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被人詬病的“取消文化”,必須指出被取消的往往是掌握資源的名人或者在高校任職的教授,這些人在享有話語權的同時發表的歧視和冒犯性言論,引起人們(很多是被邊緣化的少數群體)反感的同時還有對其“德不配位”的質疑。
“取消文化”一詞從被創造起就是隱含負面含義的說法,暗指(高階層人士的)言論xx已受到廣泛威脅,現在豆瓣上各路人士罵woke liberals罵“取消文化”的都有,我尋思今年早些時候黑人記者Alexi McCammond因為青春期時期的歧視亞裔和恐同tweets被罵得辭去Teen Vogue主編職位,大家也挺風平浪靜的。難道黑人因為冒犯亞裔被“取消”就可以,亞裔冒犯黑人被“取消”就是針對亞裔的打壓?
事實上,Alexi McCammond和盛宗亮的事業確實受到了一些沖擊,但根本沒被“打倒”,前者仍然是在大媒體供職的記者,后者仍然是有教職的業界精英。至于我們談諒解、談允許每個人有試錯的機會,個人覺得這種情況白人不要先諒解白人至上的言論、異性戀不要先諒解恐同的言論、黑人不要先諒解黑人冒犯亞裔的言論、亞裔不要先諒解亞裔冒犯黑人的言論,諒解應當由被冒犯的群體和個體來決定要不要諒解,自己人先把自己人諒解了未免滑稽,重要的是承認ta人確實受到了冒犯,這樣才能促進反思和有效溝通。
需要補充的是,仇恨行為、歧視、無知(racist behavior, discrimination, ignorance)三者需要被區分,McCammond青春期時的歧視言論和盛作為年長者不了解當下環境對blackface的敏感,他們的行為并不是十惡不赦的,相反,是可以被不少人諒解的,所以也是個很好的機會讓不同群體都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感受。針對盛的指控并不是說他是種族主義者,但是當教授把白人演員涂黑臉的電影用作教學材料,這無疑是一種validation:大家看看,這是好的藝術。在課堂上播放電影意味著,他在認可電影配樂的同時也認可blackface作為一種表演形式,然而這是一種被廣泛指出極種族主義、極丑化黑人的表演形式。這種情況下,就算被“取消”的人不認為自己歧視別人,但是當學生指出你的言行不得體甚至冒犯到了ta,你能否反思自己的無知并做出努力增進自己對不同族裔的認識和理解,是區分“好的回應”和“差的回應”的關鍵。
通常來說,在理解和共情與自己不同背景的個體上面,每個人都有進步的空間。如果認定盛被“取消”是因為社會和大學打壓歧視亞裔精英,是政治正確搞過頭主次矛盾不分,這種傲慢也是一種無知和冷漠,是缺乏反思和自省的表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