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高度,標準應該是大拇指末端的高度,因為這樣用刨子最不費力,但是經過我2年多實際使用下來,如果你按傳統在桌子的前面裝一個臺鉗,除非是特別熟練,在鋸燕尾卯榫之類的操作時必須彎下腰才能看清線,時間長了很累,而且我也覺得,這樣的高度不是很順手。所以,我決定取消木桌上的任何臺鉗,單獨做一個,要用時放在工作臺上,這樣鋸東西的時候,木頭就自然升高了。其實在西方最早的設計就是這樣的,后來演化成做到桌面旁,然后獨立的臺鉗就消失了。
上圖就是我說的獨立臺鉗,此外我不打算在桌子上裝上任何東西了。不過考慮DIY這個:
然后是大小,我覺得不需要很大,我木工房里有一個大的了。而且,其實木工桌,安排的好的話,小面積也可以做大件。今年我做了2個大件,一個床一個門,都沒覺得工作臺的大小是個問題。但是,臺面是不是厚實、是不是平,確實很重要。
以下是設計圖,桌面上的是獨立的臺鉗,不用時會收下。
桌面26英寸寬,是兩個獨立的木板。這樣做有2個好處:
1.我的刨機是13英寸寬的,一次刨不出26,刨好2個13,粘起來,肯定會有誤差,那就得手刨了,很費時間。
2.當中可以有一些小抽屜,放一些小抽屜,不用時可以拿掉,因為在當中,其實木工桌用起來跟整個實心到底的那種是一樣的。工具暫時不用時可以放在抽屜里,這樣不會礙手礙腳。
這樣抽屜拿掉,還有兩個獨立的木板就類似我以前看到的一個雜志里寫的非主流設計,可以這樣用:
然后就開始做了,我選用橡木,因為我前陣子一次性買了許多碎料,都是3.81cm厚,寬度不超過12cm的。很便宜,用來做工作臺很好。
選了長度適合的木頭,一起鋸了
拼板:
很厚的實木,粘前有選過,花紋好看的朝上:
懶人卯榫,三塊木板粘成一支腿:
沒有上膠水的素組,就這樣已經很牢了:
上膠,上漆:
打洞:
上次做床剩下的碎料,還好沒扔。。。旁邊紅色的是櫻桃木,差到洞里,上了漆后顏色會很跳:
這個是釘到兩個桌面木板下的,不上膠水,用來保持它們平直。中間的洞是死的,兩個旁邊的,洞故意打很寬,這樣季節變化,桌面可以自由伸縮。
這招也是從雜志上學來的:
弄好后的樣子:
4個腿是兩兩獨立的,鏈接沒有用膠水,只用了16個6cm長的螺絲,夠了。做到這里新的工具來了,所以試下:
今天完成后的樣子,還有許多沒做,但是已經可以當一個木工桌用起來了,桌面很平,很滿意。牢固度更是沒話說。
細部用新的路達上了一些花紋,我覺得挺好看的。。。
還要打洞、做小盒子、底下的工具箱、獨立的臺鉗,類似于這樣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