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炎華氏 夢LOVE游(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
劉邦入秦之后,三軍十分興奮,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興奮。
興奮到什么程度呢?劉邦計劃進咸陽城休息,犒勞三軍,并且還要封子嬰為丞相。
這是什么意思呢?很明顯,劉邦計劃長期立足關(guān)中,當這個關(guān)中王。
為什么劉邦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因為,楚懷王的承諾——楚懷王派出兩支人馬,一只北上援助趙國,宋義是大將軍,一只西進滅秦,劉邦是大將軍。楚懷王說:誰先進入關(guān)中,也就是秦國的故土,誰就是關(guān)中王。
劉邦先進來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可是,樊噲卻對劉邦說:趕緊去霸上駐軍。不要進咸陽城。
樊噲何許人?
樊噲和劉邦一樣,也是沛縣人,這個人是個屠夫,也就是殺狗賣狗肉的,不差錢,沛縣縣令起義的時候,就是讓樊噲去找劉邦的。并且還娶了呂公的二女兒——呂繻。
劉邦起義之后,樊噲就留再劉邦的身邊保護劉邦,劉邦東征西戰(zhàn),樊噲必不可少。換句話說:樊噲是劉邦的警衛(wèi)隊長。而且樊噲這個人,還是先鋒,在劉邦親征的路上,必然是樊噲打先鋒。比如,在劉邦大軍入秦的重要戰(zhàn)斗中,就是樊噲打敗河間守軍、楊熊、趙賁等秦國將領(lǐng)的。可以說,這是楚漢時期,劉邦軍中第一武將。
入關(guān)之后,劉邦想進咸陽城休息,樊噲馬上勸阻:趕緊會軍霸上。
但是呢,劉邦依然沒有計劃去霸上駐軍,不僅如此,還派遣軍隊守住武關(guān),阻擋項羽入關(guān)。
聽說了這件事之后,有一個人更加著急,那就是張良。張良也去勸劉邦趕緊去霸上駐軍。
劉邦一聽,立馬就走,連秦國人送來的犒軍酒也不要了。
劉邦作為魏國人,楚國將軍,為什么秦人會送犒軍酒呢?
因為,劉邦定下了三個約定,也就是傳說中的約法三章,很簡單,但也很實用,這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這樣的約法三章,使得劉邦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秦國人的支持。
換句話說,阻擋項羽入關(guān),是軍事問題,不愿意讓項羽來關(guān)中,但是,約法三章是政治問題,而且是內(nèi)政問題。劉邦認為:外拒項羽,內(nèi)輔三秦。這樣做很不錯。
這也是劉邦不聽樊噲的原因。
可是,為什么劉邦會這樣聽張良的話呢?
但是,張良就不一樣了。
張良是韓國貴族的后代,在秦國滅亡韓國之后,成年的張良一直試圖刺殺秦始皇復仇,終于,在始皇帝巡游到博浪沙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機會,但是,扔出去的鐵錘卻沒有打中皇帝的正車,因為這件事,始皇帝命令帝國搜索了好多天,居然一無所獲。
當張良在下邳躲避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十分古怪的老人,古怪到什么程度呢——讓素不相識的張良卻給他撿鞋。張良照做了以后,就說第二天要給他一本書。
張良天剛亮就去了,老人說,太晚了。你第二天再來。雞剛打鳴,張良就去了,老人還是說,你太晚了,怎么好意思讓一個老人等你那么長時間。
第三天,張良干脆不睡覺,就在那等上了。子時一到。這老人才來,這次說:這還差不多。
這本書據(jù)說是叫《黃石公三略》。
張良讀懂這本書了,但是,世人卻讀不懂張良了。
當劉邦面對雍齒的背叛而無可奈何的時候,計劃向秦嘉所建立的楚國借兵攻打雍齒,在這個路上,張良遇見了劉邦,并且,劉邦對張良所說的話,不管懂不懂,都點頭稱好。張良覺得,這個人,可以效忠。劉邦覺得,這個人,也許有用。
這兩個人就混在了一起。在劉邦見了項梁之后,劉邦借了五千兵馬去打雍齒了,張良帶了一些人去光復韓國去了。
可是呢?項梁兵敗身亡,張良所光復的韓國被秦軍打的丟盔棄甲。所賴章邯的目標是趙國,不是韓國,張良才幸免一難,韓國軍隊只好在潁川一帶打游擊戰(zhàn)爭。
這時候,楚懷王約定誰先進入關(guān)中,就當關(guān)中王,劉邦西進入秦,收攏陳勝、項梁的軍隊時,再次遇上了張良。就這樣,在劉邦的幫助下,打敗了楊熊,光復了韓國。張良就一直跟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
其中有件這樣的事,本來,峣山的守將已經(jīng)投降,劉邦計劃西進入秦,張良卻說:雖然將軍已經(jīng)投降,但是如果秦兵不同意,一旦我們進入,就可能腹背受敵,所以,必須打,就這樣,毫無準備的秦國官兵被劉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劉邦這才安安全全入了關(guān)。
入關(guān)之后,劉邦經(jīng)過藍田一戰(zhàn),徹底滅亡了秦。
大家都很高興。先是樊噲讓劉邦還軍霸上,劉邦不聽。張良說:我們是來消滅暴秦的,你怎么可以享受呢?一定要清廉樸素。剛?cè)肭貒憔拖硎埽筒慌虑貒似饋碓旆磫幔孔钪匾氖牵椨鹨獊泶蚰悖阌X得我們現(xiàn)在有和項羽對抗的資本嗎?
當然沒有。
劉邦一想,真可怕。
再加上,項羽已經(jīng)帶著救援趙國的諸侯大軍到了函谷關(guān)外。并且計劃出兵攻打。
劉邦連忙說:趕緊走,趕緊走。哪里還顧得上犒軍酒。
項羽在城外要計劃打劉邦,是有原因的。因為曹無傷對項羽說:劉邦想當關(guān)中王,封子嬰為相。劉邦確實想過,但是,聽了張良的話,就知道自己有多錯誤了,馬上就撤。
項羽呢,在巨鹿城外,消滅王離軍團,章邯投降,再加上諸侯國的兵力,高達四十余萬。而劉邦,只有十萬多人。
劉邦當然害怕。
張良說:沛公真的想和項羽為敵嗎?還是說自己能夠打敗項羽?劉邦想了一會,直截了當?shù)恼f:淺薄無知的小人勸我封關(guān),主宰秦國土地。于是,張良就和劉邦說:項伯找來了,趕緊道歉。劉邦就問:你怎么認識項伯的呢?張良如實說了以后,繼續(xù)問道:你和他,誰大?張良說:他大點。當張良把項伯帶進來的時候,劉邦即是拉手,又是勸酒、更是聯(lián)姻的。歸根到底,劉邦說:我哪敢反啊,我派兵守關(guān),是怕盜賊進關(guān)啊,我把財物都封存起來,是等待項羽的查點啊,哪敢私自占有?
項伯說:明天趕緊來賠罪,我去了也給你說說好話。
回到項羽的軍營,項伯馬上就去找項羽,并且說明了來意。
項伯說:劉邦先入秦,并沒有造反的意思,卻等待著你進關(guān)。如果劉邦不先入關(guān),我們進去的時候,哪有這么容易啊,劉邦有功,不賞而罰,不地道啊!項羽覺得,既然劉邦不阻礙我入關(guān),那也就沒比要殺他了。
項羽不計劃殺了,并且準備了豐盛的菜肴招待劉邦。
可是,有人想殺劉邦,這個人就是項羽軍中的一號智囊——范增。
范增,是項梁的頭號智囊,就是范增對項梁說:陳勝舉義,不立楚國后代,反而自己當楚王,失敗是必然的。所以,項梁就立了熊心當了楚王。
項梁戰(zhàn)敗以后,范增被楚懷王任命為將軍,協(xié)同宋義救趙,然而呢,項羽殺了宋義而成為了上將軍,范增成為了項羽的重要謀士。
兵至函谷關(guān),項羽和范增商量,一定要干掉劉邦。可是,項伯的進入,使得這件事出現(xiàn)了誤差,但是,范增認為:劉邦非死不可。
就這樣,在項羽不想殺,范增非殺不可的環(huán)境下,劉邦帶著幾十個隨從前往鴻門赴宴。
項羽聽到這樣的話,非常高興,就說:那是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么知道呢?于是,項羽就開始招待劉邦,大家在一起喝酒。這時候,范增數(shù)次舉起自己腰間的玉佩,告訴項羽趕緊動手,然而呢,項羽只顧喝酒。項羽不急,范增急了,馬上出來找項莊,項莊是項羽的弟弟,也是一員武將,范增計劃在喝酒的時候,由項莊拿劍跳舞,然后刺殺劉邦。
當項莊提議跳舞的時候,項羽馬上同意了,但是,項伯卻坐不住了。就這樣,在項羽面前,兩個人互相舞劍。可是,張良看透了這個形勢,馬上就跑出來,見劉邦的警衛(wèi)隊長樊噲。張良的一臉緊張被樊噲看的清清楚楚,樊噲直接說:里面怎么樣了。張良說:很不好。項莊舞劍,招招是想刺殺劉邦的。樊噲覺得事情非常急迫,急急忙忙的就闖進了大營,剛進去的樊噲,面對的就是項羽,四目相視。
項羽說:這是誰?張良趕緊回到:劉邦的警衛(wèi)員。項羽對樊噲是贊不絕口,真是壯士啊。就給了樊噲一壇酒喝,樊噲舉起來就喝。項羽看的是目瞪口呆,又給他拿上了肉,樊噲拿著刀,生割下來就吃了。同為沙場征戰(zhàn)的項羽非常敬重樊噲,就問:能不能再喝了?樊噲說:怎么不敢喝,連死都不怕,害怕喝酒嗎?并繼續(xù)說道:秦國是虎狼之國,天下被背叛了。懷王說,誰先入關(guān)中,就當關(guān)中王,可是,劉邦先來了咸陽,卻把財務(wù)封存起來,等待你來查看,像這樣有功的人,不賞也就罷了,據(jù)聽說,你還要殺他。恐怕要成為第二個秦啊。
項羽無話可說,當氣氛再一次熱鬧的時候,劉邦就偷偷跑出來了。并且把樊噲也叫出來了。張良說:你趕緊走吧,形勢不對。劉邦覺得:不告而辭,是不是不禮貌啊。樊噲就說:今天人家是刀板,我們是魚肉,能保住命就不錯了,還告什么辭啊。劉邦覺得有理,把禮物留給張良,馬上就跑了。
估計劉邦跑到了劉邦大營,張良進去給項羽送禮去了。把劉邦留下的白璧給了項羽,把玉斗給了范增。項羽問:劉邦哪去了?張良說:怕將軍怪罪,先走了。范增一聽,站起來就把玉斗給摔了,并且說道:混蛋小子,不足以謀大事,將來,必是劉邦和你爭奪天下。
劉邦回到了軍營,馬上就把曹無傷給殺了。
項羽把子嬰殺了,把宮殿,據(jù)說是阿房宮燒了,秦王室的人被項羽全部帶走。計劃回到楚國。有人說:這里地形好,土壤肥沃,可以稱霸啊。項羽看見了一片慘景,覺得還是楚國好。并且對進言的人說:富貴不回故鄉(xiāng),如錦衣夜行啊。
項羽滅了秦,就開始分贓。
鑒于劉邦的不友好記錄,范增很不客氣的堅持讓他去巴蜀之地,經(jīng)過張良的游說,終于又加了一塊漢中,就這樣,劉邦成為了漢中王。
接下來的分封,項羽仿效了周王室的分封,把原來的秦國,分成了三個國家,董翳、司馬欣和章邯,成為了三秦之王。
把韓趙魏三個國家,分成了六個國家。把燕國分為了兩個國家,把齊國分成了三個國家。把楚國分成了四個國家。自己占了一部分,號西楚霸王,其他的十八個,都是王。
但是,這樣的分封,卻埋下了戰(zhàn)亂的根源。
首先,劉邦不服,明明說好的關(guān)中王沒了,卻到了漢中那個蠻夷之地。
其次,齊國的田榮不服,田榮在齊國掌握著很多軍隊,然而,分封的時候,卻沒有田榮的名字,那三個人是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和濟北王田安。
田市是田榮的侄子,田都和田安都是田榮的手下,在援助趙國的事情上,田榮是反對的,但是,田都和田安背叛了田榮,跟隨項羽入秦,所以,就分別封他們?yōu)橥趿恕L锸惺请m然是齊王,但是,項羽讓他去膠東,田榮不讓去,田市害怕項羽怪罪,就去了。
燕王韓廣,這是早就成了燕王的人,在救援趙國的問題上,韓廣派出了藏茶為將,援助項家軍,可是呢,分封的時候,項羽居然讓藏茶當燕王,韓廣去當遼東王。韓廣當然不服。
魏國,魏王豹是劉邦入秦時候的功臣,本來是當魏王的,項羽一句話,一半國土沒了。韓國也一樣,韓王信、張耳也是一分為二,問題是:張耳的朋友陳余承認自己應(yīng)該和張耳一樣,所以,陳余也不服。
特別是三秦故土,對于這三個人,是恨透了,怎么可以眼看著殺掉二十余萬人?
可是,田榮率先打響了反對項羽的戰(zhàn)斗。
田榮一狠心,把項羽立的三個齊王全部殺了,自己光復了全部齊國土地,成為了真正的齊王。同時,田榮還給了一個人將軍印,這個人就是彭越。彭越把田安也殺了。就這樣,田榮再一次把齊國建立起來,自立齊王。
彭越是個什么人呢?
只能說是一個有節(jié)操的強盜。本來是強盜的彭越,在劉邦入秦之時,曾經(jīng)幫助劉邦進攻昌邑,但是呢,卻沒有打下來,就和劉邦分道揚鑣,但是呢,彭越的力量發(fā)展極為迅速,在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已經(jīng)超過了一萬多人。但是卻沒有地位,田榮一說,彭越立馬響應(yīng)。
自立為齊王的田榮,也知道項羽不好惹,于是,就尋找?guī)褪郑瑴蕚鋵鬼椨穑终业搅艘粋€人,這個人是陳余。
陳余何許人也!
陳余這個人和張耳的老朋友,在武臣死后,兩個人合作推舉趙王歇當趙王,張耳當丞相,陳余當將軍,但是呢,在王離圍困巨鹿城的時候,陳余帶領(lǐng)著不到兩萬人馬在城外,面對張耳的數(shù)次求援,都不敢前去救援。但是呢,由于張耳逼得急,甚至派遣了使者讓陳余進兵,陳玉說:我給你兵,你去吧。這兩個人戰(zhàn)死了。張耳認為:這是陳余殺死的。所以,陳余有私心。陳余說:我是怕亡國。就憑我這點兵力,怎么能打得過王離?你要是不相信我,你就把軍權(quán)拿走。張耳二話不說,就把軍權(quán)接過去了。自此,兩個人結(jié)下了梁子。
由于陳余沒有跟隨項羽入關(guān),所以,分了張耳為趙王之后,陳余只有三縣的轄地,很不爽。陳余在田榮的幫助下,進攻張耳,張耳不敵,戰(zhàn)敗后去找劉邦,劉邦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張耳的門下當過門客。
陳余就這樣,又把趙歇立成趙王,齊趙反楚,就這樣建立了,還有彭越。
項羽聽聞這件事之后,立馬就統(tǒng)帥大軍前往齊地平叛,范增說:劉邦才是大敵,需要先消滅劉邦才行。項羽覺得,已經(jīng)把劉邦發(fā)配到巴蜀之地了,即使出來,也需要一些時間,而且,劉邦還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人把守要道——這個人就是讓項羽都覺得非常吃力的章邯。所以,項羽認為應(yīng)該馬上平定齊國。從八月到十一月,項羽可謂是連戰(zhàn)連勝,田榮引兵會戰(zhàn),大敗而歸。戰(zhàn)敗而逃的田榮居然被自己的人所殺,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劇。但是項羽覺得不解恨,下令屠殺齊國將士和百姓、焚燒房屋。
這一燒,又把田橫燒出來了。田橫是田榮的弟弟。
已經(jīng)被打散的齊國士兵,感覺到了徹徹底底的威脅,這時候,田橫立起了反楚的大旗,在城陽地區(qū)與楚軍交戰(zhàn)。
可是,項羽得到了一個消息,這戰(zhàn)真的沒法打了,因為彭城失陷。
進攻彭城的便是鴻門宴上逃走的劉邦,不得不說范增確實有識人之明。
西楚元年四月,項羽分封完諸侯,都開始往封地走,可是呢,都不愿意和劉邦走,一路上,逃走的人不計其數(shù),剛開始,劉邦還在意,到后來,劉邦也就不想管了,愛跑跑吧,誰讓自己去當漢中王,雖然現(xiàn)在說是天府之國,但是那時候的漢中,并沒有開發(fā),當年秦滅巴蜀的時候,連路都是跟著人家走小道進去的,兩國軍隊不滿萬人,可以想象當時的慘景。
劉邦就是去這樣的地方。
雖然多少人逃跑,劉邦都不在意,但是,蕭何跑了,劉邦非常憤怒,要知道,當年可是你讓我?guī)н@個頭的,你怎么連招呼都不打就跑了。
本來想派人去找蕭何,卻聽說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就問:你干嘛跑啊,為什么跑了又回來?蕭何說:我可不敢跑,我是去追一個逃跑的人——這個人對你很有用。劉邦很憤怒的問:那么多人都跑了,你都不去追,你偏偏去追他?他有多重要?蕭何說:你要是想一輩子就待在漢中,那么這個人對你就沒用,你要是想和項羽一爭天下,就非用這個人不可了。劉邦說:那就讓他當個將軍吧!蕭何說:當將軍也會跑。那就讓他當大將,行了吧!劉邦不耐煩的說到。蕭何緊接著就說:漢王,你老是說話不算話,今天立明天廢的,恐怕不行。你應(yīng)該按照拜大將的程序來。劉邦說:聽你的。
蕭何搭起拜將臺,劉邦手下的武將,聽說劉邦要拜大將了,都覺得自己能當。可是,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這個人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韓信。
韓信,生世不詳,有可能是韓國貴族的后代,也有可能只是一介貧民。之所以是迷,是因為韓信少年十分貧窮,常常寄人籬下。
比如說,韓信就經(jīng)常在南昌亭長下吃飯,但是呢,亭長媳婦不樂意,每天養(yǎng)活這么一個沒用的人,純屬浪費糧食,有一天,當韓信去吃飯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人家已經(jīng)吃完了,而且沒剩。韓信就走了,再也沒來,亭長也找過他,但是他卻沒有再去。
韓信還去釣過魚,但是不會釣,釣不到。有一個洗衣服的老太太看見韓信很饑餓的樣子,就給了他一點吃的,韓信說:等我將來發(fā)達了,一定回報你。這位老婦人卻說:我是看你饑餓,才給你吃的,誰指望你報答啊,你還是把你自己養(yǎng)活了再說吧。
韓信覺得無地自容。
不管怎么說:韓信和劉邦、張良一樣,都是戰(zhàn)國末期的豪杰,不一樣的是,項羽是貴族中的豪杰,劉邦是平民中的豪杰,而韓信,是出身于貧賤之家的貴族豪杰。
比如說,又一次,韓信在大街上,平白無故的走著,但是呢,有幾個地痞無賴看到韓信拿著劍,覺得這個人非常懦弱,就欺負韓信,上前說道:你要么從我胯下鉆過去,要么拿刀殺了我。韓信按捏住手下的劍,遲遲沒有拔出來,相反,卻從這個人的胯下鉆了過去。都取笑韓信:堂堂七尺男兒,怎么能受這樣的恥辱?但是韓信受了。
當反秦武裝起此彼伏的時候,韓信前去投靠當時最強大的力量——項家軍。項梁很不在意這個小人物,項羽執(zhí)掌大權(quán)后,韓信數(shù)次給項羽進言,都沒有被采納,相反,卻讓韓信當執(zhí)戟郎中。也就是給項羽看門房的。項羽分封完諸侯,首先不滿的就是劉邦,劉邦甚至想在咸陽就和項羽翻臉,但是卻在蕭何、張良、樊噲等人的勸告下隱忍不發(fā),并且定下了以漢中之地為基地,平定三秦,在東與項羽爭鋒。韓信覺得在項羽這里沒有出路,而劉邦不服,所以就跑到劉邦那里。
但是呢,也沒有被重用。甚至連面都沒見上。
有一次,韓信和一群人犯法了,罪當砍頭。但是呢,韓信說:漢王既然想得天下,干嘛要殺壯士呢?聽到這句話的是夏侯嬰。夏侯嬰是劉邦的司機。夏侯嬰看了看這個人,覺得不平凡,就把他向蕭何推薦,蕭何作為丞相,只能讓韓信去當治栗都尉。也是就糧官。蕭何對韓信可謂是贊不絕口。一聽說韓信跑了,連招呼都顧不上打,就趕緊去追,好歹追上了。
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回來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上文的那一幕。
韓信被立為漢軍的大元帥。
劉邦問韓信:夏侯嬰、蕭何都向我推薦你,說你有真本事,你說說,你有什么可教我的。
韓信說:敢問漢王,如果東出,爭天下,敵人是不是項羽?
劉邦說:當然是。
韓信說:你覺得你能打得過項羽嗎?
想了一會的劉邦說:本來就打不過啊,要是能打過項羽,我還用來這破地方。
韓信說:我也覺得你打不過項羽。但是呢,項羽這個人,有毛病,我曾經(jīng)在楚軍干過。
韓信繼續(xù)說:第一點:項羽這個人,很厲害,稍微一發(fā)怒,沒人敢惹,但是呢,卻不知道任用賢能,只能匹夫之勇。第二點:項羽對待士兵非常好,甚至能夠親自去照看,但是呢,在分功的時候,總是舍不得把權(quán)利交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第三點:項羽雖然稱霸天下,但是諸侯們不服啊,再加上把義帝也殺了,民心盡失。第四點:不知道在咸陽建都,卻要去彭城。那可是四處受敵的地方。
如果,漢王能夠任用賢臣、武將,把城市分封為有功勞的人,再加上思鄉(xiāng)心切的東歸將士,有什么可以阻擋呢?三個秦王,欺騙了秦人,秦人十分不喜歡,但是鑒于項羽的暴力,才不得不屈從,而漢王你就不一樣了,不久秋毫無犯,還立下約法三章。秦國人對您是非常歡迎的。但是,你今天卻要到漢中地,所以,如果,你要東出,三秦之地可以傳檄而定。
這席話,劉邦聽的很痛快,也很徹底,徹底到軍政大事,全部由韓信做主。
韓信拜為大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張良銷毀的棧道。本來,張良是告訴項羽,我把棧道燒了,告訴項羽,再也不爭天下了,主要是怕別人偷襲他們。
韓信讓誰去修棧道了呢?是樊噲。樊噲可是劉邦最信任的人,韓信讓樊噲修棧道,就是要表明,漢軍肯定要從這里出。章邯得到這個消息后,笑了笑,覺得韓信完全是個白癡,五百里的棧道怎么可能一個月就修完,不僅如此,樊噲和韓信馬上鬧翻,章邯更覺得韓信不可能東出。然而呢,棧道還在修,吵了架的樊噲不干了,被劉邦調(diào)往其他地方,當然是去準備先鋒軍隊去了,可是章邯不知道。
當項羽帶領(lǐng)大軍平定齊國叛亂的時候,韓信在劉邦的同意下,從陳倉出兵,章邯、司馬欣、董翳完全沒有防備,韓信很快就平定了三秦之地,除了章邯固守雍丘外,司馬欣和董翳全部投降。
張良就怕項羽帶兵歸來,馬上就給項羽送了一封信,里面說:齊趙才是真正的反楚,漢王本來就應(yīng)該在關(guān)中稱王,既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也就沒有什么其他企圖了。
本來,張良是韓國人,可是呢,項羽認為韓王沒有功勞,就把韓王成殺了,張良也就沒有了待的地方,馬上就往漢軍跑。就這樣,張良徹徹底底的成了劉邦的謀臣。
本來還想帶兵攻打劉邦的項羽,結(jié)結(jié)實實的被張良騙了一回。項羽在平定齊國。
讓項羽非常郁悶的是,章邯怎么這樣不經(jīng)打,這也算得上一員戰(zhàn)將了吧。同時,項羽任命鄭昌為韓王,抵御漢軍。
至于章邯怎么想的,我們就不得而知,在巨鹿大戰(zhàn)之后,跟在項羽身后,從來不發(fā)表意見,眼看著項羽坑殺了數(shù)十萬秦軍將士卻無動于衷。今天,秦國士兵背叛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真可謂是冤冤相報。
西楚二年,劉邦馬上展開了進攻,魏王、韓王、殷王、河南王全部投降,再加上趙國兵馬和部分齊國兵馬,五十余萬以漢軍為統(tǒng)帥的聯(lián)軍在四月殺進彭城。
項羽一聽說,齊地給交了龍且統(tǒng)帥,自己統(tǒng)帥了三萬軍隊,連夜殺回彭城。然而呢,五十余萬聯(lián)軍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項羽的突然殺回,聯(lián)軍根本沒有反應(yīng)過來,亂成一團,劉邦也顧不上收拾軍隊,慌慌張張帶著隨從就跑了。
辛虧韓信帶了一支兵馬在京索地區(qū)才遏制住了項羽的進攻,再加上蕭何往前線運輸了大量的新生力量,才使得劉邦得以喘息。
此戰(zhàn)之后,三秦之地的章邯、司馬欣、董翳,魏王、韓王、殷王、河南王全部再次歸順項羽。漢軍被徹徹底底的打敗。齊國和趙國也和項羽達成了協(xié)議,項羽承認了他們的地位。
項羽終于開始專心致志的對付劉邦了。
劉邦呢,逃到了滎陽在穩(wěn)住腳,但是,卻把自己的妻子呂雉、父親母親全部丟了。
這是西楚二年四月的事情。
失敗之后的劉邦,很快,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就反了,可是,章邯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短短兩個月,兵敗、城破、自殺。司馬欣和董翳逃到楚國大營。
劉邦不得不重振旗鼓。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英布。
英布,何許人也?
英布在秦朝的時候,受過刑法,逃出來以后,就開始拉山頭,在項家軍崛起的時候,投靠了項梁,可謂是赫赫戰(zhàn)功。被項羽封在了九江,也就是項羽的南面。可以看出,項羽和這個人關(guān)系還是很好的。
但是呢,項羽打田榮的時候,想讓英布一起去,可是,英布不想去,就派了一個將軍,帶著四千人馬去了,項羽就不高興了。但是,還沒到翻臉的地步。但是呢,漢軍攻進彭城,英布居然一動不動,這就氣壞了項羽,項羽就開始責怪他。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很大的裂縫。劉邦就想讓這個人也加入反楚的陣營中。
劉邦就對身邊的人說:你們這些人,根本不能謀大事啊。哀嘆之中的劉邦得到了回應(yīng):為什么怎么說呢?說這句話的人叫隨何。劉邦說:要是能讓英布牽制楚軍幾個月,那我就可以穩(wěn)穩(wěn)的打天下了。于是,隨何就去毛遂自薦,去了。
遺憾的是,等了三天,才通過關(guān)系見到了英布。
隨何向英布講了楚國不可依靠的厲害分析,但是英布覺得,完全沒必要參加這個事,但是呢,這時候,項羽的使者來催促英布發(fā)兵攻打漢軍了。
隨何一見,立馬就對楚國使者說:英布已經(jīng)是漢王的人了。你憑什么讓他出征?嚇得楚國使者連連發(fā)抖,趕緊就走,英布終于藏不住了,一旦這個人回去說英布和漢軍有往來,那就非死不可了。英布不得不投靠劉邦。
可是,項羽派龍且大戰(zhàn)英布,英布很勇敢,抵擋了好幾個月,但還是戰(zhàn)敗了,逃進了漢軍的大營。但是,這幾個月對劉邦而言,太重要了。
其次,劉邦讓人去找魏王豹,魏王豹覺得,劉邦這個人靠不住,于是就徹徹底底的和楚國合作,借口回家探親就帶領(lǐng)精兵封鎖了要道。魏楚聯(lián)盟對漢極為不利,于是,劉邦就派遣儷食其前往說服魏王豹,但是,魏王豹鐵了心,非和劉邦死磕。
劉邦無可奈何,知識后,韓信對劉邦說:項羽太厲害,正面戰(zhàn)場很難取得勝利,如果北舉趙燕、東擊齊、再加上彭越和英布,必能圍殲項羽。劉邦同意了韓信帶兵去攻打魏國。并且給了韓信三萬軍隊。韓信在蒲板地區(qū)大張旗鼓的收集船只,計劃過河,魏王豹就把所有的軍隊全部調(diào)往蒲板。韓信得到消息后,馬上秘密調(diào)兵,進攻安邑,魏國沒有防備,魏王豹被生擒。
自此,劉邦經(jīng)過六個月的準備,固守在滎陽、定陶一帶,不僅如此,關(guān)中之地都是劉邦的地盤了,劉邦終于站穩(wěn)了腳跟。
這是西楚二年,九月。
面對劉邦的閉門不出,項羽的做法很簡單,既然你不出來,那么我就進去。
西楚王朝三年,項羽統(tǒng)帥大軍對劉邦的防線進行了大規(guī)模進攻,漢軍損失慘重,糧道被毀、滎陽、成皋丟失。劉邦再次跑回漢中,這次幾乎是孤身一人。
雖然劉邦打的很不好,但是英布、彭越和韓信卻取得了巨大成功。
先說英布,鑒于劉邦和項羽在滎陽一帶交戰(zhàn),英布率領(lǐng)劉邦給的人馬再次打回九江,再次確立了英布的九江王地位。彭越,這個不被項羽重視的游擊將軍,也趁劉項交戰(zhàn)之時,經(jīng)常騷擾楚軍糧道,項羽是有苦難言。
取得最偉大的戰(zhàn)果的便是韓信。
韓信,在消滅八月平定魏國之后,繼續(xù)揮兵北上,九月,消滅代國,十月橫掃二十余萬趙軍。
著名的井陘之戰(zhàn),就此打響。
井陘口,易守難攻,可謂是兵家絕地。
當韓信準備進攻趙國的時候,趙國主將陳余已經(jīng)率軍二十萬在井陘口準備迎戰(zhàn)。而韓信所帶領(lǐng)的幾萬漢軍,遠道疲憊。更重要的是:糧草短缺。
這時候,李牧之孫,李左車正好在趙國軍隊之中,他就向陳余進言:漢軍遠來疲憊,糧草匱乏。應(yīng)該出奇兵繞道韓信背后,切斷韓信退路,然后前后夾擊,韓信必然會被生擒。
這樣的戰(zhàn)略無疑是正確的,因為:要想進攻井陘口,作戰(zhàn)地點必須經(jīng)過那一段峽谷,被圍在峽谷之中,即使是孫吳再起,也沒有辦法逃脫。
可是,陳余認為:我趙軍二十余萬,漢軍只有一萬,用得著這么麻煩嗎?
所以,陳余堅定不移的選擇和韓信光明正大的決戰(zhàn)。
事實如陳余所料,韓信軍隊面對陳余軍隊的進攻,不堪一擊,紛紛敗退。陳余就下令趙國二十余萬將士全部追擊漢軍,前面的戰(zhàn)爭程序韓信是這樣想的,陳余也是這樣想的,不一樣的是,上面的計劃是韓信的一部分,確是陳余的全部。
原來,韓信雖然要進攻井陘口,但是,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兵家死地,誰敢擅闖?
但是,陳余不用李左車的意見,韓信非常興奮,一方面調(diào)動軍隊直接挑戰(zhàn)陳余的權(quán)威,另一方面,派遣一部分軍隊藏在峽谷中。
當陳余的二十萬趙軍傾巢而出的時候,藏在峽谷中的軍隊趁著夜色果斷占領(lǐng)了井陘口。“戰(zhàn)敗而逃”的一部分漢軍在到達河邊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
這又是韓信所耍的一個手段:大戰(zhàn)在即,任何人都不看好韓信背水而戰(zhàn)的戰(zhàn)法。而且,只帶了口糧,渡河工具全部銷毀。
韓信隨即下令所有漢軍背水列營,準備迎戰(zhàn)二十萬趙軍。
不管是誰,除了韓信,都不信韓信。可是,天一亮,井陘口上插滿了漢軍的旗幟,這一消息的傳播,使得趙軍大亂,韓信隨即發(fā)表了動人的演說,一萬余漢軍在占盡有利地形的條件下,完全包圍了二十余萬趙軍。慌成一團的趙軍,迅速被漢軍擊潰,陳余被斬、趙王歇被活捉。
此戰(zhàn)之后,韓信名揚天下。二十余萬趙國主力被擊潰,燕趙之地再無對手。
得勝之后的韓信,馬上就去問李左車,如何定燕、齊。
李左車說:敗軍之將,不敢言勇,將軍不殺就是大恩了。
韓信卻說:如果陳余用先生良策,恐怕我的腦袋就不在了。
兩人大笑,可謂是惺惺相惜。
李左車說:剛定趙地,兵士疲憊,如今要務(wù)是休養(yǎng)生息,憑借將軍大破陳余的威名,燕國定然不敢抵抗。到時候,派一個人去游說就可以了。然后,在游說齊國,就算是智囊,面對數(shù)面包圍的局面,也不會有良策的。
這樣的策略,居然和韓信對劉邦說的一樣。怪不得,惺惺相惜。
正在籌備滅燕、齊的時候。劉邦那里出了亂子。
本來在滎陽、成皋一帶死守的劉邦,卻被項羽打的滿地找牙。
項羽發(fā)現(xiàn)了英布已反、韓信已經(jīng)攻略趙地,項羽很緊張。
西楚三年春天,項羽對成皋、滎陽進行了大規(guī)模進攻,多次切斷漢軍的糧道,漢軍外沒有援兵,內(nèi)沒有糧食,只好求和。不知道項羽怎么想的,但是劉邦的求和被范增拒接。這時候,劉邦最恨的除了項羽,就是范增。于是,陳平獻計,智除范增。
故事聽起來很可笑,但確實被記載了下來:當項羽的使者進入劉邦大營的時候,劉邦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一問:誰派你來的啊?使者說:項王。陳平馬上就把酒席等等全部撤了,并且說:我還以為是范將軍的使者。就這樣,這使者回到楚軍,就和項羽說了。項羽就開始懷疑范增和劉邦私通。范增受不了,就跑了,半路上得了病,死了。
但是,項羽依然對漢軍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進攻,大軍壓境下的劉邦只好逃走。劉邦怕項羽發(fā)現(xiàn),就讓紀信冒充漢王。當項羽攻破滎陽、成皋之后,雖然大獲全勝,但是,卻沒有抓住劉邦。
劉邦本來計劃再次統(tǒng)率軍隊和項羽對峙,奪取成皋、滎陽。然而有一個叫轅生的人對劉邦說:這樣并不是良策,如果大軍從武關(guān)出,造成進攻楚國彭城的聲勢,那么,項羽必定會南下作戰(zhàn),如果再讓韓信、彭越等人繼續(xù)襲擊楚軍,就可以分散楚軍的注意力。
戰(zhàn)局如轅生所料,項羽果然南下尋找漢軍,這時候,彭越在楚國的背后不管襲擊楚國,楚國的糧道很不安全。所以,項羽不得不去收拾這個彭越。
項羽讓終公守滎陽、成皋一帶,但是沒守住。
六月,項羽剛剛趕走了彭越之后,這次并沒有和燒齊國一樣,相反,是因為一個叫黃生的小孩子的建議:外黃都是項王的,你不在,彭越來了,大家不敵,不得已降,你來了,自然歸順你,你要是屠城,估計都會拼死抵抗。
項羽采納了他的意見,很快,梁地被平復,項羽再次進攻成皋、滎陽。
項羽的進攻,非常奏效,不到一個月,就把劉邦再次打敗。鑒于劉邦先生在前線的慘敗,劉邦誰也沒帶就跑出來了,只有司機夏侯嬰。本來想去找韓信,但又怕韓信不聽指揮,于是,就說是漢王的使者。
韓信還沒起床的時候,劉邦就把韓信的帥印給拿了。還責怪韓信:領(lǐng)兵無方。
從六月到八月,劉邦把韓信的趙兵帶過來了,劉邦派遣盧綰、劉賈帶領(lǐng)兩萬人馬支援彭越繼續(xù)騷擾項羽的糧道。
項羽很著急,為了尋求和漢軍的決戰(zhàn),就在陣前支了一口大鍋,對劉邦說:你要是再不投降,我就煮了你爹。
劉邦說:咱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喝咱爹湯的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
項羽就決定馬上動手殺了劉邦他爹,但是,項伯說:天下的事,還沒定了,再說劉邦這樣的人根本不管家,殺不殺都一樣啊!于是,項羽就繼續(xù)關(guān)押劉邦他爹。
戰(zhàn)爭久持不下,項羽的糧道被切斷,所以,再一次對劉邦說:天下不過是咱兩爭霸,有本事,出來單挑。
劉邦說:我打不過你,要比,只能比智力。
于是,劉邦就把項羽的十大罪過全部說了出來,項羽非常生氣。直接拿箭就射劉邦,箭法很準,射中了劉邦的上身,而且當時大出血,很嚴重,但是鑒于漢軍軍心,在張良的幫助下,劉邦漏了一次面,就去休養(yǎng)了。而且和楚軍說:只是射中了我的腳。
這時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楚國糧道斷絕了,而且,韓信已經(jīng)率領(lǐng)大軍占領(lǐng)了齊國。一方面,項羽派遣龍且率領(lǐng)十萬大軍救援齊國,一方面告誡大司馬曹咎,千萬不要和漢軍交戰(zhàn),你只要守住滎陽、成皋半個月就行了十五天之內(nèi),我必能掃平彭越。但是呢,項羽才剛走五六天,曹咎由于忍不住漢軍的侮辱,就和漢軍交戰(zhàn),然而呢,曹咎戰(zhàn)死,成皋、滎陽再度丟失。
這是西楚四年十月的事。
項羽手下僅剩下十萬大軍,項羽馬上率領(lǐng)軍隊對劉邦展開了又一次進攻。但是,項羽的糧道已經(jīng)沒有機會再次打通了,做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讓韓信中立,觀望楚漢之爭,第二個是和劉邦議和。
也許,項羽是想穩(wěn)住這兩個人,好好的整頓一下軍隊,恢復一下士氣,再行決戰(zhàn)。
并且,項羽的代價是把劉邦的親屬全部給他。
劉邦很痛快的答應(yīng)了。并且同意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但是呢,張良陳平立馬就去找劉邦,說:不行。這時候,項羽正是疲憊的時候,此時不打,以后就沒機會了。
于是,劉邦讓彭越、韓信、英布等人呢全部圍殲楚軍,并且下達了作戰(zhàn)時間、地點和任務(wù)。當劉邦的軍隊追上項羽的軍隊的時候,劉邦卻發(fā)現(xiàn)誰也沒來,結(jié)結(jié)實實被忽悠了一回。不僅如此,項羽反身,給了劉邦狠狠的一擊,可謂是大破漢軍。
這時候,韓信的書信傳到了劉邦的大營,韓信說:齊國這個地方不好管理,如果不設(shè)置一個代理齊王,恐怕還會亂啊,劉邦一看,非常生氣,我在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你還好意思讓我封你當齊王。并破口大罵。但是,張良和陳平同時踩住了劉邦的兩只腳。并且目視劉邦,劉邦隨即改口:大丈夫當什么代理齊王啊,要當就當齊王。并且把使者扣下了。
劉邦就問:要怎么樣,他們才會和我合兵干掉項羽呢?
張良說:封王。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
于是,劉邦派張良親自授韓信當齊王。
在韓信當齊王之前,有兩個人勸說韓信自立為王,觀望天下,一個是武涉、一個是剻通。但是,韓信以為:自己侍奉項羽的時候,位不過郎中,計不聽,畫不用。但是,劉邦卻封自己為大將軍,所以,不能背叛劉邦。但是,自己的功勞,總需要一點回報,那就是齊王。
彭越被封為梁王、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后,三路大軍合圍項羽。
韓信為全軍統(tǒng)帥,劉邦押后。
首先進攻的是韓信,韓信進攻表面失利,計劃將楚國軍隊引誘出來聚而殲之,然而呢,項羽被沒有上當,依然固守要地,這時候,韓信再次揮動左右兩路大軍圍攻項羽,項羽糧少兵乏,被迫撤退。撤退到的地方叫垓下。
這注定是一個難熬的深夜。
韓信讓漢軍里面的楚國將士全部唱楚歌,項羽聽到,以為漢軍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全部楚地,于是,騎馬就突圍。并且計劃帶上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并且對虞姬說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可是,虞姬面對這樣的情況,自知自己和項羽已經(jīng)沒有生路,為了不拖累項羽,含淚自刎,告別了這個世界。
也許,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愛情!
項羽,含著淚,告別了自己所愛人的軀體,帶領(lǐng)著身邊的侍衛(wèi)開始撤退。跟隨項羽突出重圍的只有八百余人,等漢軍知道的時候,已經(jīng)天明了。
但是,項羽卻迷路了。
本來問一個莊稼漢,怎么去東城。這個人說往東走。可是,前面卻是沼澤地,延誤時間的項羽被漢軍追上。項羽再次向烏江方向突圍。突出重圍之后,身邊只有二十八個人。但還是被漢軍追上了。
到了東城之后,面對追上來的漢軍,項羽大笑無言,說道:我自起兵以來,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績。如今,天要亡我。我決定再漂漂亮亮的打一場。你們看看是我不會打戰(zhàn),還是上天故意捉弄我。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個人,來往于漢軍軍中,斬殺數(shù)員漢軍大將,僅僅損失了兩個騎兵。
回到了烏江的項羽,遇到了一個亭長,愿意帶項羽回到江西,重振旗鼓。項羽卻說:天要亡我,何必渡河?這時候,又看見追上來的漢軍上面有個自己認識的人:呂馬童。項羽把馬送給了這位好心的亭長,然后對呂馬童說:我聽說劉邦定下,誰要是拿到我的人頭,就把他封為候。我為你做件好事。于是項羽揮刀自刎!
也許,沒有了虞姬的項羽,注定不是項羽,一個為了丈夫的事業(yè)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一個為了心中的那份愛情付出了做出了最后的承諾!
兩個人,也許在陰間,會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
他們走了,可是,世間的功名利祿依然在繼續(xù)。
比如:項羽死后,得到項羽尸體的人,全部封了候。
劉邦為了防止韓信功高震主,在戰(zhàn)爭中把韓信的軍權(quán)給奪了,改封韓信為楚王。
公元前二零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劉邦在山東定陶即皇帝位。
歷史進入大漢王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