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
②文學和科學之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莫言
③有人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有人把幸福解讀為“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感悟?請結合實際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詩歌處,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參考立意】
1.“無用”之用,也有大用。
2.要學會欣賞和享用“無用”之用。
3.要如何平衡“有用”和“無用”。
所謂“有用”,是指事物具有物質層面的價值,能給人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益處。
所謂“無用”,是指事物不具備這種實用性,起碼在當下不能給人帶來實惠。
然而,某些“無用”的東西,卻能帶給人精神層面的享受,給心靈以滋養,給生命以滿足。比如文學、藝術、世間的溫情等等。
還有一些東西,在眼下“無用”,但是放在長遠的將來,卻可能產生很大的實用價值,比如一條數學原理,或者一個物理公式。
總體來說,“有用”是必要的,因為誰都離不開衣、食、住、行這些物質性的東西。
然而,片面地追求“有用”,個體的精神需求就被忽視了,人就成為了一種工具,生活就變成了一種手段,生命失去了其本身的精彩。
一切從功利的角度出發,還會讓人目光短淺、格局受限,不管是個體還是社會都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所以,莊子經過對“有用”和“無用”的思辨,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吾將處乎材(有用)與不材(無用)之間。
可見,正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兼顧“有用”與“無用”。
但是具體到這篇作文,不能將“有用”和“無用”五五開,因為題目的重點明顯在于強調“無用之用”。
綜上所述,這道作文題的最佳立意是:
人不能活得太過功利,在追逐成功的同時,也要撫慰靈魂。
【推薦標題】
01.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02. 無用之用,可期可夢
03. 有用是地基,無用是華屋
04. 放慢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
05. 人生,并不是拿來用的
06. 別問“這有什么用?”
07. 在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名言金句】
01. 有用之用,只能安定肉體。無用之用,方可安定靈魂。——網絡
02.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莊子
0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孔子
04.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
05. 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韓愈
06. 如果你有兩塊面包,你當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柏拉圖
07. 永遠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08. 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而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丘吉爾
09. 經濟能夠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藝術才能帶來尊嚴。——余秋雨
10. 當中國的文學家、科學家開始做很多“無用”的事時,就離諾貝爾獎不遠了。——白巖松
11. 現在中國人太專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發財、成名沒有關系便沒用了。——白巖松
12. 我想和你互相浪費,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一起消磨精致而蒼老的宇宙。——李元勝[當代詩人]
13. 人生,并不是拿來用的。愛情,光榮,正義,尊嚴,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復追求。——蔡康永[臺灣主持人]
【精彩語段】
01. 先哲柏拉圖有言“如果你有兩塊面包,你當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面包當然重要,它給生存提供了保障。水仙花貌似無用,卻讓生活有了趣味。我們在孜孜以求追尋“面包”的道路上,應當適時在“水仙花”邊駐足、休憩。因為,讓我們的生活值得一過的,往往是這些“無用”而“有味”的東西。
02. 做事單問“有用無用”,這種態度本身就有問題。用白巖松的原話講,“現在中國人太專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發財、成名沒有關系便沒用了。”許多人大概忘了,偉人曾經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除了蠅營狗茍于世俗功利以外,人還得做點無用的事來安置自己的靈魂,告慰自己的生命。正如先賢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03. “有用”意味著被奴役,被社會和他人的評價奴役,被自己功利主義的態度、對目標的患得患失奴役;“無用”意味著自由,擺脫了他人的期待和評價,擺脫了目標帶來的焦慮,只以生命自身需求的滿足為快樂。無用”是一種主體尊嚴和主體力量,所以,“無用之用,方為大用”!04. “有用”是昆蟲的“幼蟲”階段,只知道追求低級的價值,如同幼蟲只知道吃吃吃……“無用”是昆蟲的“成蟲”階段,擺脫了對低層次需求的迷戀,以極少的物質需求為基礎,追求生命自身的輕盈、滿足和快樂。
05. “有用”是地基,“無用”才是華屋,乃至華屋之外的花園、藍天、白云、陽光、微風……有用,只會讓你活著,而無用,卻讓你活得有趣,讓你活出生命本身的味道。
06. 有用,即有限之用,可于有限之處求得。無用,即無限之用,只有在無限之精神境界里得見。
07.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08. 縱觀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繁榮的,往往是那些“無用”的東西。所以,無用之用,可期,可夢!
【人物事例】
01. 法拉第“無用”的發明
法拉第當初發現“電磁感應”時,其成果只能擺在實驗室里,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因而受到了人們的嘲笑。當時誰能想到,若干年后,法拉第的發現引領著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那個貌似無用的發明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許多時候,驅動人類科技進程的,并不是實用性的需求,而是人們期待揭開宇宙之謎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02. 外賣小哥雷海為獲詩詞大會冠軍
外賣小哥雷海為,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在他一夜成名之后,有網友跟帖說:“這有什么用?”是啊,如果單從功利的角度來看,確實沒什么用。然而,正如莊子所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在每一段風吹雨淋的奔波路上,在每一個孤獨的異鄉之夜,那一首首穿越千年而來的唐詩宋詞,給了雷海為溫暖和慰藉,讓他能夠抖落疲憊、振作精神,穿越風雨、堅定前行,誰又能說詩詞于他沒有意義?
03. 詩圣的美好生活
在成都草堂生活期間,杜甫寫下一首《江村》,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滿足躍然紙上。“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堂上燕、水中鷗、老妻擺弄棋局、稚子制作釣鉤,這樣平凡而溫馨的生活畫面,已經讓詩人感到夫復何求?從杜甫的詩句中,我們能讀到生活的真義:一個人是否幸福,并不由物質的多寡決定。只要國家安定、家人安康、內心安寧,生活何處不美好?
04. 臺灣詩人周夢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退伍軍人周夢蝶在臺北街頭擺攤賣書,書攤占地不過幾平米,收入僅能糊口,然而他寫的詩歌卻打動了太多人,在他去世之后,馬英九追授“總統褒揚令”,“允為臺灣文化史頁不朽傳奇。”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但人們常常在無盡的欲望中勞形傷神,迷失自我。反觀周夢蝶,他在極簡的物質生活中,簞食瓢飲,悠然自得,又憑著詩歌,實現了精神自由和內心的豐盈,這難道不算是一種成功?【佳作展示】
有無相生,人生精彩
莊子云“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有用”“無用”這一辯證話題被無限放大。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認為只有完全服務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眾對于數學的質疑、對英語的否定;也有人認為凡是熱愛便有價值,選擇去做,就有用處。
我認為所謂“有用”“無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應正確看待并妥善協調它們,在“有用”中培養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無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用”之事主導生活必不可少。它是立身處世之基礎,可定義為階段性的主要任務。身為學生、老師、律師或醫生等等,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承擔一份本職工作。只有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提升專業素養,才能提升競爭力,更好地在殘酷的社會中立足,生存下去。“有用”之用,是大國工匠、科研人員日復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從而支撐了社會發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紋絲不動的堅毅與身前不遠處賣瓜大爺眉目緊鎖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憔悴,與家中妻子強忍睡意哄孩子的堅強……“有”支撐起個人的社會價值,把個人和社會聯系起來,生生不息。當其“有用”,我們為之拼搏、煞費苦心,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用”之事讓生活充滿色彩、豐富人生。對于學生來說,花費太多時間打籃球,讀閑書會被視為做“無用”之事,但打籃球有強健體魄,擴大社交圈,培養自信等多種“用處”;讀“閑書”能開眼界,培養思維習慣、開拓格局……不僅是學生,每一個社會人都有一些心愛的“無用”之事,我們大可不必為自己沒有把更多時間花在“有用”而焦慮。因為我們都有血有肉地活著,只做“有用”之事是機器人的工作,而不是人的生活。正如周國平所說的無用之詩、無用之酒、無用之書與無用之情,吟詩、喝酒、讀書、鐘情都不能給我們帶來物質利益,但卻能慰藉心靈,給予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我們能活得有滋有味。蘇格拉底也說過,“你只注意盡力獲取金錢,以及名聲和榮譽,而不注意思考真理、理智和靈魂的完善,難道你不感到羞恥嗎?”放下功利心,無用之用定有大用。
有無相生,各應有限。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適當的體育藝術等業余愛好有益身心,但若不節制,則耗盡精力,耽誤學習;努力上進、刻苦讀書,能提高成績,使自己名列前茅,但死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拋棄一切“無用”的事情,也絕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反而容易事倍功半。
有無相生,妥善平衡“有用”和“無用”,既能收獲個人價值,也可洗滌心靈,漫步精彩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