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7歲生日,我去閉關冥想了十天 (1)

 
很早以前,就在網絡上看到過別人寫的帖子,是去尼泊爾、印度這種地方,閉關禪修十幾天的經歷。交出手機、電腦、一切電子產品,不能讀書、寫作,也不能與人說話,在一個小院子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覺、吃飯、冥想。
 
看到別人寫道在這種最極限的與自己內心相處的環境里,悟到了生命的真相,有了種種對天地和自己的感知,一直想去試試,可又覺得一路跋涉到那么遠的地方,還要脫離自己的生活十幾天,實在忐忑不安。
 
今年大概三月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忽然發現,這種禪修中心其實在美國也有,最近的就在Delaware州,離我家所在的新澤西開車只需要兩個小時。禪修中心的課程,其實是全球連鎖,都是去學習一種叫Vipassana的打坐方式。
 
Vipassana,中文譯作內觀,最初起源于印度,是釋迦摩尼自己開悟、實現涅槃后,傳授給弟子的,一種可以讓人無差別從痛苦中解脫的方式。釋迦摩尼坐化后,這個方法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但后人對它的理解總有偏差,在傳授別人時,少不得有畫蛇添足的地方。有些練習的方式多一些或少一些技巧,效果都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在印度就失傳了。只有緬甸等一些地方,還有一些禪修中心,教授最正宗的Vipassana。
 
20世紀中期,Vipassana的禪修方式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進入禪修中心學習。這其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也就是我們這次去禪修聽到的所有的指導音頻背后的導師:S.N.Goenka (葛印卡)
 


1924年,葛印卡出生于緬甸,本來是富商之家,衣食無憂,生活幾乎沒遇到什么大困難。就在他31歲的時候,突發惡疾,頭疼不已,找遍了世界各地的醫生都無法治好。
 
這時,葛印卡的一位好友,指點他去緬甸的Vipassana禪修中心試試看,據說有不少人去過之后,連身體上的病痛都消失了。葛印卡慕名拜訪時,當時的老師Ba Khin卻說,Vipassana并不是用來治病的,是教人進行精神修行、脫離塵世痛苦的一門方法,并不能保證止病除痛。葛印卡糾結一番還是接受了,打算嘗試一下,最后治不好病也認了。
 
最后,葛印卡在緬甸修了14年的Vipassana,大徹大悟,從此開始走上了教授和傳播Vipassana的人生道路。最開始只是想幫自己的父母、親人解除心靈上的苦痛,但他教得實在太好了,一傳十、十傳百,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跟他學習Vipassana。于是他就在印度設立了禪修中心,所有進來學習的人,不僅不用交學費,而且食宿全免,唯一的要求,是要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下,按照他教導的方式,聽課,并打坐十天。
 
就這樣,禪修中心從1988年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這個模式也被無數從中獲益的人,經葛印卡授權后推廣到世界各地,在94個國家里有341個Vipassana禪修中心。課程的材料、視頻、音頻,都是葛印卡親自錄制,帶著印度口音的英文授課,絕對原汁原味。
 
每次10天的封閉式訓練營,會有兩個助理老師,負責帶著大家冥想、并在每天固定時間解答一些管與冥想的問題。10天的過程中只能吃素,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往屆學生,回來進行自愿服務,也會跟大家一起練習冥想。
 
Vipassana禪修項目有一個全球通用的官網:https://www.dhamma.org/。進去后點擊上面菜單的”課程” (Courses),輸入所在地區,就可以看到最近的課程了。因為疫情的原因,有些冥想中心關門了,有些只能招平時1/3的學生數量,所以基本上開放報名后的一分鐘之內,所有的名額都會被搶光。
 


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偶然找到這個網站,決定去試試4月21號到5月2號的訓練營。選擇這個時間段,只是它是最近一次開放報名的項目,恰好又在我生日期間(4月25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覺得”生日”是一個讓人難以感受到真正快樂的日子。我們總是容易對這一天有太多期待,覺得自己應該得到別人的關注與祝福。可世事無常,期待總會落空,即使生日這一天順心順意,我們也早就過了活在童話之中的年紀,知道遲早要回歸平凡的生活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們期待的、想要的,總是不能事事順心,難免要經歷失望。我們與他人的關系,也時常遭遇意外,或者自己付出了卻得不到,或則遭遇無妄之災、莫名其妙的負面情緒。我們追求財富、事業,想要人生收獲滿滿,可世界總是充滿各種挫折和困境,在千錘百煉的外界環境里,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不要放棄、失敗了也沒關系。
 
在無常的世事面前,“我”是多么地渺小

”生日”這個日子,就好像是上天跟我們開的一個玩笑。用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讓自己活在“我很重要、我很值得”的夢幻泡影里,但它無法解決任何根本性的問題,這一天過去之后,我們依然要回到生活中起起落落。
 
這一年,我隱隱覺得,不想要以彰顯”自己”的方式去慶祝27歲生日,反而想去一個不能與外界交流,只能內觀打坐的地方,好好看一看那個”自己”,真正與它相處。
 
我也是非常幸運,和昱辰一起報名了這一期,本來兩個人都上了等待名單,能否入選要通過抽簽決定。離入營還有三個星期的時候,我們相繼都接到了入選通知。于是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工作:跟老板請假、托朋友幫忙照顧貓和狗、處理好財物和家庭上的種種瑣事、跟朋友和家人說明我們要“失蹤”十天……
 
即使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去之前,我們也反復討論過,確認這次體驗是自己發自內心想要嘗試的。臨出門那幾天,我還是焦慮感爆棚,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心口微微擰緊的涼意。我有好多恐懼,害怕脫離這個世界那么久,害怕休假時工作無人處理。我不知道這十天自己要面臨什么,但隱隱知道,這會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挑戰,而我也會有自己完全意想不到的體驗。


 
Day 0
 
4月21號,工作了一上午之后,我們開車把小狗送到朋友家,然后南下兩個小時去冥想中心。說是五點之前check in就可以,我們其實三點多就到了,先去吃了一頓漢堡,然后在冥想中心對面的停車場,一邊給車充電,我一邊開始瘋狂用手機操作各種瑣事,包括把所有的工作郵件都讀了一遍,該安排的事情一遍遍叮囑同事。
 
越接近這個完全封閉的環境,我內心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就愈發強烈。
 

(快五點時,開車駛進冥想中心的院子)

五點快到了,我們終于緊張又忐忑地開進了大門。這里環境簡陋,只有三個平房,被低矮的柵欄圍了起來,但有一大半的面積都是草坪、綠地和大樹。我很快注意到的,是這里無處不在的鳥叫聲,此起彼伏,充滿了自然的節奏和韻律,仿佛在進行一場無人指揮的大合唱。
 
悅耳的鳥鳴讓我心情平靜了下來,我想著,在與自然如此親密的環境里待上十天,也是不錯的吧。


Check in的地方在食堂,幾張簡易的桌子,手續也很簡單,填幾張表,提供一下COVID檢測的陰性證明,就可以去房間休息了。這里住宿環境還不錯,男女分開,每個人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獨立衛浴,還有一個小衣櫥。
 


看了一下地圖,三個平房分別是食堂、宿舍和集體打坐的大禪堂。項目正式開始后,每天行走的路線都有嚴格規定,男女不會交匯,也不能隔空說話、打手勢,這里的規則是所有人都要遵守”noble silence”。
 
我忽然緊張了起來——我一直是個在親密關系上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很容易依賴別人,晚上連自己睡覺都會害怕。要跟昱辰分開這么久,還不能跟外界交流,我真的可以嗎?
 

(就這樣迎來了精神世界完全分離的10天)

晚上五點,所有人都集中到食堂,聽了一些接下來幾天的基本流程、取餐的注意事項、跟COVID有關的一些防護等等。然后正式開餐,吃的意料之外還不錯,雖然都是素菜,但有很多好幾道菜,有各種醬料、甚至還有老干媽,還有沙拉、蔬果、姜茶。晚飯后,休息了一下,6:30就正式去禪堂集體冥想了。
 


 
我之前有過在網上看了一些教程,自己練習冥想的經驗。只不過自己在家練的話,總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能坐二十多分鐘已經是極限了。這回第一次去打坐就是一個小時,而且也沒有什么教程。
晚上打坐開始,一上來就是一個老邁的聲音長達半個多小時的、充滿了異域風情的梵語哼唱……我聽得非常不耐煩,心里一陣強烈的煩躁,大腦也是四處游離、完全無法專注。心中一陣莫名其妙,這到底是要干什么?
 
哼唱好不容易結束后,葛印卡充滿了印度口音的英語開始出現,一開始我還聽得比較吃力。這教程大意就是說,冥想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子和嘴唇上方的三角區域,只關注自己的呼吸。不要在腦子里數數,不要想象自己發出某種聲音,就是觀察呼吸本身。呼吸在身體最直接產生作用的區域,就是鼻腔,所以關注這個部位,身體真實產生的感受就可以,不用去看腹部、心臟之類的其他地方。
 
教程音頻里還提到了“戒定慧”的概念。

“戒”(梵語中是sila),要求人們戒殺生、戒偷盜、戒淫欲、戒妄語、戒酒。感覺放到現代社會,規則有些古老,不過大意還是一樣的。人生在世,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來自于自己的”心魔”,在塵世中生活,總有這樣那樣自己在意的事情,也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被激發種種負面情緒。
 
其實來到這里打坐,本身就是“戒”了。

讓自己減少外界環境的刺激,心緒自然就會更加安寧一些。換句話說,當外界環境已經如此如古井一樣不起波瀾,如果內心還是有豐富的情緒變化,那就純粹是自己的問題了。既然打坐的目的是破除心魔,獲得更多的內心平靜,自然還是需要到一個更加”純粹”的環境,直接去觀察自己的內心真實的狀態。
 
“戒”之后的“定” (samadhi),其實就是打坐的意思了。葛印卡說,我們會通過長時間的打坐,訓練自己的大腦的定力、專注力,當專注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產生智慧(panna)。這句話聽的我心頭充滿疑惑——什么叫產生智慧?這里又不讓看書,不允許交流,難道智慧是自己坐在這里觀察內心、觀察身體,就會忽然出現在我腦子里的嗎?
 
第一個晚上的打坐,即使聽到葛印卡說只能關注鼻子周圍的三角區域,我還是不自覺地開始數數。以前在家冥想時,我總是會聽點音樂,或者數著自己的呼吸從1 到6,來幫助自己專注,減少走神。這就讓我清空大腦,只是看著鼻子區域的專注變得愈發困難。
 
一個小時,走神了無數次,感到腿疼不停地換姿勢,最后終于熬過去了。我嘆口氣,心下戚戚,想著這才是第0天,后面還有整整10天的打坐呢。
 


Day 1
 
第一個晚上,我就失眠了。
 
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恐懼席卷了我。不知為什么,我從小就怕黑,怕孤單,怕未知的事情,只有在人群中、或者和親密的人在一起,才會覺得幸福和有安全感。如今獨自一人睡在這個小房間里,感覺自己好像被遺棄在了荒野之中,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好不容易進入睡眠后,居然做了很多關于冥想的噩夢,看到自己進入了完全無法理解的意識狀態,嚇得我一身冷汗。
 
凌晨三點我從夢中驚醒,就再也睡不著了。窗外傳來凄厲的烏鴉叫,更是讓我毛骨悚然。
 
禪修中心的規則,是每天4點響起床鈴,4:30-6:30冥想兩個小時,6:30吃早飯。這兩個小時可以去大禪堂集體冥想,也可以就在自己的宿舍冥想,全靠自覺。三點起床熬了一個小時后,等到了4點的起床鈴,忽然覺得大家都起了,我冥冥之中”有伴”了,覺得沒那么害怕了。迷迷糊糊爬起來試著坐著冥想一會兒,一陣巨大的困意襲來……我又倒在床上睡著了。
 
醒來就到了吃早飯的時間,我只能安慰自己說,沒事兒沒事兒,第一天嘛,還需要適應這種孤獨和恐懼,明天爭取按時起來。
 
早飯吃得很簡單,水果、面包、牛奶,不過跟晚飯的風格相似,有花生醬、果醬、芝士、奶油……涂涂抹抹還是能吃得很香的。飽餐了一頓后,8:00開始到大禪堂集體打坐一個小時,然后從9:00-11:00又是自由練習時間。
 

(食堂外部的樣子)

上午盡管我百般努力,大腦還是一副沒睡夠的感覺,一直在做白日夢。

各種奇怪的場景紛紛踏來,如夢境一般毫無邏輯、彼此之間沒有關聯的畫面,此起彼伏占滿了我的腦子。我時不時就被卷走,像忽然睡著一樣,坐著坐著忽然腦袋一沉,趕緊起來晃晃頭試著繼續專注。大禪堂里的其他同學也好不到哪里去,移動身體的聲音、咳嗽和打噴嚏的聲音、撓癢和吸鼻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感覺大家都在這一個小時的打坐之中掙扎。
 
11點吃午飯,又是十分驚喜的環節,與昨天的口味完全不同,是那種墨西哥風味的豆子湯,里面有很多燉地十分入味的蔬菜和土豆。我吃得津津有味,非常滿足。
 
午飯后,每個人都可以在小白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跟老師一對一談話。我去問老師,我在冥想的時候,有時經常能感覺自己的意識進入了奇怪的狀態,比如說好像變得很高,身體變得很小,或者忽然開始自己旋轉,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每一次在冥想中出現這種“另類”體驗,我都有點小興奮。一方面是它跟我們平時生活中對身體的感知方式不同,又好奇又刺激,也帶著一點小小的驚懼,另一方面是我總是暗暗覺得冥想這種東西,就像人做任何事一樣,總是要看到效果的吧。有時忽然出現旋轉感時,我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坐著旋轉木馬的小孩子,整個身體都十分放松舒服。
 
結果,老師一句話打消了我的興奮:要關心這些,這都是大腦在專注狀態下的自然反應,不代表任何事情,也不反映你冥想的進度。在這個階段,就踏踏實實的練”基本功”,觀察自己鼻子周圍三角區域的呼吸,練專注力和基本的定力。
 
好吧,我雖然有點失望,但也看到了自己有點急功近利的一面。告訴自己既然來了,有十天的時間,就踏踏實實在這里,照著人家教的方法學下去。老師又不斷強調,來到這里學習Vipassana,一定要把之前關于冥想的所有印象都拋棄掉,完全按照葛印卡教程說的做。我也點頭稱是。
 
下午的冥想,我的狀態好了許多。我開始擺正心態,不在腦子里查自己的呼吸,也不去追求那種有點”另類”的體驗,就是踏踏實實的看自己的鼻腔區域。按照葛印卡教程里面說的,這個階段,就是觀察鼻腔區域產生的真實感受。比如說空氣是從左鼻孔出來還是右鼻孔出來?是熱的還是冷的?是濕的還是干的?能感受到鼻腔內部的觸覺嗎?空氣噴到嘴唇上方的皮膚,會產生什么感覺?
 
我屢次嘗試專注在那個區域,漸漸發現大腦的專注力是可以被”調動”的。這種感覺就好像打開一本期待很久的書,忽然進入了書里的世界,外界環境都如行云流水一樣消失在感知之外了。那種“忽然專注”的感覺,在大腦里似乎是有一種生理上的變化的。
 
就好像我們忽然用力舉起一樣東西,手臂的肌肉會感覺到變化。大腦里的神經網絡可能也有類似于肌肉的運轉機制,讓每一次在冥想中試圖專注的時候,我都能感覺到顱內某個地方稍微疼了一下,然后意識會清明一會兒,鼻子區域呼吸帶來的感受變得極其清晰。
 
但這種清晰的感受只是暫時的,大腦仿佛有一套自己的自動化系統,專注一會兒就要跑來跑去,完全不受我控制。中午吃的菜、工作的情況、朋友的生活、狗狗好不好……莫名其妙的思維涌來,我只能不斷的去讓大腦”使用”專注力。
 
幾次走神后,我開始非常崩潰,感受到心里巨大的挫折感和沮喪感。這比在家里聽音樂+數呼吸的冥想方式難多了。我為什么要到這個地方來學這些我完全感受不到力量的東西?自己在家偶爾練習一下也是一樣的吧?
 
這種挫敗的情緒,激起了我更多的念頭,我想起自己的工作、生活,那些想法如同波紋一樣蕩了開去,給我描述了一個充滿黑暗和落寞的世界。我開始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生活失敗,現在還要在這個地方浪費十天的時間……巨大的痛苦讓我幾乎想立刻從禪堂飛奔出去回家。
 
我只能拼命遏制住自己這些念頭,好在平時學習的那些關于正念、心理學、佛教的知識還是有用的。理性的大腦讓我意識到,所謂”起心動念”,就是如果心亂了,沉浸在一個情緒里走不出來,對待整個世界的認知都會發生變化。這時候不能任由著這些負面的想法和念頭自由發展,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停止這些偏離本源的思考,回歸到情緒和當下本身。
 
我意識到,那種讓我覺得”挫敗感”的情緒,是來自于打坐屢次走神的不順利。為什么打坐走神會讓我這么痛苦?我忽然意識到,因為我自命不凡,覺得自己學習過關于冥想的知識,自己又有過練習,來到這里應該一日千里地有進步才對。也許是我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做什么都要成功,所以不接受挫折和失敗。
 
我回歸到這個深層的念頭,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要降低對自己,和對這十天的預期,我就是個弱雞,這十天浪費了就浪費了,都無所謂,只要能堅持下來就是一條好漢,根本不求獲得什么精神上的成長了
 
不斷給自己灌輸”降低預期”的念頭,果然我開始平靜了下來,那種挫敗感漸漸消失,我又回到了”當下”,唯一存在的就是我在這里,我在呼吸。
 




下午的日程和上午很像,1點到2:30自由練習,2:30到3:30集體冥想,3:30到5點自由練習。5點到6點茶歇。沒有晚飯,只有水果和茶,老生還被要求不能吃水果。茶歇后6點到7點繼續集體冥想,7點到8點看開示(就是葛印卡專門為十日課程設計的講座,全球通用)。開示結束后繼續冥想到九點,然后回宿舍睡覺。
 
看開示的時候,我第一次在視頻里看到了葛印卡老師的樣子。那個在音頻里老舊沉悶讓人犯困的印度口音英語,終于有了一張對應上的臉,長得像彌勒佛一樣,一臉平和慈善。在開示里,葛印卡也終于開始講冥想的技術原理,我也從原理上明白了,為什么我們只能專注在鼻子周圍的三角區域,不能數呼吸或想象發出某種聲音、或觀察身體的其他地方。
 
葛印卡一直提到一個詞叫“sharpen your mind”。意識的專注力是需要練習的,就好像一束探照燈,如果照的范圍太大的話,就不夠亮,但把范圍縮小到一個小區域,就能發出最強的光。當我們只把意識放在鼻子周圍,不去在全身游走、或觀察腹部的時候,提高專注力的效果是最好的。
 
這種意識的專注力,就好像修行一門高深武功時,最最基礎的基本吐納一樣,必須要把基礎打好了。在最開始練習時,如果想象發出一個”om”的聲音、數呼吸、或者聽音樂,的確會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但在冥想的練習中屬于“作弊”——就好像戴著游泳圈練游泳一樣,很難真正學會什么叫做”專注呼吸”。
 
所以Vipassana,就是這樣一門踏踏實實的學問。從最基礎的觀呼吸開始,單純觀察鼻子區域的感受,用最純粹的辦法、借助最少的外力,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萬丈高樓平地起,練好基本功才能體會到冥想對精神發展的意義。
 
葛印卡老師的開示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一天的練習下來,我也終于明白了這種枯燥的好處和意義。
 
開示快結束時,葛印卡提到了一些更為宗教,或靈性性質的東西。他講到呼吸是意識和物質的分界點,世界的真相不在于外部的物質世界,而在于內部的精神世界。我們生而為人在世界里感受到的所有的痛苦,都并不是因為外界的變化刺激,而是自己內心的桎梏。所有人面臨的痛苦都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自己的問題,也只有自己才能解決。
 
我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話的意思——當我感到生氣、沮喪、難過的時候,肯定是因為外界環境變化,從而自然而然引起了內心的感受,怎么會是自己的問題呢?
 
葛印卡說,十天的Vipassana練習,最終是為了讓人看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意識到解決痛苦的方式在于”內觀”。這個過程,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總是習慣向外歸因,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是環境的問題、是自己運氣不佳,怨天尤人,或被情緒操控著去控制一切。
 
人總是不肯掌握自己生活的主動權。當Vipassana冥想告訴人們,問題的根源在于你的內心時,人們往往不愿意接受,不去看到真實的自己。所以十天的課程里,第二天和第六天都有大量的人放棄。但那些堅持下來的人,都會得到巨大的收獲。心里沉積的障礙被一掃而空,而且人生中很多從前積累的問題和痛苦會不斷的浮上來,再通過內觀被解決掉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大腦比作電腦的話,這種感覺好像是給大腦”殺毒”啊。當電腦有病毒時,打開網頁、玩游戲、回郵件都會卡,我們都知道根本原因不是我們用電腦操作這些事情,而是電腦自己內部的問題,內因決定外因。葛印卡說的用內觀來解決痛苦,就是只有先把大腦的病毒清理干凈了,它才能夠高速運轉,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面對日常生活。
 
開示結束時,我的感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從理論上了解了Vipassana試圖做到的事情后,我的雄心壯志又熊熊燃燒了起來——我一定不會放棄,會在這十天堅持下來,把自己大腦的病毒清理干凈,收獲一個全新的自己!

 
Day 2
 
雖然昨晚聽完開示感到信心滿滿,等到黑燈自己試著睡覺后,還是掙扎了很久。又一次響起的烏鴉叫,依舊嚇得我寒毛直豎。我甚至想著,反正也知道內觀才能解決痛苦,如果還是睡不著或者做噩夢的話也不行啊,明天就走吧,大不了自己回家練唄……
 
不知道幾點睡著的,居然沒怎么做夢,睡得很沉很香,連4點的起床鈴都沒聽見,睜眼直接七點了。我記得7:15早飯就結束了,趕緊簡單洗漱一下沖了出去。
 
8:30的集體冥想,我本來想著今天精神不錯,這次一定要踏下心來好好觀察鼻子的三角區。結果又開始做白日夢,身子不自覺地晃來晃去。一個小時,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呼吸,而不是被大腦里出現的奇怪場景帶走的時間,屈指可數。集體冥想結束后,我試著自己繼續在禪堂練習,還是一樣的白日夢,完全無法集中注意力。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沮喪極了……只能不停安慰自己,我平時在家也是上午精神不好,要喝很多咖啡,下午就好了。
 
中午我小睡了一會兒,想著可能還是沒睡好才做白日夢。到了下午的集體冥想,我滿心期待著自己終于可以專注了,結果大腦依然不聽話的四處亂跑。這種亂跑,完全游離在我意識的控制范圍之外,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小舟,毫無任何控制能力,只能跟著亂飄。
 
一個小時一到,我就第一個站起來沖了出去,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禪修中心不讓快跑,我只能怒氣沖沖地走回宿舍,拿起枕頭在床上砸了兩下,心里更多是對自己的憤怒。
 
憑什么?不是說好清理大腦病毒嗎?為什么我就這么沒用!天天做白日夢,怎么內觀啊!
 
無聲地發泄了一通后,我平靜下來,擦干眼淚,告訴自己不能輕易放棄。
 
吃完飯的時候,我在食堂對面碰見了昱辰。我們隔得很遠,只能站在屬于男生和女生不同的區域里,但他充滿擔憂地看著我。集體打坐是男女生都在大禪堂,他就坐在我斜后方,應該看到我哭著沖出去的樣子。他指了指車,意思是問我要不要回家,我此時冷靜了很多,搖搖頭,又比個大拇指,意思是我還能堅持。
 
吃完飯后,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回宿舍休息。這時正值傍晚,陽光正好,我坐在禪修中心草坪中央的樹樁子上,閉著眼睛聽著空氣中此起彼伏的鳥鳴,感受著微風拂在臉上的感覺。忽然開始越來越放松,感覺一整天的煩躁和痛苦被治愈了。


 
我告訴自己要不斷降低預期,就算每次打坐都在走神,我也認了。“來都來了”,我就以自己的方式度過這十天好了,盡量去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
 
晚上的集體打坐,也許我終于處理好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一次我居然非常輕松地進入了專注狀態。小時候看武俠小說里人家修習內功都是氣沉丹田,我這是氣沉鼻孔,努力將所有的感知力都專注在鼻子附近。
 
我的內心開始越來越沉靜,心里一種美好的感覺漸漸涌現。大腦里閃過一些平時生活的片段般的回憶。我忽然發現一些很簡單平凡的回憶,帶給了我一種強烈的溫暖和感動。這種內心的觸動,是平時忙碌規律的生活里不曾注意到的,但在此刻十分專注的狀態下,內心如同漸漸涌出一股暖流,讓我渾身上下都舒暢了起來。
 
我可能是感受到了一種叫“愛”的東西。是一個不問時間、不問意義,全然在當下的這一刻,感受到內心無比的平靜和滿足的狀態。
 
我忽然想到上個星期我在陽臺工作,有一只大蜜蜂飛了過來,在地上有影子。小狗在旁邊瘋狂追著地上的影子,昱辰恰巧也上來,看著小狗蠢蠢的樣子,我們一起哈哈大笑。然后又都靜靜地沒有說話,看著Tifa沉浸在屬于自己的快樂里。
 
在冥想中,這一幕忽然又出現在我的大腦里,我忽然就開始流淚了

那一刻的感覺就是“愛”,就是生活的意義,是所有問題的終極答案。只是曾經的我感受“愛”的能力太微弱了,總是沉浸在自己大腦的病毒里,煩惱于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在專注于呼吸時,所有的雜念、思維、理性都暫時休眠。我將意識集中在呼吸上,放松身體,每一次呼吸,都打開自己的內心和身體。我的意識回歸到一種純凈自然的狀態,那種強烈的“愛”的感受,就不自覺地涌出來了。
 
這一個小時的冥想過得很快。哼唱聲再次想起,意味著冥想還有5分鐘就結束了。再次睜開眼時,我已經是滿臉淚痕,心里卻一片光明,仿佛被上帝之手觸摸過,這個人都陷在柔和溫暖的泡泡里。
 




晚上的開示,葛印卡講到,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獲得幸福、通往涅槃/開悟的終極道路都是無差別的,就是多做善事,少做惡事。
 
但是善和惡的標準卻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取決于做事的人帶有什么動機

簡單來說,“善”就是純粹的利他,“惡”就是純粹的利己。一件世人看起來以為是“善事”的事情,比如說捐款捐物,如果是為了自己被別人夸贊、被后人記住,那就是“利己”的動機,并不是善事。同樣,一些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事情,如果做事的人內心是真的為別人著想,用溫柔良善的心態去對待別人,那這就是一件“利他”的善事。
 
一切那些我們生活中體現出來的負面情緒,比如嫉妒、厭惡、恐懼、煩躁,都會展示出對他人的敵意,都屬于“惡事”。那些真正理解他人,與人共情,與人和解,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并真的付出實際行動來幫助他人成長,傳遞愛的,都屬于“善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或者說佛教中的“因果報應”的意思,其實并不是說做了惡事,會做到來自于世事的“懲罰”,而做了善事則會得到獎勵。“業報”是一種體現在精神上的能量。而非物質。
 
佛教認為所有痛苦都是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外界環境造成的。內心扭曲、貪婪、不知滿足、沉溺于欲望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也會覺得焦慮和痛苦。內心平和、知足、喜悅、自愛的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都能像一朵花一樣綻放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們每做一件利己的“惡事”,心里痛苦和扭曲就會多一分,也就讓自己離終極幸福的道路越遠。每做一件利他的“善事”,因為內心超越了自我,表達出來一種真摯的、屬于無條件的愛的情感,就是在消解自己的“業”,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平和、幸福和快樂。
 
但一件事情的出發點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是沒有那么清晰的。
 
比如說父母雞娃這件事情,可能父母自己覺得都是“利他”的事情,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成長。但父母在雞娃的時候,給孩子傳遞的能量往往是憤怒的、壓抑的、斥責的,而非寬容的、接納的。雞娃是“有條件的愛”,是只有孩子考了一百分,父母才會給出積極鼓勵的感情。但真正利他的“善事”,是“無條件的愛”。不需要對方做出回報,只是自己發自內心的一種純粹的善良。
 
什么時候父母對孩子做的事,能真的稱之為帶著“無條件的愛”的“善事”呢?恰恰是父母放下了對孩子的要求、期待的時候。今年大熱的劇《小舍得》,我在入關前看了一半,出關后補完了,更是清晰的明白了葛印卡所說的“善事”與“惡事”的區別。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利己的動機

比如說用孩子來給自己“長面子”,把自己不順利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通過孩子考一百分,來獲得自己是一個人生贏家的錯覺。《小舍得》的父母雞娃給孩子雞出了心理問題,差點有自殺傾向,兩個媽媽,田雨嵐和南儷終于大徹大悟,決定放下自己“小我”的利己的心態,推翻自己曾經對孩子的期待,重新給他們無條件的愛。這種從利己到利他的心態走向,才是一個最終會讓兩個媽媽也獲得更多內心成長的”善事”。
 
那如果不雞娃,是不是就是放下了所有對娃的期待,放任其自由成長?那樣還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嗎?對自己也是一樣——佛教總是說不應該產生執念,我們難道不應該對自己產生期待,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樹立更多的目標嗎?
 
對自己的期待,和對娃的期待,其實都應該建立在”覺知”和”客觀”的前提上。
 
如果我們都認同“人生的終極追求是獲得永恒的內心平靜”這句話,就應該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自己、每個人應該追求些什么才能走向這條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取決于我們當下的精神狀態,那些痛苦的小我的形狀是什么,那些久久無法釋懷的難受到底長在哪里。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同樣的外在的、物質的目標,可以給兩個人帶來相同的精神成長。
 
所以,在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足夠的內在覺知的前提下,我們樹立起來的期待,很可能都是基于小我的恐懼。是和他人比較,想要當人上人的欲望;是不甘落后,怕被社會拋棄的恐懼;是家庭原因樹立起來的自我形象,讓自己必須有責任感、足夠優秀。這些期待,其實真的被滿足了,可能也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依然煎熬、感到不滿足。
 
覺知,覺知,說到底了還是覺知。內在的世界如果是一片混沌,所有對外在世界未來方向的想象和指引,可能都最終將我們帶向更深的痛苦。也許唯一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的辦法,就是在每一個當下,都去擁有內在覺知,判斷那個動機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是服務于小我的恐懼,還是真正的內在自我的成長。
 




想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每天在這里打坐十個小時的意義。
 
我們行走在這個世界,我人生過去這27年,什么時候真正向這樣,去觀察自己的身體?我花了太多時間和自己的大腦相處,去追求那些外在的東西。大腦不斷在制造幻覺,讓我們苦苦追尋,創造各種各樣的現實。我從未在當下,去好好看一下自己的內心,或者說即使我看了,停下來了,我缺乏覺知的意識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做這件事,到底動機是什么呢?
 
只有在每一個當下去觀察自己,才能判斷真正的動機是什么。無法判斷動機,人生的一切選擇,都像是黑著燈在迷宮里面瞎走,走著走著就撞墻了。
 
最基礎的冥想練習,就像是給自己黑暗的內在世界,點上了一根蠟燭。這根蠟燭一開始非常微弱,需要不斷的專注力和定力的練習,才能給蠟燭提供發光發亮的空氣。
 
我們常常說的“擁有覺知”、“看到內在自我”,為什么這么難做到?因為這根本就是一種能力!就像沒訓練過的人不可能跑馬拉松,沒舉過鐵的人不可能一下子臥推80斤是一個道理。覺知覺知,就是大腦向內探尋的能力,也是身體的機能之一。曾經的我憑什么想著,只需要讀點心理學和靈性成長的書,明白了小我、我執、覺知這些詞匯是什么意思,就擁有了可以清晰判斷人生的能力呢?
 
不下苦功,焉得結果。不去扎扎實實地在這里坐上十天,光是明白了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葛印卡教我們關呼吸,就是把意識集中在鼻子和嘴巴中間的三角區。我的意識只能集中一下就走開了,這種微弱的定力,如何可能幫我在每一個當下,分辨真正的內在動機呢?
 
冥想,就是鍛煉意識的敏銳程度,讓意識從一顆小蠟燭,變成一個強力的探照燈,可以照亮更多眼前的路。只有照亮了路,我們才能從大腦制造的幻覺中走出來,時刻活在真實之中。
 
所以冥想是一個要持續一生的練習,因為黑暗的外界總是會有風,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去撲滅那盞好不容易被點亮的燈。持續的練習,專注力、覺知、在當下的觀察,才能讓這個探照燈的功率不斷變強。
 
耐心,耐心,耐心,最重要的是耐心。我已經睡了這么多年了,何必急于醒過來呢?一點點把基本功練好,就把打坐這件事情好好完成,不去追求結果、不去質疑意義,踏踏實實地練習。
 




開示結束后,當天晚上最后一次集體冥想,葛印卡開始要求我們縮小觀察區域,從觀察鼻子周圍的三角區,開始觀察嘴唇上面和鼻子下面這一點點的區域。感受每一次呼吸帶給那個地方的感覺。
 
我穩定了心態后,開示認真地觀察那個區域,雜亂的思維和想法開始漸漸消失,我的意識向一束光一樣,堅定不移地打在嘴唇上方的皮膚那里。細微的感受出現了,好像感受到了自己的毛孔,有微微打開的感覺,每一次呼氣出來的溫度不一樣,有一些特別微小的區域開始麻癢。
 
在這種極度專注的過程里,這一次冥想過得相當快,40多分鐘的時間,我居然一動不動,像一個玩玩具的孩子一樣,新奇地尋找著指甲蓋大小的一塊皮膚上面產生的感覺。
 
冥想結束后,助教過來提醒我說,以后冥想的時候要把口罩戴好。我忽然看到了心里升起一股極其不舒服的感受,一種混雜著羞愧、煩躁、自責的情緒涌了上來。我想起了這一天所做的一切,忽然想著,為什么不觀察一下這種感受呢?
 
在負面情緒涌上來的時候,先是觀察感受本身,而不要去react (做出反饋),這個道理我之前也懂得。只是每一次試圖觀察的時候,那種負面的感受太多強烈,讓我什么也做不了,去react了才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這一次,也許是幾天的覺知力練習起到了效果,我拼命的觀察,像把注意力集中在嘴唇上方一樣,把所有的專注力放到胸口那個難受的地方。也就過了不到一分鐘,那種感受忽然消失了。我覺得自己的胸口又通暢了起來,身體十分輕松。
 
這也太神奇了!!我在心里小小地歡呼雀躍了一下——那以后是不是每一次我陷入負面情緒,只要拿著這把意識的手術刀去拆解那個難受的感覺,就可以不被情緒帶著走了?
 
觀察+不react,這句話好像是武俠小說里上層的武功,可是只是招數,沒有心法。冥想中打坐練習的覺知力,就是最基礎的內功修行,看起來可能平平無奇,但長期堅持,就能變成上乘內功。
 
忽然覺得金庸先生也許真的是一個開悟的人,對于武功的許多描述,跟人的內在世界、尋找自我、面對情緒的能力,都是隱隱有著對應關系的。
 
內功高強的人,可以自動抵御別人的物理攻擊,打在身上可以把力道反彈出去,自己也不會疼。當我們因為別人的話而出現負面情緒時,不就是精神上的攻擊嗎?冥想幫助我們練習的內功,可以抵御精神上的痛苦當自己的精神世界擁有如滔滔江水一樣源源不絕的能量,這個外在世界不管怎么變化,都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在心理上傷害到我們了。
 
我激動不已,苦苦尋覓了這么多年,一直試圖獲得內心的強大與平靜。書讀了那么多,可自己的內心卻沒太大變化,曾經困擾我的事情再次出現時,依然會感到痛苦。
 
我就像一個看到了高山,卻只能在山腳下毫無目的的亂轉,一步也走不上去的人。如今,Vipassana冥想的這些練習,給我指明了一條上山的路。這條路布滿石子與荊棘,需要漫長的耐心才能完成。但我堅信,只要我每一步都堅定不移地走著,我一定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山頂。
 
(未完待續)

 



 


另外,我的新書《不負熱愛:法大、耶魯、華爾街歷險記》已經正式發售,各大電商平臺都可以買到。

點擊圖片購買,可以隨機抽中我的手寫新年寄語+簽名版本。一共只簽了100本,每一本的寄語都不同,概率很小,祝你好運。




掃碼訂閱丹喵課堂出品的

《美國法學院學習指南》

一套帶你走入新世界的學習方法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一直在練的「內觀禪修」到底是什么?
飛到 尼泊爾 學內觀--吳蘇媚
【冥想與睡眠】
神圣的靜默|內觀十日記(完整版)
內觀靜坐:我在與世隔絕的十天里追尋內心的安寧
TED演講集|如何養成一個幸福的習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鄂托克前旗| 衡阳市| 芒康县| 丹阳市| 许昌市| 九龙坡区| 彭泽县| 济阳县| 东乌| 祥云县| 孟州市| 凤冈县| 门头沟区| 专栏| 鸡东县| 湘阴县| 蓝田县| 镇沅| 牡丹江市| 金湖县| 梁山县| 鹤山市| 盐源县| 海原县| 南投县| 原平市| 石家庄市| 青阳县| 富阳市| 遂昌县| 河西区| 武山县| 沙田区| 甘肃省| 荆州市| 安福县| 海安县| 平凉市| 许昌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