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角度
1.前屈體式: 腰椎 50o 胸椎30o-40o之間
2.后伸體式: 腰椎 15o 胸椎 25o
3.側屈體式:腰椎20o 胸椎25o
4.扭轉體式: 腰椎 5o 胸椎30o
5.站立或者坐立時,腿上抬的運動角度:
髖屈:直腿90o(例如倒劍式)屈膝120o(例如炮彈式)
髖伸:直腿和屈膝都是35-40o(例如蝗蟲式腿抬離地面的角度)
1-3節上胸椎段需要更加的靈活
4.5節下胸椎段需要更加的穩定
導致腰疼的原因有多種,長期的骨盆前傾會導致腰椎滑脫,長期的骨盆后傾使胸腰筋膜和肌肉處于長期拉長狀態,都會引起腰疼。
二,瑜伽體式中腰疼解析:運動模式導致
1.練習貓式的骨盆前后傾,激活腰椎周圍的肌肉,靈活腰椎段。
老師雙手放在骶骨上,讓會員骨盆后傾,雙手放在髂骨前側讓會員做骨盆前傾的交替練習,和會員形成一個抗阻,激活髂腰肌增強腹部核心力量
2.骨盆鐘擺:仰臥屈膝,骨盆做矢狀面的運動,(12點和6點鐘)老師雙手給與輔助,從而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
㈠前屈體式解析:
1.超級拱背:
骨盆后傾嚴重,導致髖關節屈曲受限,只能在腰椎和胸椎段做前屈,致使腰椎代償,產生腰痛。
2.直背進入前屈:
過度延展脊柱使得髖屈過度。正確模式:吸氣提整個胸腔向上,呼氣從腹股溝折疊向前向下,骶骨抬頭(骶骨向后推的感覺),從腰椎到胸椎逐節向下屈曲。
3.深入前屈:下巴帶動胸骨向前,胸骨帶動整個胸腔向前,胸腔帶動側腰向前,保持坐骨、大腿后側、腳后跟向下推地面。
退出體式:吸氣保持腿后側向下推的力量,雙手向頭頂伸展,帶動身體緩慢向上。
腰椎向后突出疼痛者不建議做過深的前屈。
4.站立前屈:
評估腰疼的原因,是否是骨盆失穩造成的。骨盆不穩定,臀肌無力,進入和退出體式時,核心力量不足,導致腰疼,先練習臀部力量。例如:老師雙手固定骨盆,會員腰疼減輕。
改善方案:
幻椅式(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屈髖,再屈膝,雙膝向外拮抗,激活大腿內收肌,建立臀部力量。(可在膝蓋外側捆綁彈力帶)
退出體式時,雙腳推地的力量不能失去,大腿內側上提,膝蓋被動伸直,減少膝蓋超伸。
5.雙角式解析:減少對坐骨結節的傷害,不要腳內旋,因為過度內旋會導致大腿外側發力,有可能造成臀部肌肉拉傷,應調整腳外側平行,上半身前屈,足三點蹬地,大腿內側上提,雙腿夾向中線,腰椎胸椎逐節向下屈曲,坐骨向后向斜上方(可使用伸展帶輔助),讓臀部變圓。
㈡后伸體式解析:
每次后伸體式先將頭向遠延伸,再進入后彎。
蛇式解析:
1.輔具(抱枕):俯臥在抱枕上,抱枕的一頭在骨盆下方,雙腳腳背下壓地面,肩胛骨貼向胸腔,尾骶骨拉向腳后跟的方向,恥骨輕輕下壓抱枕,大臂外旋雙手推地(雙手向外扒的力量),上半身逐節抬起。胸椎需要向前向上推(收肋骨),避免髖伸作為代償。
2.輔具(伸展帶):俯臥,伸展帶在肩胛骨后方向腋下纏繞,再由身體前側向上來到肩膀上方,老師用雙膝抵住肩胛骨中間(需要的話踮腳尖),吸氣時雙手拉住伸展帶向斜上方牽拉,呼氣雙膝向前推,幫助練習者胸椎向前向上提,更多打開胸腔,避免擠壓腰椎。
雙手和雙膝的力量很輕,只是引導的力量。
㈢如何活化胸椎段:(貓跳舞)
貓式,雙手分開寬于肩膀(或與墊子同寬)手指尖向外,雙膝在骨盆正下方,吸氣背部向上推(拱背,胸椎段),呼氣胸腔推向右側屈手肘,胸腔找向地面,吸氣,胸腔向左向上,呼氣向右向下,反復練習,使胸椎段更加靈活。
㈣小貼士:收腹重建腹壓
1.每次呼氣(發出“喔”的聲音)時,雙手空拳輕輕敲打下腹部前側,兩側,后側,各兩下,循環敲打直至呼氣結束(經期不做)。
2.多裂肌激活:保證軀干穩定,四肢靈活的練習,都可以激活多裂肌,比如,單手單腳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