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雪豹山上,棲息著幾種高山傳奇動物,其中一種是號稱“雪山之王”的雪豹,另一種是號稱“高山隱士”的北山羊。
雪豹吃肉,北山羊吃草。北山羊自然成了雪豹的口中美餐。
不是冤家不聚頭。正因為雪豹是北山羊的天敵,才演繹出一代代愛恨情仇的傳奇。
雪豹,是哺乳類大型貓科食肉動物,是豹屬下的一種奇特動物。它的體態、毛色都像豹,但卻和老虎的血緣最近。因為它的生理構造特殊,能夠適應西北高山酷寒缺氧的自然環境,善于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因此得了個“雪豹”的名字。
青海三江源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雪豹山,棲居著若干只雪豹。由于野狼和猞猁并不喜歡高海拔和陡峭的山崖,所以雪豹成了這里的霸主。
“雪妮”是一只矯健的母豹。方圓數十平方公里都是它的領地。別看它的名字很溫柔,但性格卻剛猛如刀,激烈如火。
雪豹喜歡獵捕北山羊為食。“雪妮”尤其喜歡,但它更喜歡吃公山羊的肉。也許因為它是母性同情那些母山羊,不忍心吃?也許它性格強霸,總想挑戰那些更加剛猛矯健的公山羊,還是和公山羊曾經有仇?
北山羊全名“西伯利亞北山羊”,它具備羊的一切特點,但動物學家卻把它和野牛水牛黃牛牦牛等歸類為牛科。
這些科學家絕對不是因為都喝醉了才把北山羊錯歸為牛科的,他們自然有他們的科學道理。但北山羊棲居之地,卻和野牛水牛黃牛沾不到一點邊兒。它的習性和雪域高原的野牦牛有些相似,喜歡海拔3500多米以上的地域。但是牦牛卻沒有它們登崖攀巖的能力。
它們極耐寒,即使寒風凜冽零下四五十度的冬季,也喜歡棲息于海拔3500之上的裸巖峭壁和碎石嶙峋的山崖,所以科學家們驚嘆:北山羊是棲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
北山羊善于攀登和跳躍,在懸崖峭壁上來去如風卻蹤跡不定,所以,常常讓那些睥睨雪山的雪豹都驚嘆不已,于是一個美稱就來了:高山隱士!隱士,是中國封建社會那些有學問且自命清高的精英們的專稱,如今用到北山羊身上,可見此物不凡!
“雪妮”自打出生就在這片山崖上轉游。嚴酷的雪山生存環境鍛煉了它一身的攀登本領。它四肢粗壯,指甲鋒利,身體協調性特別強,可以匍匐著身體緊緊附著在危崖峭壁上,以免重心不穩,墜下懸崖。它的尾巴又粗又長,能幫助它在山地跑動時極好地保持平衡。但在北山羊面前,它虛心得很,常常冷眼相看,嘆為觀止。
它奇怪,這些羊沒有雪豹的肉墊利爪既可以附著又可以抓,可它們那又窄又尖的羊蹄子,怎么能那么神奇地支撐著它們在陡峭的山崖上縱步如飛卻不失足呢?要是失足多好,雪豹還能撿現成的吃。可是偏不!祖祖輩輩說,它們從來沒有撿到過一只摔死的北山羊,你說怪哉不?
“雪妮”曾經無數次潛伏在峭壁的石縫里、亂石后,偷偷觀察著它們的行走方式。無數次地看讓它無數次驚嘆:北山羊敢于在深不見底的萬丈峭崖上行走,甚至健步如飛。
第一,北山羊謹慎。每一次前進,它們都要反復用眼睛測量,然后試探,所以,從來不會失足。它奇怪,底下可是無底深淵,難道你們不恐懼?第二,北山羊的眼睛和步伐像尺子一樣準確無誤。它想要到達的峭崖棱角或者褶皺,必定準確無誤地蹦上去。而且只要它們走過的峭壁路線,都會印在腦子里,一律縱步如飛,絕對不猶豫彷徨。它們每跳躍一步,前后蹄都會不差分毫地落在同一個位置,而且不管身后有幾只羊跑,都是準確無誤的。
“雪妮”曾經俘獲一只倒霉的老公羊,吃完它的肉后曾經認真地研究了一下它們的蹄子——蹄分兩瓣,蹄腳前沿是尖尖的角質,蹄后是膠皮似的軟墊,這種蹄子可以在一公分的縫隙和突起上立足。難怪它這么靈巧,原來它的蹄子長得尖端又科學呀!
“雪妮”成年后已經入贅過五任丈夫,每一任都是它精挑細選爾后又經歷了“比武招親”。那些徒有其貌的雄豹它連看都不會看一眼。那些入它法眼又通過了“比武招親”的雄豹還必須經過特殊考驗。
“比武招親”不難理解,各憑實力決斗去。這是最公平的競爭,誰勝了誰留下。特殊考驗的內容很單一:挑戰北山羊的頭羊!
北山羊的公羊一般都120多斤重,最大的重達240斤,如小牛一般。公羊長著一對帶箍的大犄角,最長的可達1.47米。羊犄角彎彎地朝向背后,像一對鋼鞭,十分威風。公羊好斗,為了爭奪配偶它們必須經過拼殺決一勝負。拼斗時后腿站立,前腿提在身前,然后迅速撲下身體朝著對手一頭撞去,這一撞之力不下千斤。每當這時,山上山下到處是砰砰地碰撞聲。頭羊喜歡站在雪山或者冰川之下的陡峭山巔俯瞰著山下。爭奪頭羊的決斗,必須在這樣的陡峭山巔舉行。
公豹想成為“雪妮”的入贅女婿,就必須到高山之巔去挑戰公羊。可是一連三年,它的如意郎君都被頭羊抵下了懸崖,摔得粉身碎骨。“雪妮”親眼看到,它的如意郎君一只被挑到了懸崖之下,一只被閃下了絕壁,最心愛的一只公豹在即將勝利的最后時刻,卻被站在懸崖峭壁上的公羊直立起身體猛力一撞,一頭撞下了萬丈深淵。從此,“雪妮”專門喜歡吃公羊肉。
無數次的生死教訓后,雪豹對北山羊不再是必須捕食,而是報仇雪恨。“雪妮”總結出一整套報復北山羊的戰術。
第一,要在每天的黃昏時刻捕食北山羊。此時,雪豹的身體和精神都是最佳狀態。而北山羊尋食一天,已經疲勞。
第二,捕捉北山羊不能打追擊戰,要打伏擊戰。因為北山羊在懸崖峭壁上的逃跑速度讓雪豹望塵莫及。所以雪豹必須選擇好伏擊地點,充分利用暮色蒼茫時雪豹毛皮和亂石峭壁顏色相同時隱蔽。待到北山羊路過時,突然襲擊。若一擊不中立刻撤退,千萬不可追趕。
第三,堅持突襲,不搞公開拼斗。雪豹一旦發現了北山羊,要立即隱蔽,等待它們慢慢來到跟前時再暴起突襲。一定要有耐心。等它個三兩個小時又算得了什么?如果北山羊慢慢離開越走越遠,要學會匍匐前進,趴到石頭縫隙中一點點往前挪動。要在北山羊面前變成一塊移動的石頭。臨到近前,這石頭再暴起捕捉,十拿九穩。
“雪妮”常常和北山羊在高山之上不期而遇,頗有王者之風。它會對羊們脈脈含情地注視一陣,主動扭頭慢慢走開。
這讓北山羊都誤認為“雪妮”從來不吃羊!因為“雪妮”也從來沒有在遭遇的北山羊面前咆哮發威,暴起攻擊或者閃電追擊。這讓北山羊們又認為它生性懦弱,膽小怕事。所以,羊們在她面前則有些得寸進尺,甚至故意挑釁。只有頭羊站在高高的山巔上,對“雪妮”保持著高度警惕。它用宏亮的啼叫告誡羊們切莫靠近它,趕快離開它。你們的安全之地在懸崖峭壁,而不是山巔和緩坡!切記:雪豹從來不吃素!
“雪妮”常常慨嘆:“既生亮何生瑜”——既然老天爺生了聰明的“雪妮”,為什么又要生下智慧的頭羊呢!頭羊曾多次向“雪妮”下戰書:請雪山之王和我在高山之巔或者懸崖峭壁上決斗一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雪妮”沒有應戰。它表現得很冷漠,仿佛不屑于和頭羊一戰,實際上它根本不想過早地和頭羊一起摔下懸崖同歸于盡。它暗中演習過多次設想過多次,只能在最后的時刻,咬住頭羊的脖子,和它同歸于盡。但不是現在。
正如草原上有狼,狼要吃羊,但羊永遠離不開草原一樣;正如非洲草原有獅有豹,但羚羊角馬斑馬野牛等草食動物不會離開非洲草原一樣。北山羊也絕對不會因為雪豹是高山霸主就離開高山懸崖。同樣,雪豹也不會因為北山羊比著其他草食類動物難以獵捕而離開高山懸崖。它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你死我活,互相依存的共生關系。
雪豹因為獵捕北山羊而鍛煉得越來越靈巧,成為真正的攀登大王。而北山羊也因為雪豹的追殺而變得更加善于逃跑,身體更加強健。那些老弱病殘,都被雪豹替它們清理出了族群。那些懶惰的,病弱的,懦弱的,都在雪豹的追捕下變得更加矯健和靈巧。
這就是雪豹和北山羊的世界。(作者簡介:王天祥,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