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初年,世宗胤禛對繼承自其父康熙帝的琺瑯事業時有不滿。如二年批復年羹堯謝恩折中所語:“琺瑯之物尚未暇精致。”[1]四年時又旨令造辦處琺瑯作:“此時燒的琺瑯活計粗糙,花紋亦甚俗,嗣后務請精細成造。”[2]但北京對于琺瑯研發與制作的進程仍不曾停止。雍正六年時,研發進入再一次白熱化的狀態。本年對琺瑯作多有添擴,并在圓明園中設立分點。如見清檔:“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親王諭:著試燒煉琺瑯料。遵此。”[3]這次的研發活動應該是在圓明園中進行的:
“三月二十九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著傳催總劉山久、領催百老格帶好手藝銅匠,各帶小式家伙,琺瑯處太監張廷貴、畫琺瑯人潭榮。好手藝家內大器匠一名,帶銅葉、琺瑯材料赴圓明園來。遵此。”[4]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雍正六年》
七月,圓明園傳來了消息。彩料研發獲得了相當的成功,成造甚多,不但煉出西洋舊有顏色,還造出具有本國風格的新顏色,大大豐富了北京畫琺瑯的色譜體系[5]。此批彩料得成后不到兩周,怡親王旋即開始了瓷胎畫琺瑯的制作試驗:
“二十四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栢唐阿、鄧八格來說,怡親王論將造辦處收貯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圓或酒圓選薄些的拿四五件來遵此。于二十五日將琺瑯處收貯填白暗壽字茶圓五十一件,內選得六件,填白暗龍酒圓四十一件內,選得六件......”[6]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雍正六年》
這批瓷坯之后的去向在檔案中沒了下文,在傳世的實物中卻或有對應。現一般認為兩岸故宮所貯藏的一批彩畫桃實上書“雍正年制”四字款的畫琺瑯圓碗與前述檔案所載的素白釉器物有關。按查此類作品,今存臺北故宮七件[7],北京故宮一件[8],共八件,皆撇口圓碗式,內壁模印蓮池白鷺,口徑在9cm左右。八件之中,圖樣內容略有調整,繪畫之精粗、桃實款畫亦有區別。此外還有瑞士鮑爾所藏一例撇口小杯[9],外胭脂紫釉,內畫佛手秋菊并墨彩題句,底落雙桃年款,與前述碗式有別。(見附錄)
清 雍正 瓷胎畫琺瑯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
北京 故宮博物院 圖自官網
清 雍正 瓷胎畫琺瑯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 三例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自官網
清 雍正 胭脂紫釉佛手秋菊杯
瑞士 鮑爾基金會 圖自《鮑爾收藏中國陶瓷名品展》
碗、杯兩式桃實年款對比
左北京故宮 右鮑爾基金會
因此類皆將年款書于桃實之上,其圖案又多與長壽有關,故有學者認為是怡親王為雍正五十大壽所準備的,并與前述七月的檔案做對應[10]。且因檔案中所載為“填白”,而碗式多有模印永樂年款,所以亦有學者將其視作以前朝永樂甜白窯器加彩[11]。相似的情況見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例永樂甜白釉菱花盤,在康熙時于盤身燒畫琺瑯。
清 雍正 瓷胎畫琺瑯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 內部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自官網
但本類之“永樂年制”款頗有疑問,若相較其他確鑿的永樂有款作品,其字體松散,略有垂垮,各字的寫法也有多有不同,尤其“年”字下半部的寫法不見于永樂時期。永樂篆書款瓷器至遲于萬歷時已有仿寫,本類的模印永樂款其篆書風格至少應晚于17世紀之后。此外,碗內所印蓮池白鷺,寓意一路連科,亦多見于晚明時期。
清 雍正 瓷胎畫琺瑯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 內部 示模印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自《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
崇禎有白釉暗花小碗一種,多醬釉涂口。其土脈薄而質堅,白釉潤厚呈淡青色,頗有幾分永樂風采。多于內壁模印蓮池白鷺、海水奔馬、蘆花寒鴉等圖案,尤以蓮池為多。模印采用單線技法,以線條組合出圖樣,故程式感較強,波浪線條平行,蓮花荷葉接天擎立,白鷺站于水浪之間,甚得拙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12],原定嘉靖,為孫瀛洲先生捐贈品。內部模印之風格與前述畫琺瑯小碗極為相近,然從修足工藝及碗式等情況綜合判斷,應屬17世紀中期的作品。
明 崇禎 景德鎮窯 白瓷模印蓮池白鷺碗
北京 故宮博物院 圖自《孫瀛洲的陶瓷世界》
但崇禎時期的作品,質量相對不穩,修足也多有瑕疵,且見粘沙的情況。另外畫琺瑯所用小碗胎壁更薄,釉色更白,釉質亦更較為薄潤,與崇禎時期作品有一定差異,質量超出許多,且模印永樂年款,為崇禎此類作品中所罕。一例同類工藝落雍正年款的作品解決了這一問題。曾三度由Christie's拍行釋出[13],其碗式與故宮藏例一致,惟尺寸略小,徑闊7.3cm左右。內里亦模印蓮池白鷺,內底為“雍正年制”篆書款,對比可見二者為同時所作,與永樂無涉。
清 雍正 景德鎮窯 白瓷模印蓮池白鷺碗
Christie's HK,2012/11/28,Lot:2138
另一個頗有疑問的地方在于該碗的琺瑯工藝。據臺北故宮之研究,顯微觀察發現此碗外壁所用亦屬澀胎,留出團花、開光之空間后,吹淋胭脂紫釉。但開光內之白地仍施釉,鏡下觀察可見釉質氣泡,刊錄于《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圖錄[14]。此外筆者請教于北京故宮院內老師,曾經上手目鑒,確認其開光中系白釉上施彩繪制。如臺北之澀胎觀察無誤,那么本類作品則是碗內、開光中、外底俱施釉,僅開光外無釉,以便琺瑯上色。雍正早期畫琺瑯工藝沿襲康熙,常用“里有釉外無釉”的素白瓷胎,但多是瓷胎進京后再由造辦處設計發揮,罕見雍正時期兩地配合如此提前計劃的情況。從清宮瓷器之修補改裝的情況來看,多有將瓷器底釉磨去的手法。其是否可能將原外有釉的碗壁按設計所需,留出開光所用的白釉地后,在開光空間之外做磨釉的處理,以便二次畫琺瑯的施行?這還需更多的觀察與檢測來確認。
清 雍正 瓷胎畫琺瑯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
50倍團花與200倍靈芝之顯微觀察圖像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自《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
而此類桃實年款的作品,亦暫未見到如檔案中所述的“暗壽字”與“暗龍”,故雖從題材看確可能與賀壽有關,但卻難與前述七月檔案相符合。今查與琺瑯彩有關的作品中,可能與本條檔案相符合的,另有一類胭脂紫釉的作品[15]。徑闊9.5cm左右,較上述桃實年款者略大少許,外掛胭脂紫釉,內白釉,暗印雙云龍紋。此類在雍正時與茶圓、酒圓的尺寸相近。故雖不一定即怡親王調往圓明園中所用者,但從碗式、尺寸、工藝來看,二者所用之素白釉瓷胎應屬一類,且其青花四字年款,也屬雍正中前期的作品。檔案所記,暗龍酒圓四十一件中選得六件交往圓明園,其余仍在琺瑯處收貯,故大膽推測此類胭脂紫釉所用素胎即前述檔案所載之類。
是故綜上所述,這類桃實年款的作品,與雍正六年七月之檔案難以符合,其紀年性應重予考慮。所用瓷坯雖落永樂年款,卻實為雍正時所制。琺瑯工藝可能存在外壁半澀胎半施釉的特殊情況。此外鮑爾所藏小杯內部以“詩書畫印”的格式繪制,雍正畫琺瑯多見于外,內部所繪甚為罕見,其是否可能是較早期的“書畫一體”風格畫琺瑯?此類風格、工藝、制作、款識等皆屬特殊,值得重視,故特做札記,討論以待后觀。
注釋:
1.張書才等:《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卷二,《川陜總督年羹堯奏謝御賜琺瑯等寶物折》,P58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2.邢永福、林業強(港)等:《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卷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
3.邢永福、林業強(港)等:《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卷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
4.見上注
5.見上注
6.見上注
7.余佩瑾(臺):《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圖007,P30~33,及同書附表一,P330,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年。
8.葉佩蘭等:《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圖21,P24~25,故宮博物院,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
9.出光美術館(日):《鮑爾收藏中國陶瓷名品展》,圖73,平凡社,1994年。
10.周思中:《清宮瓷胎畫琺瑯研究 1716-1789》,第四章第八節,P157,文物出版社,2008年。
11.周思中:《清宮瓷胎畫琺瑯研究 1716-1789》,第四章第七節、第八節,P153、157,文物出版社,2008年。此外,亦有數位學者持相類觀點。
12.耿寶昌:《孫瀛洲的陶瓷世界》,圖76,P142,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3.Christie's HK,1988/1/19,Lot:345;Christie's NY,1995/3/23,Lot:125;Christie's HK,2012/11/28,Lot:2138.
14.余佩瑾(臺):《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圖007,P30~33,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年。
15廖寶秀(臺):《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圖106,P127,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年。
附錄:雍正桃實年款瓷胎畫琺瑯器存世錄:
*今存此類碗式共八件,按紋樣可分兩型,一型開光中填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三種,共五件;一型開光中填洞石竹蝶、并蒂蓮花、紫芝白梅三種,共三件。乃知并不只有祝壽題材。
*兩型中主題一致者,其繪畫亦有不同調整。桃款也有區別,北京例桃實下壓白梅一支,臺北例則暫未見。
*繪畫各有精粗,如北京故宮所藏繪畫相較尤為精細得宜。臺北故宮所刊錄圖像信息仍顯不足,未知是否有可與北京藏例相成對者。此外外壁所用胭脂紫亦有深淺兩種。故是否可視作同批產品,仍待討論。
*據信,巴黎吉美博物館藏一例碗,所繪內容與鮑爾藏杯例相同,亦鈐“秋”、“林”兩印,題句“清香長繞陶潛宅”。二者或有關系,惜筆者暫未能查實圖像。
*臺北故宮所藏七件,據圖錄載,原存永壽宮正殿或東暖閣,清室善后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之千字號為金字429。但翻查報告原文時,永壽宮金字429號下未見此類,不知是否有誤。
一:胭脂紫地畫琺瑯團花開光花鳥紋碗
1.北京 故宮博物院 院藏編號 新-00142097
尺寸:高 4.5cm 口徑 9.2cm 底徑 3.6cm
三開光紋樣: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
2.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①.院藏編號 故-瓷-14145
尺寸:暫缺
三開光紋樣:洞石竹蝶、并蒂蓮花、紫芝白梅
②.院藏編號 故-瓷-14146
尺寸:高 4.6cm 口徑 9cm 底徑 3.8cm
三開光紋樣: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
③.院藏編號 故-瓷-14147
尺寸:高 4.7cm 口徑 9.7cm 底徑 3.7cm
三開光紋樣: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
④.院藏編號 故-瓷-14148
尺寸:暫缺
三開光紋樣: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
⑤.院藏編號 故-瓷-14149
尺寸:高 4.5cm 口徑 9.1cm 底徑 3.9cm
三開光紋樣:洞石竹蝶、并蒂蓮花、紫芝白梅
⑥.院藏編號 故-瓷-14150
尺寸:暫缺
三開光紋樣:洞石竹蝶、并蒂蓮花、紫芝白梅
⑦.院藏編號 故-瓷-14151
尺寸:暫缺
三開光紋樣:壽山福海、竹報雙喜、萬代長春
二.胭脂紫釉畫琺瑯佛手秋菊小杯
瑞士 日內瓦 鮑爾基金會
尺寸:口徑 9cm
題句:也教蘆蓼遠依行 鈐印: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