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詩影響的詩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詩》,唐詩從曹寅開始成為曹家的家學。受此影響,曹雪芹將唐詩之美融入小說創作,把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推上了頂峰。
小說《紅樓夢》和唐詩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首先,學界諸多學者認為《紅樓夢》書名是從唐詩中來,只是具體從哪一首唐詩而來,則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從白居易《秦中吟》的詩句“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而來,也有人認為是從李商隱《春雨》"紅樓隔雨相望冷"而來,我認為韋莊《閨月》中的“美人情易傷,暗上紅樓立”也十分切合小說基調。不論哪首唐詩,可以肯定的是小說的書名深受唐詩“紅樓”意象的影響。
小說中對唐詩的引用更是不勝枚舉。據統計,《紅樓夢》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詩文共90處,其中唐詩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識不夠,引用詩歌就容易畫蛇添足。但是《紅樓夢》中的唐詩引用恰到好處,對小說情節的幫助作用巨大。
小說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詩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獨沒有直接引用初唐詩歌。不過小說中有些詩歌模仿初唐詩早已為學界所認同。小說更有多處化用晚唐詩句。他經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詩人的詩句,并能夠做到信手拈來,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寶玉所說"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當從晚唐詩人羅鄴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雁》)想來。曹雪芹用善于發現美的眼光,發現了這些不為普通大眾讀者所熟知的好詩,使得《紅樓夢》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詩則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較少的中唐詩,曹雪芹也十分欣賞,化用在小說情節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藥裀”一節就是化用了盧綸的《春詞》。
甲戌本第一回側批說:“余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傳詩之意"包含了傳作者的詩學觀念。在小說中最為直接體現詩學觀念的就是小說中出現許多人物的詩論。雖然《紅樓夢》中的詩論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詩學理論,但是我們也不能將它與曹雪芹的審美觀念分開來,小說人物的詩論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傾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詩的淵源極深,他的詩學觀大體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詩,在把唐詩標舉為最高典范的同時,也贊許那些能夠突破唐詩藩籬的后世詩歌。
(摘編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與唐詩的淵源》)
材料二:
對真正的詩人之詩與小說中的詩要分別來看。如果說把《紅樓夢》的詩詞放在杜甫,李白、蘇東坡寫的詩詞中去衡量,它實在不能說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為小說里面的詩詞來看待,《紅樓夢》中的詩詞又是了不起的。《紅樓夢》中的詩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類別。第一類詩詞是作為一種暗示的性質,要介紹小說的人物,預先用詩詞來介紹。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判詞,用了很多拆字、諧音的方法來總括小說里主要女性的平生。這一類作品非常巧妙恰當地來掌握每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可是不是很好的詩詞。
《紅樓夢》中還有另外一類詩詞。小說中的女孩子往往組織一些詩社、詞社。比如在菊花開時,組織菊花的詩社,大家都寫菊花詩。作為一個男性,曹雪芹要設身處地設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們的個性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來,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寫結社來填寫柳絮詞。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寫到:“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繾綣,說風流。"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墮百花洲",在中國大陸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隨風飄舞著很多柳絮。在詩詞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亂撲行人面”,但我們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煩惱的。我上大學時的輔仁大學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開門和窗戶,柳絮飄飛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團,又飄到講堂之中,真是"一團團逐隊成球”。正如蘇東坡的一首柳絮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你說它是花嗎?它不像別的花開在枝頭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沒有人珍惜,柳絮之隨風飄落,正與林黛玉相似,她母親死了,后來父親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賈府。"繾綣”是一種徘徊、纏綿不斷的樣子,可是“空繾綣",沒有人珍惜它。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這些詩詞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運,寫出不同風格來。
而《紅樓夢》里真正好的詩詞是寫出作者自己內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開篇第一首詩詞是《頑石偈》:“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青埂峰下那塊石頭是當時女媧煉石補天時留下的。這個頑石整天悲嘆,那些石頭都有補天的作用,獨有我是荒廢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帶它到紅塵中去。可是它來到紅塵又怎么樣?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學仕途經濟之學,走仕途經濟之路。賈寶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對人生的失望。這些借書中情事寫作者自己悲慨的詩是值得注意的,因為這類詩真正表現了作者寫作《紅樓夢》的內心感情和動機,是作者真正地從內心中抒寫出來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經歷,是透過他自己對于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作品。
(摘編自葉嘉瑩《漫談〈紅樓夢〉中的詩詞》)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的作者不認同《紅樓夢》書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隱,認為韋莊的《閨月》才是其出處。
B. 《紅樓夢》中人物的詩論以體現作者的詩學觀念,所以可以將作品中的人物詩論看作作者的詩學理論。
C.葉嘉瑩認為《紅樓夢》詩詞的藝術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認其存在的價值。
D.《紅樓夢》所引的蘇軾柳絮詞中,以柳絮的隨風飄落、無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
2.依據兩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為其量身定制的,內容符合她的個性特點。
B.盛唐詩句在《紅樓夢》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見盛唐詩歌對曹雪芹的影響遠超其他時期的詩歌。
C.葉嘉瑩將《紅樓夢》中的詩詞分為三類,認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書中情事寫作者自己情感的詩。
D.兩則材料均寫到《紅樓夢》中的詩詞,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體現了作者不同的寫作目的。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詩句“水流花謝兩無情”引自唐代詩人崔涂的《春夕》。
B.現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認為,"黛玉跟香菱談詩,不妨看作悼紅軒(曹雪芹的書室名)的詩話”。
C.小說第五十回探春在蘆雪庵的聯句"價高村釀熟"是化用了晚唐詩人鄭谷的詩句。
D.小說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寶玉一起閱讀《會真記》(《鶯鶯傳》),"但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
4.葉嘉瑩對《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讀方法,對我們學習詩歌鑒賞有何啟發?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看法。(4分)
5.在《紅樓夢》的詩詞運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識學養起到了哪些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C A.“材料一的作者不認同《紅樓夢》書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隱,認為韋莊的《閨月》才是其出處”理解錯誤。由原文可知,作者并沒有否定書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隱,只不過提到韋莊的《閨月》也十分切合小說基調。
B.“可以將作品中的人物詩論看作作者的詩學理論”說法太絕對。
D.“《紅樓夢》所引的蘇軾柳絮詞”理解錯誤。由原文“正如蘇東坡的一首柳絮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你說它是花嗎?它不像別的花開在枝頭上”可知,這是葉嘉瑩引用的蘇東坡的詞。
2. B “可見盛唐詩歌對曹雪芹的影響遠超其他時期的詩歌”說法太武斷。結合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原文只是說“小說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詩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獨沒有直接引用初唐詩歌”,是說曹雪芹與唐詩的淵源,并不能得出“盛唐詩歌對曹雪芹的影響遠超其他時期的詩歌”的結論。
3. D 材料一的觀點是“曹雪芹和唐詩的淵源極深,他的詩學觀大體上是宗唐派”。D“《會真記》(《鶯鶯傳》)”和詩詞沒有任何關系。
4.①鑒賞詩中的意象。葉嘉瑩抓住意象“柳絮”賞析《唐多令》。②結合自身體驗幫助理解詩句。在理解“一團團逐隊成毬”意境時,葉嘉瑩想到了自己大學時期見到的有關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論世。理解詩句時,想到了林黛玉的身世。④從煉字或煉詞的角度加以賞析。抓住“空繾綣”的“空”來分析句意和情感。 (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得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5.①使《紅樓夢》中的詩詞引用恰到好處。②對詩詞的使用能夠信手拈來,不落俗套。③能夠按照小說中不同的人物個性寫出不同的風格的作品。④能夠寫出表達自己真情感的詩詞。(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得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