給予的依靠,而且還要為此增加瞻養的責任,容易產生孤獨和無助的情感;
此時長大了的孩子要找工作要結婚要婚房要彩禮要婚宴席等等有操不完的心,容易產生焦慮和自責等情緒。此時若再加上老婆對生活的不滿而產生不理解或抱怨或輕蔑,那種情感會難上加難。
二是工作難。50歲后的人身體狀況已經開始走向衰弱,精力上已經比不上年輕人,職場上的競爭壓力大,再就業比較難。
比如,只要熬夜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精力,想再就業好多企業設置的招聘條件之一是35周歲以下,50歲后就更難。
50歲后想再就業,除了當滴滴司機和快遞員,也只有自我創業了,然而創業成功談何容易。
三是老年人生活保障難。前述的兩難很可能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難。情感難容易引發或加大身體健康問題,健康問題一方面因要治病會增加經濟開支,另一方面因精力和體力不夠影響經濟開源,老年人生活自我保障能力問題大。
自我保障能力小而社會保障因深度的老年社會形成的社會保障壓力,加大了老年人生活保障難的焦慮。
這就是50歲后特別是中年人所面對的“三難”。
面對這三難,我們應該怎么辦?下面聊聊我的三點看法,即用三種方式投資自己的方法。對!投資自己!
二、用三種方式投資自己緩解或解決難題
雖然黨和國家已經意識到養老問題的嚴重性,把應對老年化帶來的問題作為國家戰略之一,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解決養老問題的政策措施。但是我們不能坐等享受,應該積極行動進來配合國家解決我們自己面對的難題。
正如《國際歌》所指出的那樣“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那樣,自己積極行動起來,投資自己!
那么三種投資自己的方式具體怎么樣,我們一起探討。
1、用修心投資自己的心態。
心態是對事物及其發展的反應和理解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觀點、觀念和思考方式。
修心,即在平常的生活中學習如何不執著外物,看淡世俗名與利,努力使心靈純潔,不計較不比較,把心“靜”下來,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修心,即以反向而思的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當面對好的情況時想到可能有壞的情況,此時的心態就不會忘乎所以;當面對壞的情況思考它隱藏得好的情況,此時的心態就不會悲觀失望。
好的心態會使人消除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不會當面對困難或危險時,或不知所措或非理智行動。
人腦分“三腦”即網狀腦、情緒腦和大腦皮層三腦。其中網狀腦與心相連,靠身體感覺而無法用意識控制,當網狀腦感到不安全時會有僵住、逃跑、戰斗三種反應。比如,當趕上臺上面對大眾要進行演講時,或當參加考試看到試卷要進行答卷時,卻因為緊張而一時腦中一片空白——僵住了。
所以好的心態使人從容不迫。
好心態還會使人減弱某些事物引起的憂愁和悲傷,從而進而使人健康。
據記載,唐代時有位將軍叫李達出征去了,其母親擔心兒子的安全憂慮過度病倒了,鄰居幫助她請了幾個醫生都沒有治好。眼看快不行了,一位道士路過聽了這一情況,便去看這位母親,并告訴她:“我在過來這里途中,遇到了地將軍,他打了勝仗,很快就要回來了”。這位母親聽后非常高興,會起來吃飯,不久病也好了。
所以,好的心態使人健康。
2、用運動投資自己的健康。
健康是人幸福生活的基石,沒有健康就不會有幸福。
運動,有體力運動和腦力運動。這里指身體的體力運動。
用運動投資自己的健康,就是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做體力運動,通過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體力運動對身體健康的積極作用已經眾所周知,“生命在于運動”更是防病健體和延年益壽的名言。
而當身體健康影響到工作能力的時候,經濟收入會大受影響;當身體健康影響到處自理的時候,尊嚴會大受挑戰。人間最珍貴的是身體健康,沒有了身體健康,其他都是空中樓閣。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而對于中老年來說,步行是一種有益健康的便捷且有效的運動方式。中老年人不宜進行跑步等比較激烈的運動,而進行走路步行比較合適,它有能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提高睡眠質量、促使大腦思路靈活和有利于解除心理壓力等好處,也是非常好的心情調節方式。
所以,進行步行運動吧,步行更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健康。
3、用讀書和寫作投資自己的大腦。
大腦是人的指揮中心。一個健康的大腦能保證人過好正常生活,一個具有比較高的情商和智商的大腦能使中老年人在較大年齡時,還能從事讀書和寫作。
用讀書和寫作投資自己的大腦,就是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讀書和寫作實踐。而讀書寫作是很好的腦力勞動。腦力勞動也即腦力運動,也屬于身體體力運動。
有道是“生命在于運動”。腦力運動是 促進人體健康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正如前面所說,大腦是人的指揮中心,指揮和控制著人體各個部分的功能活動,使它們協調一致。
而且多做腦力運動的人許多到七八十歲還能保持著完整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也不差年輕人,比如像楊振寧等大多數科學家和文學家一樣。
中老年人讀書寫作,應該在實踐中找對方向,根據選擇的方向擇書閱讀并寫作。現在自媒體和網絡等寫作變現平臺發展趨勢比較好,讀書寫作搞得好的話還有可能創造出財富。
總之、用修心投資自己的心態、用運動投資自己的健康、用讀書和寫作投資自己的大腦,這三種方式的投資,都能有益于身體健康,并能通過讀書寫作增加收入以至創造不小的財富,從而達到緩解或解決上述“三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