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的第一條是供需。這話其實無數的人重復了無數次了。買方的競爭對手是買方,賣方的競爭對手是賣方。當供需不平衡時,不平衡的一方會獲得異常的優勢。目前的觀點是,暴利始終來自于供需不平衡。
2/ 而不平衡的供需往往來自于這么幾個方面。
首先是運氣。阿甘正傳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港口的捕蝦船都被暴雨所擊潰了,只有阿甘的船幸存了下來,幸存之后就是阿甘的捕蝦生意容易了非常多。這種運氣是可追尋不可復制的,運氣之所以稱之為運氣,在于絕大部分人的想象不到。
行政地緣是固有的。行政非開放行業,這種供需不平衡是非常厲害的。比如煙草,信托,糧食供應。提供方因為行政規劃的原因,供需變現為巨大的商業優勢。不去討論非開放的原因,優勢的來源是行政帶來的供需不平衡。在比如90年代的香港,當時大陸沒有改革開放,所有的對外經濟溝通流經香港,這讓香港獲得了巨大的地緣紅利,當中國整體對外改革開放之后,香港本身的強地緣優勢變得沒有那么的明顯了。
而后是偏見。偏見的英文叫prejusdice,即在審視事物之前就形成的意見。偏見本身是提供供需不平衡的長治久安的法寶。互聯網從業者當了二十多年騙子,而當這個騙子的偏見消失的時候,互聯網行業的紅利也逐漸消失了。偏見導致了供需的不平衡持續,當偏見消失的時候,供需的不平衡也變得消失了。大熱必死,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一致看好的東西,往往誰都爬不出來
2/ 援引一句話,fidelity的老板說過一句話,最聰明的人干比較扯淡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不是你自己傻逼。
偏見可能來自于這樣的幾個方面。
a,驕傲。這種驕傲的形成可能是歷史的原因,當個人足夠驕傲的時候,會預先形成意見,這種預先形成意見是節約能量的方式。此外,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很多時候不是對錯與否,而是滿足自己的ego,尋找能夠讓自己感到舒服的邏輯,從而說服自己。被驕傲遮蔽的時候,事情如何是完全不用去考慮的。取悅自己,大于了解真相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封神是走向滅亡的開始。
b,熟悉。有個詞叫世事無常,當一個事情預計發生巨大變動的時候,最熟悉原有邏輯的那一幫人,大概率是要被祭天的。也就是所謂的經驗失效,失效的經驗是最大的偏見。社會的每一輪更新,都是來自于想不到的地方,最終只有少部分人上車。所謂無根浮盈空歡喜,個人的一切來源于那個根,,“根”是一個人長期形成的東西,想法,思路,人脈結構,變化相對緩慢。但是要深切的意識到,這個根本身也是在變化當中的。
c,共識。人容易被意見裹挾,并且不一定特別的有意識。沒有什么是所有人都在說傻逼的時候,跟著說一聲傻逼更自然的事情。大部分人對明星是有好感的,而這個好感的來源,第一來自于曝光量,經??匆?,第二來自于,明星粉絲本身的好感的傳染,這是一種共識的感染。已成共識的事情,需要足夠的警惕,一方面認識到,當共識成立的時候,共識規模即是供需規模,供需不平衡的坑會被及時填上,另外一方面是,反共識并不一定成立,只有特定情況下成立。
3/ 投資暴利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偏見爆破'的過程中。當一個已成偏見,被強制性的向共識轉向。中間伴隨著巨大的共識動量,直到偏見轉變為共識為止。在事物的認識上也有多軍與空軍之分,空軍投降的過程就是最大的利潤釋放來源,在這個過程中,買方是增加的,賣方是稀少的,直至再度達成平衡。偏見的一個最重要屬性是廣泛,沒有廣泛而偏執的偏見,這個變化的過程是不夠劇烈的。
---
題外話,我最近在寫東西上有一個體會。寫的不好是很正常的狀態,重要的是把數量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