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陀螺電影」叒來推薦電影節片單了! 今年北影節終于來了,雖遲但到!這次北京要展映130多部片子,我們篩了又篩,只挑出了不到20部,大都是新片——來自今年上半年的戛納、柏林等等重磅電影節。 而那些注定要被一秒搶空的,黃牛加價的,什么“哈利·波特”全系列 ,《教父》啊,安哲啊,老塔啊……通通不在這份片單里。 不是說這些影片并非真愛,也不是說“4K修復”不珍貴,其實反倒是因為“愛過”,才想追求更新鮮、隨機和自由的觀影體驗——以及,《教父》和《哈利·波特》真的還需要我們推薦嗎? 而且,不只是觀影體驗,還有交友體驗。 每年的北影節都是一個臨時夢幻社交場合——電影資料館的院子不就是豆瓣友鄰交友線下版本嗎!同場影迷多,但真正的“好”是要“適配”。比起看《教父》和安哲——如果是看《島嶼上的煎熬》時的這個影廳,這一時間,大抵只會出現一類人——那就是和你氣味相投的真愛?。ㄈ绻?,那就是雙喜臨門(沒有 玩笑歸玩笑,不管一個人去看電影,還是結伴去,還是在觀后認識了新的朋友,電影節觀影的體驗,不論如何都是獨特的,在這樣的時間,更是珍貴的。雖然我知道很多硬核影迷的片單中可能已經有這些片子了,但今天這份特殊的片單還是要送給更廣大的觀眾和影迷群體,我們想為你在經典和大熱的片目之外,提供一些不一樣的,全新的選擇。 以及,關于明天中午的搶票,可以看這里——《北影節搶票指南》
「陀螺電影推薦」
第
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真愛片單
「鏡界單元」
《島嶼上的煎熬》 (2022)
今年戛納國內外媒體給《島嶼上的煎熬》打出兩極分數——一部分人覺得它是本屆真正的金棕櫚,而一部分人根本無法醒著看完它。或許只有兩種人適合看《島嶼上的煎熬》,一種是極具耐心的圣人,一種是受虐狂(誤
阿爾伯特·塞拉片長165分鐘的《島嶼上的煎熬》讓這位“叛逆”的西班牙導演首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此前他曾憑借《自由》拿下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政治隱喻一直是塞拉比較擅長的角度,這部亦然。
影片的拍攝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大溪地島,正如導演的另外兩部作品(《自由》和《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塞拉再一次選擇了資深演員(影帝伯努瓦·馬吉梅爾)和素人的組合。
塞拉經常對電影藝術表現出絕對的自信,影片時長可作為證據之一,他真的不害怕趕走觀眾,與此同時還帶給觀眾微妙又掙扎的觀后感。
這里是我們對這部“神片”的報道——《島嶼上的煎熬》
「鏡界單元」
《寸步不離的兄弟》(2022)
本片入選了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奇遇單元。年初看柏林電影節的時候,很多人被這部充滿曖昧的“骨科同志“片驚到了!但它并不只是有噱頭而已,而是實實在在的好。
導演亞歷山大·佐洛圖金的老師是名導亞歷山大·索科洛夫,他的校友還包括《高個兒》的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和《松開拳頭》的導演基拉·科瓦連科。新人導演,但團隊高配。索科洛夫為本片擔任了藝術顧問,攝影師則是掌鏡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親愛的同志》的Andrey Naydenov。
在沒有明顯敘事驅動的情況下,是兩兄弟之間的張力支撐了《寸步不離的兄弟》。他們很是不同,一個是技能熟練的飛行員,另一個更了解飛行方面的理論,他們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夠完整,但因為所選擇的職業要求絕對獨立,所以面對著共同熱愛的夢想,對彼此的依賴竟成了致命弱點。
請看我們對《寸步不離的兄弟》的報道——《寸步不離的兄弟》
「鏡界單元」
《偉大的儀式》(2022)
《偉大的儀式》跟隨三個礦工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建筑物和交通堵塞的圖像慢慢占據屏幕,首先迎接觀眾的是城市的聲音——喇叭聲,隱隱約約的交談聲,學校的鐘聲,工業噪音,它們混合在一起,仿佛每一種聲音都來自基羅·魯索指揮下的城市管弦樂隊中的一種樂器。
本片獲得了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審團特別獎,而基羅·魯索作為蘇聯蒙太奇的忠實信徒和80年代迪斯科音樂的狂熱愛好者,將視聽拓寬(或者說是回歸)至一種更粗野卻充滿生機的美學,它們將在瘋狂的剪輯中達抵達高潮。
「鏡界單元」
《旋渦》(2022)
有生之年,居然有機會看那個拍出過《不可撤銷》的加斯帕·諾的新片,在北影節展映。
當然,這次必然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加斯帕·諾,但這不一定是“閹割”的加斯帕·諾,事實上,這是最有“同情心”的加斯帕·諾——他在經歷了危及生命的腦部疾病后又從死神手中逃脫,拍出了這部新片。
因為2020年生了一場病,以及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被“停滯感”鉗制的加斯帕·諾也開始反思更現實的人類苦惱,即不可避免的衰老和身處生命終點的寒冷。
《旋渦》聚焦一對垂垂老矣的夫婦,全程采用分屏手法呈現兩個人的面對疾病的艱難生活。有時他們就像是容器中的“共同體”,有時又像是被刻意切割到屏幕兩邊的陌生人,溫柔又殘忍——分屏真的,太適合大銀幕觀看了!
請看我們對《旋渦》的報道——死里逃生后,曾以驚人尺度震動戛納的他變了
「女性之聲」
《晨光正好》(2022)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一下子就能置身陽光燦爛的巴黎早晨,讓人想談戀愛的法國電影。獲得了今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歐洲電影獎,但更讓人期待的顯然是短發·蕾老師的精彩表演,她越自然越能釋放魅力,此外片中還有侯麥的御用男演員帕斯卡爾·格雷戈里,以及依然帥氣的梅爾維爾·珀波。
美麗的巴黎女人,生病的教授父親,已婚情的人,滿墻的書架,標準的法國電影配置,這是米婭·漢森-洛夫繼《伯格曼島》后的新作《晨光正好》,削弱了電影概念上的野心,卻回歸了暗涌的生活。
本片更多延續其前作《將來的事》的風格,所涉及的還是她熱衷探索的主題——死亡、情感的脆弱、親子關系、獨立的女性意識。
請看我們對這部美麗清新的法國電影的報道——戛納Day4: 這部「侯麥式」法國電影太令人舒適了
「女性之聲」
《五惡魔》(2022)
說到女導演蕾雅·梅西斯,其實不會讓影迷感到很陌生。她的上一部影片《艾娃》曾在2017年的影評人周上放映,她還是《奧林匹亞街區》和《魯貝之燈》的聯合編劇,后者還讓她提名了第45屆法國凱撒電影獎的最佳改編劇本。
《五惡魔》入選了第75屆戛納電影節平行單元第54屆導演雙周單元,是蕾雅·梅西斯的第二部劇情片,阿黛爾·艾克薩勒霍布洛斯飾演女主角,可想而知,雙女主,姬情濃度不低,還關于女主對“感官”的癡迷。
如果這次北影節能搶到《五惡魔》和《晨光正好》,簡直就是《阿黛爾的生活》CP售后了好嗎?。ㄏ攵嗔?/span>
「女性之聲」
《過去,如今和今后》(2022)
《過去,如今和之后》在今年柏林電影節大放異彩,通過回溯歷史拼合了印尼幾代女性的豐富群像,當時的女性在政治動蕩中被迫忍受的苦難,當時它的視聽風格被稱作是“王家衛遇上阿彼察邦”,Michael Rosenberg則稱安迪妮是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最有前途的印度尼西亞導演之一
《過去,如今和之后》是印尼女導演卡米拉·安迪妮的第四部個人長片,去年她憑借《尤妮的婚途》獲得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站臺獎。她2012年的《鏡子不說謊》、2018年的《亦真亦幻》兩度入圍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今年是她第一次入選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并拿下銀熊獎最佳配角獎。
請看我們對《過去,如今和之后》的報道——柏林Day3&4|王家衛+侯孝賢+濱口龍介=「印尼版《花樣年華》」?
「嘉年華」
(遠洋蔚藍海岸·沙灘展映)
《九三年夏天》(2017)
這是今年的金熊獎導演卡拉·西蒙充滿靈氣的前作。取材自童年生活的個人首部長片,以敏感的孩童視角觀察世界,受到了業內的廣泛好評,獲獎無數。
這部加泰羅尼亞語電影于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拿下了柏林電影節最佳首作獎,此外還在“西班牙奧斯卡”戈雅獎獲得八項提名并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九三年夏天》也入選過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環球視野」
《阿爾卡拉斯》(2022)
看完《九三年之夏》,再來看卡拉·西蒙的“擒熊”之作《阿爾卡拉斯》吧!這居然只是她的第二部長片。也是《阿爾卡拉斯》的金熊獎,完滿了“女導演一年內攻下三大最高獎”的全新紀錄(金棕櫚《鈦》和金獅獎《正發生》)。
《阿爾卡拉斯》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農村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傳統鄉村的索萊家族的桃子采集活動日漸式微的故事。
「環球視野」
《火山摯戀》(2022)
高口碑紀錄片,講述了法國著名火山學家卡蒂亞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婦的愛情故事。
莫里斯熱情奔放,敢愛敢恨,而卡蒂亞比較安靜,善于觀察,“火山”和這對夫婦的關系更像是“三角戀”,可是這個故事是從一個明確的“死亡”結局開始的,米蘭達·裘麗通過旁白告訴觀眾他們在日本云仙岳觀測火山時因碎屑流而喪生的事實。
他們在做真正熱愛的事情時死去,但留下的遺產正在幫助更多人免于死亡。導演不希望觀眾關注他們的死亡,反而希望人們關注他們如何生活,所以這是一部由他們的鏡頭(包括珍貴的火山現象鏡頭)、照片和著作中的節選拼貼而成的紀錄片,在影像里,生命仍有痕跡。
「環球視野」
《魚之子》(2022)
《魚之子》的整個陣容都讓人充滿期待,主演是“海女”能年玲奈+曾經的戛納小影帝柳樂優彌+夏帆,《魚之子》的劇本由劇作家、電影導演前田司郎和沖田修一共同創作,這也是他們繼《橫道世之介》以來的又一次合作。
改編自日本知名藝人“魚君”宮澤正一的自傳《魚君的一魚一會~每天都忘我的人生!~》,《魚之子》講述了插畫師、藝人、魚類專家宮澤正之的人生經歷。主人公從小就喜歡魚,父親擔心孩子過于另類,但母親卻一直溫柔守護。
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被接受和喜歡嗎?能拍出《橫道世之介》的沖田修一不僅會告訴觀眾答案,還會溫柔著說服你,純粹的熱愛與幸福的人生往往比人們想象的距離更近。
「繽紛動畫」
《平家物語:犬王》(2021)
取材自古川日出男的小說《平家物語 犬王之卷》,這位日本劇作家的作品曾獲日本SF大賞和三島由紀夫獎項兩大殊榮。
故事講述了14世紀日本分裂的南北朝雙天皇時期,能樂師“犬王”與傳唱其傳奇人生的琵琶法師“友魚”之間的友情故事。湯淺政明認為,“能找到可以一起往前走的朋友、能擁有知道自己怎么活過來的朋友”是這部動畫的主題。
此次影片的人物設定由《乒乓》和《惡童》的原作漫畫家松本大洋負責,編劇由大熱日劇《非自然死亡》《逃避可恥但有用》的編劇野木亞紀子擔任,這也是她首次涉足電影界。《平家物語:犬王》也是首部入選“地平線單元”的日本長篇動畫。
「修復經典」
《少年吔,安啦!》
本片是本屆北影節唯一一部中國臺灣出品的電影。
本來影片已在2021年初步修復完成,但杜篤之意外找到了包含原始對白和音樂的聲音檔案,于是原來的杜比立體聲升級為杜比數字5.1聲道,此次進入北影節“修復經典”單元的正是升級版本。
徐小明是臺灣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的代表人物,他的這部長片首作《少年吔,安啦!》在1992年獲選為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閉幕片。
作為臺灣黑幫電影代表作,它是影迷口耳相傳的地下經典,主演高捷回憶取片名的過程,那時候有一家店叫做“下港吔羊肉爐”,制片張華坤(人稱坤哥)看著招牌就想“下港吔、少年吔?毒品,來個雙關語,安啦......”,這才叫做《少年吔,安啦!》。
影片有呈現30年前臺北西門町的樣貌,林強與羅大佑還客串演唱《大家免著驚》,臺北年輕人的夜生活一覽無余。
「“天壇獎”主競賽單元」
《擺動》
導演西里爾·舒布林2017年的個人首部長片《他們說“我很好”》曾在洛迦諾首映,并在多個電影節上映,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和榮譽。《擺動》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拿下了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奇遇單元最佳導演獎,導演的非主流美學風格也逐漸成型。
西里爾·舒布林出生于鐘表世家,在影片中,約瑟芬就是一位負責生產機械表機芯中來回擺動的擺輪的制表廠工人,自從對金錢、時間和精力的運轉方式有了全新認識后,她開始投身于當地制表工人組織的運動,鐘表廠成了無政府主義活動的溫床,表面上是新技術改變了19世紀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鎮,但絕不止是“技術層面”的改變。
盡管這部影片的時代背景距離現在有一個多世紀,但舒布林試圖呈現一種可能性,即當時的活動家如何采取行動并促進真正的變革,這需要洞察力和精確度,甚至還有導演的知識和想象力。
「“天壇獎”主競賽單元」
《全職》
《全職》是法裔加拿大籍導演埃里克·格拉韋爾的第二部故事片,去年憑此片收獲了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導演獎項,女主演勞爾·卡拉米也榮獲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女演員的榮譽。
從醒來到睡前這一閉環時間里,朱莉始終在與時間賽跑。她在巴黎一家豪華酒店工作,本身受到服務業的嚴格訓練,其價值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里為顧客營造一片寧靜的綠洲,自己的生活卻毫無喘息空間。
導演意識到,很多現代女性都是這樣生活的,她們努力工作,維系家庭,還要做“無酬勞”的孩子的母親。生命本身就像一份全職工作,而且也不穩定,會被很小的事件摧毀,比如突然陷入癱瘓的公共交通系統,忙碌的日常因此不再具備意義。
「“天壇獎”主競賽單元」
《速度與愛情》
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是一個游走在主流電影和獨立電影之間的鬼才,他的影片風格很容易拉攏口味兩極的影迷,小小的哲學性議題滲入輕快的影像,清新也青春,其前作《戀愛診療中》《死于明日》《時光機》其實也不算真正的冷門作品,在影迷中擁有很高口碑。
本片包裹著一個有點喜劇元素的愛情故事,缺乏自理能力的競技疊杯世界冠軍在30多歲時和女友分手,巨嬰不得不在接下來的生活里嘗試“自立”,他不止要面對瑣碎的生活,還要挽回女友。
《速度與愛情》,光看這個片名是不是有點勸退?這可能是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迄今為止最主流的電影,但他仍能保持獨立電影的質感,且極有可能成為他在商業層面最成功的作品。或許不會超越前作,但大概率,會是一部讓你愉快,且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