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澤寺
皇澤寺位于廣元市利州區西郊嘉陵江邊烏龍山附近,建于唐開元年間,為唐代女皇武則天的祀廟?,F存寺廟為清代建筑,皇澤寺內現保留有則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樓、小南海、望江樓等,新建有女皇山莊、宋代墓室浮雕墻。寺內的摩崖造像是國內同時期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品。
相傳農歷正月二十三為武則天生辰,故而每逢此日均有盛大廟會。當地人去皇澤寺前鳥龍潭一帶劃舟競渡、游河紀念武后生日。也可以望江樓登高可以—覽嘉陵江的歸帆悠悠。
最早的星澤寺叫奴寺,也叫川主廟。武則天當政后,因其出身廣元,故當地鄉紳取江景甚佳的烏奴寺,于后蜀廣政二十二年(959年)興土木擴殿宇,為武則天修建了這樣一座保留至今的祀廟。皇澤的取名來自鄉民的期許,是祈望“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
皇澤寺位置很好,寺鄰懸崖,依崖修造,下可俯瞰嘉陵江的滔滔聲勢。至于殿宇之內更是雕梁畫棟,布局也是極為精巧用心,蒼翠之中透著一股巍峨的氣勢。
2、紅軍標語碑林
紅軍標語碑林在嘉陵江畔的皇澤寺右側,這座朱紅色殿宇式建筑中保存有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廣元境內留下的標語上百條。這些古刻標語展示出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廣元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的史實和業績。其內容反映了紅四方面軍在川陜蘇區所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是研究川陜蘇區革命斗爭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1973年至1976年間,原廣元縣文物管理所將分布在縣境內的110多條紅軍石刻標語匯集,并于皇澤寺旁特別建館陳列。原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元帥為其親筆題寫的“紅軍石刻標語碑林”匾額,目前就高懸在正殿之上。
3、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廣元市利州區北郊4千米的嘉陵江邊,始鑿于北魏時期,在高45米,南北長20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全崖造像分南北兩段,保存有7000多件造像,頗為壯觀。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彌勒佛龕等。千佛崖中規模最大的洞窟是大云洞,處于中心位置。窟中正中大佛為彌勒佛,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全窟共計造像234尊。
景區現設有崖壁的樓閣走道,有階梯攀登,可通達各龕窟參觀。千佛崖適合細細品味,看的是歷史,看的是雕刻技術。特別是小窟,一個小窟中可能就有幾百個小佛。
4、天臺山
天臺山位于廣元市元壩區,因山頂有一常隱在云霧中的平臺而得名,有蟠桃石、讀書臺、藏經洞等處可供觀瞻。身為主要景點的蟠桃石和讀書臺僅相距百步。前者是一塊形似仙桃倒立的巨石,尖頂朝下,平頂上最多可同時站立十個人,風吹易搖。山腰建有新寺,可供進香。天臺山景色清雅,森林密布,四季常青。春夏季游覽云臺山最佳,綠意層,花海飄香。
5、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位于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是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覡之美譽,還因為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軍事要地,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古城中有牛頭山、鮑三娘墓、天雄關、八卦井等景點。牛頭山位于清江河南岸,嘉陵江西岸,是一座巨石聳立的大山,山后建姜維廟、牛王殿、馬王殿;天雄關是中國古代成都通往西安的古驛道上一處極為重要的驛站;八卦井井水甘甜可口,是古城內現存完整古井之一。
昭化古城興自三國,是古蜀道的要沖。歷史上曾有人對三國蜀漢的興亡簡單概括為“興于葭萌,滅于劍門”,這葭萌兩字指的就是昭化城。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的故事,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的橋段就在昭化城,甚至于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也發生在此地。許多游客也是因為三國的故事,才引發了對昭化古城的向往之心。
6、牛頭山
牛頭山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西郊,形似一顆巨大的牛頭,因《三國演義》中“姜維兵困牛頭山”而出名。景區內山勢陡峭,森林茂密,以古跡類景點出名,有雄關、站勝壩、姜維井、黃柏古道以及摩云寺等。牛頭山中的第一景就是牛首雄關,這里說的就是天雄關。雄關獨占佳位,四周群峰矗立,與劍門的群峰有遙相呼應之勢。
在山上可看到山下有三江交匯的精彩奇觀——天然太極圖,能俯瞰整個昭化古城,還能遠眺秦巴山脈。
牛頭山的腳下,還躺著蜀漢大將軍費方的墓地。青石筑就,長約2.5米,寬約1.5米,高約1米。費方算是一位悲情人物,于254年昭化古城賀新春擺酒之時被曹魏降將郭循襲殺。將士就將費方的尸體埋在牛頭山下。而后清雍正十三年,果親王入蜀經昭化,曾手書“深謀卓識”于墓上。
7、明月峽
明月峽位于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嘉陵江谷口,亦稱朝天峽,峽中多是奇峰怪石,有天柱峰、黃顙洞、蛤蟆碚、仙人橋等。最為著名的是先秦棧道遺址,也是古棧道的代表性作品。古棧道緊鄰嘉陵江,《史記》有“棧道千里通于蜀漢”的記載,歷代續有修葺。今閣道已廢,巖壁上洞孔猶存。遠觀棧道,宛若凌空廊閣,故又有云閣之稱。明月峽棧道之長為全國之冠,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實物。
明月峽風景區是劍門蜀道的起點和其重要組成部分。李白曾著有一首著名的詩《蜀道難》,其中所指的蜀道主要就是說明月峽這一段道路。杜甫、陸游、李調元等古今名流也都曾在此留下詩句,共有300首。明月峽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以及古代交通的活化石,蓋因此處呈現著不同類別的道路遺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古蜀道遺跡——先秦古棧道遺址。
8、雪溪洞
雪溪洞位于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城東3千米的清溪河畔,為天然大溶洞,因洞內鐘乳石形成的景物圖案白如雪而得名。雪溪洞中乳石成林,有形若擎天柱、玉女宮、千秋田、大小瀑布等,也有如怪獸怪物等。形象生動,如石幔、石花、石筍、石柱等,都巧奪天工。銀色巖石在燈光影射下,如天然生成的一座豪華宮殿,有置身仙界之感。洞中更發現含有大量的貝類化石。
9、龍門閣
龍門閣位于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北10千米的川陜公路旁。因石洞如門,有溪水奔騰而入得名,為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重要陸棧。唐宋詩人杜甫、岑參、陸游等均曾途經此地,皆有題詠。龍門洞穴高50余米,寬7佘米,每個溶洞普遍有50至200米長,里面堂廡寬闊,可容萬許人。石穴內石徑、石穴、石亭、石門等縱橫交錯。
10、水磨溝
水磨溝位于廣元市朝天區青林鄉,馬家鄉境內,水磨溝內有著上佳的原始生態環境,有近千畝的高地草原,集森林、峽谷、草原、瀑布等于一身。主要景點有馬尾瀑、月亮峽、貴妃草原、石筍峰、青龍洞等。
水磨溝距離陜西省寧強縣的漢江源頭并不遠,核心區域更是人煙稀少,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如青猴、藏酋猴、老虎、野豬、云豹、扭角羚等名貴動物遍布景區,珙桐、連香樹、白皮松等珍稀植物也生存極好。景區內飛瀑流云和深峽險崖不少,景區尚在初步開發,適合探險式的旅游。
11、劍門關風景區
劍門關位于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居于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兩絕崖相對,其狀似門。其因地勢得名,自古享有“劍門天下險”的名號。劍門關景區前山險峻,后山蔥郁秀美。景點眾多,較為有名的是大小劍山“七十二峰”、仙峰觀、梁山寺、翠屏峰等。多年來漢、唐、宋、明、清的詩人們都曾到此一游,并留下墨寶眾多。
3月—10月最適宜前往劍門關景區。游覽劍門關,最佳路線為徒步登山。自大劍山腳下有纜車可上石筍峰,然后沿崖壁小徑,順環山天梯抵達山顛梁山寺和翠屏峰;或從后關門依山傍險的環山天梯抵達石筍峰,再從石筍峰攀崖壁小徑抵達山顛。
12、翠云廊
翠云廊位于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由位于四川廣元、綿陽、南充境內古驛道上的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足有150千米長。這些樹群以松柏為主,都是數百年的古樹。古柏姿態各異,有的蒼勁,有的參天,有的曲折。根據各自的風姿,人們取以不同名字。中外專家考證認為,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樹,可謂“世界珍寶”。
翠云廊以劍閣城為中心,東南至閬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廣元昭化。翠云廊的名字,起于清代,是劍州知州喬缽取的名號,沿用至今。清代的翠云廊,松柏更多,有“三百長程十萬樹”的場景。
13、鶴鳴山
鶴嗚山位于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因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據說此地乃是張陵開創五斗米教的發祥地,是道教圣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國仙都”。山中保存著“唐代三絕”,李商隱撰《劍州重陽亭銘》碑、《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和摩崖道教造像。
鶴鳴山又名東山,位于劍閣古城之東,有初唐修建的重陽亭等眾多古跡,以唐代三絕最為出名。風景以秀麗為主,有石階數千可登至山顛。峰頂有清代修筑的文峰,歷來為“登高覽勝”之地。
14、覺苑寺
覺苑寺位于廣元市劍閣縣武連鎮武侯城,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清康熙年間重修。該寺坐北向南,總建筑面積達1957平方米,寺內現存三重殿及兩側配殿,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天王殿在前,觀音殿居后。寺內壁畫很有名。覺苑寺歷經數次興衰,目前留存的三重殿及兩側配殿都屬不同朝代修復的建筑。
覺苑寺內,大雄寶殿中的佛傳壁畫內容廣博,是相當精美的珍品,殿內四壁高3.5米,其上繪有精美的十六鋪,即200多幅《佛傳》故事彩畫。這是明代英宗天順初年(1457年)大殿寶殿重建時繪制而成,總計170多平方米。每幅壁畫均以四字墨書為題,內容自《摩耶托夢》開始,一直繪制到釋迦的涅槃。
15、西武當山
西武當山位于廣元市蒼溪縣城東,是中國道教風景名勝區之一,屬道教名山。武當山從嘉陵江邊突兀而起,山勢巍峨挺拔,滔滔東下的江水為之“曲肘”,折而向南,因其形如筆架,古稱筆架山。西晉初年山上即建有道觀“玄武廟”,宋朝時因避諱宋真宗所尊崇的趙玄朗而改為“真武宮”。道教極為興盛的明朝永樂年間,又大興土木,擴建真武宮,并將山名改為“武當山”。武當山逐漸成為一個規模更加宏大、道教文化氛圍更加濃郁的道教場所,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西部正一道主要活動中心。主要景點有中華百家姓氏追蹤園、二仙坪、二仙亭、南天門、攬秀亭等。
16、青川東河日公園
青川東河日公園位于廣元市青川縣,該地震遺址公園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該地震遺址公園包括了從青川縣關莊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家,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家至馬公鄉窩前,呈“Y”形布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千米,含五鄉一鎮。
17、紅軍渡
紅軍渡位于廣元市蒼溪縣城東,是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遵照中央實施戰略大轉移,會合中央主力紅軍北上抗日,1935年3月28日強渡嘉陵江向西進軍。紅軍渡建于紅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處,由徐向前元帥題字“紅軍渡”。大型銅質紅軍戰士群雕塑像傲然向西,走廊林地綠樹成蔭,四季鮮花盛開,四周布有13個景點,采用現代園林式建筑,又有古涼亭屹立于岸邊,環境十分優美。
18、鼓城山——七里峽風景區
鼓城山——七里峽風景區位于廣元市旺蒼縣鼓城鄉,風景區包括以水景文明的七里峽和有以山景為主的鼓城山。鼓城山的周圍都是峭壁,山頂寬廣平緩,方圓足有20000——30000平方米。主要景觀有“云海天鼓”、大紅巖“巖壁城堡”等。七里峽看水景,也做奇麗峽,取了景點本身特色,看奇景看麗景。主要景點有萬卷峽、疊翠峽珠簾瀑布、珍珠灘等。
游覽鼓城景區,春夏秋皆可;七里峽景區,以夏季多水季節最佳。原先的七里峽還含有南區四奇和北區五秀,前者指的是巖縫口、穿眼子、塔地洞、華蓋石,后者指的是鐵佛寺、干河壩、門扇巖、大水潭和大巖河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