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淮海中路婦女用品商店
柳林路服裝市場
淮海中路東望(柳林路、26路區間車終點站)
1992年,延安中路建高架前西望龍門路(新華書店圖書門市部、童涵春堂、音樂廳)
1992年,八仙橋金陵路龍門路口,12路站
1990年代,八仙橋菜場
1984年八仙橋淮海中路龍門路
70年代末80年代初,某外國人拍攝視頻截圖,龍門路金陵東路口,龍門路郵局,遠處是嵩山電影院
1985年8月,美國記者 David G 拍攝的八仙橋西藏路(寧海路與金陵路之間)大方照相館,這張相片是從基督教青年會(上海青年旅社)窗口俯拍西藏路街景
黃陂南路合肥路口
大同烤鴨酒家,淮海中路725號。經營廣幫菜肴和大同牌烤鴨
2003年10月,大同酒家因動遷關閉
順昌路自忠路口,太平橋百貨商店
1980年,淮海中路948-950號
盧灣區皮貨調劑合作商店,市百二店臨時門市部(現百盛位置)
1980年代,陜西南路近進賢路北望,右側近處是紅房子西菜館
淮海中路919號,哈爾濱食品廠舊址,淮海中路陜西南路茂名南路之間
圖片來源:@上海哈爾濱食品廠,官方新浪微博
1985年,成都路、長樂路和巨鹿路之間(弄堂論壇“施瑞舫”供圖)
1992年前,成都路延安路口(弄堂論壇“施瑞舫”供圖)
1994年,成都路長樂路和巨鹿路之間(弄堂論壇“施瑞舫”供圖)
1994年,成都路長樂路和巨鹿路之間(弄堂論壇“施瑞舫”供圖)
瑞金二路打浦大樓
1990年代,淡井廟
1990年代,淡井廟
1990年代,淡井廟
約1990年代,淡井廟
瑞金賓館內,淡井廟遺存
淡井廟,始建于宋代,遺址位于永嘉路12號,今瑞金賓館內。
上海有句俗諺:先有淡井廟,后有上海城。由于古上海水質偏咸,古人在此覓得淡水井,于是聚居而成淡井村。又修建淡井廟,感水井滋養之恩。當華亭縣城的城隍老爺被抬到這里巡查,成為城隍的行宮。
1292年,上海建縣,淡井廟成為上??h城隍廟。
1404年,縣城金山神廟改建為上海城隍廟,淡井廟便成為上海城隍的行宮,稱為老城隍廟。不久,淡井廟由道觀而為佛寺。
1920年后,廟前開辟馬路,淡井廟復又興盛。
1937年黃金榮等重修淡井廟。解放初,淡井廟尚占地4.67畝,后殿為宮殿式木結構兩層樓房,中有天井,兩旁圓形拱門刻“珠林”“金地”。南面院子有一棵已近枯萎的需八九個人合圍的古銀杏;北面院落有一座石砌的秦知柔古墓。秦知柔,南宋高郵人,秦觀五世孫,為明太祖敕封上海城隍的秦裕伯之祖。南宋末年,定居上海。
墓原位于淡井廟后,1923年辟永嘉路東段時,廟屋后遷,置位廟前。
1958年,華僑膠木工場和民辦瑞南小學于廟內開辦。
1963年,淡井廟只剩下廟門里的一個院子,一個大殿,東西兩個配殿,以及大殿后面的一個不大的院落。
文革期間,淡井廟除大佛像等由上海市佛教協會收管外,殿房全部改建。前殿改為上海華僑電子電器廠壓機車間;后殿為區淮海少年之家(再后為瑞南小學、永嘉路小學分校),樓上住居民。
1997年初,全部拆除,這座上海最早的城隍廟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