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歐洲文明的源頭,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藝術,體現了“美即和諧”的古希臘美學思想和“莊嚴恬靜”的藝術境界。為后世樹立了永久的典范。從公元前12世紀至1世紀,在長達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藝術。
古希臘雕塑藝術以服務于宗教為主要目的,為神廟作建筑裝飾,制作安置于廟宇中用于祭拜的雕像。它通常與建筑結合在一起被保存下來。古希臘的紀念雕塑通常被用來慶祝戰爭的勝利;表彰在運動場上競技奪魁的運動員;或是紀念重要的政治事件等。也有一些處理在曠野或是家族墓地中的紀念碑。
古希臘雕塑通常以古希臘神話作為創作源泉,古希臘神話體現了“神人同形同性”的觀念,在這種觀念支配下,藝術家們都按現實中的人的形象來塑造神。古希臘人愛好體育,運動員毫不介意地脫掉衣服參加競賽,健美的身體得到觀眾的贊美。因此對男女人體美的欣賞愛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培養起來。由此,精心表現人體美,將理想和現實融為一體的人體雕塑藝術,為后世樹立了永久的典范。
古希臘時期的雕塑,在造型方面有如下特點:
一.高度寫實:古希臘人崇拜英雄,以及他們那趨于完美的軀體。神只是比人間英雄更強壯更健美一些而已,他們的心靈并不比凡人更聰慧,品德也不高尚。
二.姿態優雅: 古希臘雕塑對人物神態,姿勢,衣紋的處理技巧,多為后世所不及。在雕塑家的眼里,用恰當的線條,正確的比例來表達完美的理想,理所當然是最根本最地道的方式。
三·容貌端莊:古希臘雕塑不具有某種單一的象征意義。身體與頭部的比例,各個部分的大小,銜接,都在數百年的探索中找尋到了最趨于完美無缺的組合方式
總的來說,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話概括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希臘雕塑藝術風格的變化、發展,可分為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
1.古風時期(約公元前660年至前480年)
古風時期是雕刻家的訓練階段。希臘在公元前7世紀就產生了大型石刻,希臘早期的大型石雕中的人物的造型明顯借鑒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成果,這個時期經過雕刻家的長期探索,為后來的雕刻家開辟了道路。
根據現存作品和文字記載,希臘雕刻在這時期形成兩個派別:伊奧尼亞學派和陶里安學派。伊奧尼亞學派以纖巧著稱,陶里安學派具有純樸、粗獷的特點,在表現人體方面獨樹一幟。古風時期的人物雕塑作品表現人物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且有著雷同的呆板微笑,身體直立而無動作,因而被稱為“古風的微笑”。
在雅典衛城出土的《荷犢者》創作于公元前6世紀,它描寫了一個農民肩背著一只可愛的小牛犢,把它獻給神的情景。小牛的表情生動,人物的雙臂表現得結實有力。在雅典衛城出土的一組女子雕像反映了古風末期雕刻技藝水平的發展。
2.古典時期(約公元前480至前330年)
公元前480年希臘取得了曠日持久的希波戰爭的勝利,雅典也隨之確立了在希臘各城邦中的領導地位,希臘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這也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它在追求“真實的完美”和“客觀的真實之美”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
①古典時期早期(公元前500年至前450年)希臘藝術家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探索,能夠熟練的運用人體結構的全面知識,雕塑造型追求強健和優美,充滿崇高的英雄氣概和歡樂的氣氛,在雕塑中表現出了完美和諧的技巧。其間正值伯利克利統治時期,即希臘最繁榮的時期,雅典開始了一系列偉大的建筑活動,由此誕生了許多足以光照千秋的雕像和裝飾雕刻,解決了人體重心的問題,同時在雕塑作品中保留了古風時期的遺風。這個時期著名的雕塑家有卡拉美斯,菲狄亞斯、畢達哥拉斯和米隆。
米隆的作品造型準確,對人物內在的骨胳和肌肉運動有較深的理解和傳達。米隆的《擲鐵餅者》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恒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擲鐵餅者,大理石雕復制品,高約152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
②古典時期盛期(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431年)當希臘人打退波斯人的入侵之后,雅典成為海上主人。在伯利克利領導下,雅典民主制度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這里匯聚了來自希臘各地的學者和藝術家,雅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最偉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亞斯。他設計了雅典衛城建筑,創作了衛城內大量雕刻和裝飾浮雕。他的作品創造了典雅、靜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命運三女神》姿勢優美,衣紋主動,既襯托出女神豐腴的體形,又具有流動柔美的運動感。
菲狄亞斯,公元前447~公元前438年,現收于大英博物館
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亞斯的同時代人,他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他寫了《法則》一書,系統闡述了人體各部分的比例,提出頭與人體之比為1∶7。他的雕刻《持矛者》就是其理論的具體體現。但他的作品帶有更多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強調藝術的規范化,這一點多少對他的作品產生了束縛,使他不能創造出菲狄亞斯那么多動人的作品。
持矛者(石膏像) 波留克列特斯 希臘古代雕刻
③古典時期后期(約公元前4世紀)由于戰亂不斷,人們對神的崇敬日趨淡薄,原先的均衡和諧的理想化風格被世俗化的表現形式所取代,藝術家的個人風格也開始凸現。雕刻開始側重個性的刻畫,表現人的個性和感情,人物充滿著生活的情趣和內在的激情。這種性格化的描寫標志著希臘雕刻的進一步成熟。這一時期著名的雕塑家有普拉克希特列斯、斯科帕斯和里西普斯等。
普拉克西特列斯以柔美、抒情為特征,他的人物總是處在恬靜、愉悅的期氛中,但又充滿青春活力,給人以親切、詩意的感受。他喜歡描寫神話人物,如快樂而瀟灑的薩提爾,含蓄而優雅的赫爾麥斯。他也塑造了最早的全裸女人體《尼多斯的阿芙羅底德》,他那優美而流暢的人體表現很快就征服了觀眾。
《尼多斯的阿芙羅底德》 普拉克西特列斯 現存梵蒂岡博物館
與期拉克西特列斯的寧靜、抒情相反,史珂珀斯的雕刻卻傳達出一種內在的騷動和悲劇性的沖突。他的人物頭部往往處在強烈的扭動中,眼睛深凹,眉骨突出,嘴張開,嘴唇飽滿而彎曲,通過面部大的起伏造成強烈的明暗對比,表現出強烈的不安、激奮、痛苦、渴望的感情。《尼奧貝》群像可能是他的作品,雕像的面部表情和動作表達出人物的絕望、悲憤而又不甘屈服的復雜表情
3.希臘化時期(約公元前330至前100年)
公元前336年馬其頓國王菲利普擊敗雅典,取得了希臘的控制權,之后,他的兒子亞歷山大經過連續征戰,政府了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埃及,向東到達了印度河流域,大大拓展了希臘的疆土,也把希臘文化藝術傳播到東方,同時也給希臘藝術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時期,古希臘雕塑藝術的中心逐漸從希臘本土移到小亞細亞的西部和愛琴海的部分島嶼上,作品更趨世俗化卻仍保持著大氣磅礴的精神,制作裸體的美神像更成為一種時尚,從而為寫詩雕塑語言淋漓盡致的發揮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和機會。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家們常常要長途旅行,在廣闊的希臘化地區帶著聘書奔赴各地,在工作完成后再轉向其他地方。這些雕塑家繼承了傳統的技法,并賦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雕刻家掌握了豐富的人體結構知識,并具備高度的寫實技巧。雕塑作品人體比例勻稱,結構嚴謹明確,肌肉富有彈性。對衣紋線條的處理生動流暢而有變化,不僅表現出衣服的質感,而且透過衣服表現人體的優美。希臘雕刻創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一批舉世聞名的不朽巨作《薩莫色雷斯德勝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拉奧孔》等都出現在這一時期。著名的雕塑家有代達爾沙斯、厄提開德斯、阿格桑德羅斯等。
薩莫色雷斯德勝利女神 公元前3世紀 現存盧浮宮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 公元前150年 現藏于巴黎盧浮宮
拉奧孔,大理石群雕,高約184厘米,現存梵蒂岡博物館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藝術影響所及遍于全歐洲,并且成為整個西方藝術的堅實基礎和取之不盡的源泉,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
▲相關鏈接
大英博物館 http://www.thebritishmuseum.ac.uk/
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metmuseum.org/home.asp
法國盧浮宮美術館 http://www.louvre.fr/llv/commun/home_flash.jsp?bmLoca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