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和襲人
劉姥姥是一個農村的老寡婦,在前八十回中兩次進入公門侯府,都是滿載而歸。其中固然有賈府上層有“惜老憐貧”之心的緣故,對待窮親戚不是十分刻薄,也有著劉姥姥自身的因素,她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一個原則--不拉硬屎。這個原則說起來簡單,這要人做起來,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若要想著成事,非要從頭到尾貫徹不可,要有深刻體會,得認認真真讀一讀劉姥姥兩進大觀園,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劉姥姥的處境,方才能領悟其中奧妙。
劉姥姥到賈府打抽豐
世界上拉硬屎的人多的很,多是得不到實惠的。劉姥姥一出場的時候,她的境遇不算太好,一個是老伴去世了,二一個是沒有兒子養老,自己種了兩畝地養活自己。她只有一個閨女嫁給了王狗兒,王狗兒家原先還有點資本,但是此時不行了,也靠務農過活,家計艱難。王狗兒因為老婆還要干活,兩個孩子沒有人看著,就把劉姥姥接過來一起住。
這個時候,劉姥姥沒有計較什么。大家可能說:這個有什么可計較的?世上還真有這樣計較的人,覺得女婿不是真正要孝順自己,只不過要讓自己給他們看孩子罷了。我不受這個氣,愛誰看誰看!我個當姥姥的,還給你們家看孩子!當我是傭人?我還有兩畝地呢,又不是沒有吃的,用得著去你們家看你們臉色?即便是去了看孩子,也是要擺一下岳母的威嚴的,這個活我不干,那個活我不摸,我就來看孩子。別人家請保姆還有二兩銀子呢,我用不著給你們干活。這樣的態度就是在拉硬屎了,大家都不容易的,你自己一個老太太在家里過日子怪孤單的,萬一有個病啊災啊的,連個做飯的都沒有。那邊女婿家也艱難,不看女婿,也得心疼心疼閨女,又得干活又得看孩子。誰不承望女兒家是個富貴的,自己去享受?只不過自己沒有那個福罷了。走到哪里說哪里的話,現在這種情況,兩家在一起幫襯,就比先前好一些,就是帕累托改進了。劉姥姥沒有剛硬的脾氣,她是“遂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還沒有開始寫正文,我們就應該感受到劉姥姥是個什么樣的人。不由對老太太升起幾分好感來。
這年冬初,王狗兒家實在揭不開鍋了,他的思想覺悟就沒有劉姥姥高,窮困了,不想辦法,就拿著家里人撒氣,此處不應該。雖然說出理由來,家人能理解,許也能包容,但是于事無補,大丈夫恥之。劉姥姥就給他做做思想工作,并且指出來:“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拿去罷了?!?/strong>可能是話語中戳中了王狗兒的軟肋,他還有些惱起來,跟劉姥姥抬杠。可見這個人平日里拉硬屎拉慣了的,不認個好歹了。
劉姥姥不跟他一般見識,“話是攔路虎,衣是瘆人毛”,她定要把話說開了的,一定要開導開導這個女婿才行:
“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靠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機會來。當日你們原是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的,二十年前,他們看承你們還好;如今自然是你們拉硬屎,不肯去親近他,故疏遠起來。想當初我和女兒還去過一遭。他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現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聽得說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如今王府雖升了邊任,只怕這二姑太太還認得咱們。你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只要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p>
劉姥姥是堅韌的
在這里,劉姥姥向女婿傳授了自己的法寶--不拉硬屎,話雖然粗鄙,但是這個娑婆世界的至理。王狗兒之所以不再和金陵王家繼續來往,就是太過于要強了,不知道變通。原先祖上當著官,還知道巴結金陵王家,他父親輩,沒有官職了,怕人家小看他們,說話言語對自己硬氣起來,自家受不了別人的勢利,就不再交往了。但事實上金陵王家也并沒有做過分的事,“看承他們還好”,王狗兒自己不肯“俯就”,就斷了往來。
人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但也得看自家的情況,雖然原來連過宗,可是現在王狗兒家敗落了,金陵王家如日中天,也不能讓他們來巴結王狗兒吧。人們常常批判勢利眼,但是想想“勢利原是人之常情”,那種不勢利的固然可貴,是仁人君子,值得贊揚,當不能以此期望常人,但能念舊情,許舊人巴結,舊人能用得上,就愿意給他個機會,就是大善人了。若人人都是這個狀態,也算是大同世界了。那些達官貴人平日里,過來巴結的人挑著撿著接待還接待不過來,哪能再俯就去巴結落了勢的窮親戚呢?王狗兒這樣期待金陵王家主動過來照顧自己,而不是前去巴結,這就是沒有認清形勢,拉硬屎了。
王熙鳳
金陵王家雖然富貴,但是他們家也用的上人,出去辦事,不能每件都自己動手吧,若有實誠親戚,哪有不用的道理?自己認清形勢,前去巴結,謀個差事,勤勤懇懇地給親戚做事,實際是幫著他了。金陵王家的丫頭一個月還有二兩的月錢,給出去辦差的人還能少了?怎么地不比在家里種地強?何況一旦在外有差事,除了月錢,哪里不有點外快?你當賴大家的這些個有錢有勢的老仆人,都是靠自己攢工資攢出來的?給貴人辦差若比種地還差,貴人以后還有人用么?貴人們使的都是人尖子,收入不好誰去干啊。金陵王家給王狗兒家留著這個機會,那就是天大的恩情了,你還計較個什么?人家不疏遠你倒還罷了,你一個窮的還疏遠人家有錢有勢的!你這不是拉硬屎是什么?
王夫人在兒女教育上有短處,大節還不錯
況且,王家二小姐--現在的王夫人,“著實響快,會待人,不拿大”,“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惜老”,這樣的人家還不緊著巴結?你不愁吃不愁喝,到也行,現在鍋都揭不開了,還講究那個自尊心?你自尊心能當飯吃?就是為了老婆孩子,舍下臉去巴結也不丟人。這話說的市儈,卻都是過活的道理。也沒見王狗兒不吃劉姥姥要回來的錢餓死的,等肉端到眼前了,錢攥在手里了,也吃的活急,還得多喝兩盅酒呢。
所幸這個王狗兒不是個死芯子,怎么點都不著,一聽著有門兒、有錢兒,心里就活動了,這還不錯,“聽人勸吃飽飯”。只是道理明白,自己一時做不來,就攛掇提議者劉姥姥去,再就是劉姥姥見過王夫人,成功幾率大一些。劉姥姥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這種打抽豐的事畢竟不體面,誰就愿意伸臉給人家打的,若劉姥姥一開始就同意,那她天生性情如此,沒臉沒皮,也不是特意的讓人敬了。她是個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有自尊,但是最后她為了家計,戰勝了自尊心,這就比我們沒有戰勝的強百倍了,我們看看這里,再比比自己,就要想想該怎么辦了。
王狗兒聽進岳母的話了,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他在榮國府還有關系可以利用,就是陪房周瑞,之前他自己給周瑞家出過力,人和人都是相互的,許他能幫得上忙。并且讓劉姥姥帶著孫子板兒一起去,可以博得同情,增加成功幾率。
有些人不吃虧的,實際上卻處處吃虧
話到這里,還有另一種可能。論起丈母娘的理來,馬上就能火冒三丈:哦,你一個男人沒有本事養家,就知道喝酒罵老婆。我給你指條路,你又支使我去!我整天給你看孩子還不算,還要給你去要錢使,你當我是什么了?我閨女怎么這么倒霉,找了這么個活王八!說罷坐在炕頭上,拍著大腿,罵將起來。罵一陣兒,歇一陣,喝口水接著罵,越罵越委屈,后竟哭喪起來,“老頭子哎,你咋死的這么早啊……”。這個事兒這樣辦,就黃了,過幾天越想越氣,所性打包袱回家了,自己一肚子,還覺得自己蠻有志氣,我能養活自己,憑什么受你們的氣!這樣兩家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
狗兒一時別不過勁來,不能全指望他,劉姥姥聽了他說的可以去找周瑞,知道狗兒不肯自去的,自己閨女還年輕,出去打抽豐不老合適的,就只有自己去了。若自己不去,認自己的道理,確實自己也有充分的理由不去,但是這樣事情就無法解決,就成了自己所說的拉硬屎了。為了自己閨女、外孫,自己承擔這個責任,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吃點虧是可以的,這樣這個問題就不是個死結了。而且劉姥姥很看的開:哪怕要不著錢,去見見世面也好。這樣家人、自己都沒有心理負擔。這就是變通了。
倒還是舍著我這副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拿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劉姥姥這樣一說,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全家說笑了一回,氣氛就和諧起來,后來劉姥姥一出道,就整來二十兩銀子,二進大觀園更是得了一副家底,從此王狗兒家過上了小康生活,這就是家和萬事興。
讓人不吃虧的
我們說這個事,并不是說老人就一定要讓步,但一個家庭中總要有一個擔待的,若一開始王狗兒肯聽劉姥姥的話,去找周瑞巴結,謀個差事,這個家也就起來了,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在這個故事中,劉姥姥容了閨女女婿,我們要給劉姥姥點個贊。
周瑞家的
上面說的只是個開始,事情還沒有辦呢,后面的事情多的很,需要更大的忍耐力。
劉姥姥帶著板兒出來,找到賈府,在門口就遇到了麻煩。賈府的門子看著就不好惹,挺胸疊肚,咋咋呼呼的,劉姥姥小心翼翼地(彳貞)上來,賠著小心地說:“太爺們納福”。老太太七十多歲了,這些門子也頂多二三十歲,還得叫他們太爺,沒辦法有事求著人,姿態就要低,這里不能講自己的理。這些門子拿進門禮拿慣了的,怎么會平白無故替這么個窮老婆子跑腿找周瑞。萬一周瑞不愿意見她,自己白跑腿了不說,還挨周瑞一頓呲噠,就叫劉姥姥“遠遠的那墻角下等著,一會子他們家有人就出來”,這完全是推脫之詞,周瑞家的人什么時候出來還不一定呢。可能正是劉姥姥開始時,謙卑到地上的姿態,沒有叫人生厭惡,里面有個年長的較慈心不愿如此欺老,為她指點了周瑞家的住址,叫她往后門去問。倘若劉姥姥在此處的態度有一點不恭順,老門子也不會管她。若是劉姥姥一聽門子們在敷衍自己,上來了倔強勁頭,拂袖而去,這事也就沒有后來了。劉姥姥都忍下來了。天助自助者,此之謂也。
劉姥姥
到了后門上也不知道哪一個是周瑞的家哎,還得問人。周圍就是小孩,現在我們問小孩事情的時候,一般都說小朋友怎么怎么樣,是大人對小孩的。劉姥姥怎么問呢:“我問哥兒一聲,有個周大娘,可在家么?”,對小孩也稱哥兒,小孩自然也是高興,親帶她去了周瑞家,這樣才見到了周瑞的娘子。
周瑞家的比劉姥姥年輕的多,劉姥姥也不倚老賣老,開口就叫“周嫂子”。可幸“在今世,周瑞婦算是個情懷不忘的正人(脂硯齋語)”。她沒難為劉姥姥,雖然說話語氣中,有些“顯弄”體面的意思,你能挑人家這種理?
周瑞家的帶劉姥姥去見王熙鳳,王熙鳳一開始不知道劉姥姥的底細,口上客氣,但是王夫人不給示下,她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拿了半天的大,劉姥姥以為是沒有的,心里緊張的不行,后來又給了二十兩,劉姥姥又喜的渾身發癢。對王熙鳳千恩萬謝,還拿出銀子給周瑞家的。出來之后,周瑞家的埋怨過劉姥姥說話太粗鄙,不應該稱板兒是王熙鳳的侄兒。要是心眼小,此時也要惱,埋怨大家門里怎么那么多忌諱,一定是瞧不起自己來打抽豐,才這樣的,心里面生了怨,發誓以后再也不來了,如此忘恩而思小怨者,世上盡有,大家也有遇到過吧。若是這樣想,事情的根苗到此就絕了,也就沒有以后了。然而劉姥姥卻沒有,既然受了榮國府的好處,那還去計較那些,不但是口頭上千恩萬謝,心里也是感恩戴德,這才有了三十九回,劉姥姥帶著“頭一起摘下來的蔬菜瓜果”,前來賈府“孝敬”,她第二次來并沒有打抽豐的意思,結果卻滿載而歸,這個是感恩帶來的“生生不息”,這里面并非是虛幻的因果,而是現實中存在的邏輯。
劉姥姥簪花
劉姥姥最濃彩重墨的一筆就屬二進榮國府了,表面上看著劉姥姥是個滑稽不穩重的老婆子,但這絕對不是她的本性。
第二次她到大觀園來,是帶著東西來報恩的,但在賈府的人的眼睛里,她有個標簽:打抽豐的劉姥姥。這也是人之常情,劉姥姥見平兒來了,忙上來施禮解釋,我這次來是來孝敬的,還說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就是為了避免叫賈府的人覺得自己是打抽豐的。在下面的談話間,劉姥姥一再強調,今天晚上要在城門關閉之前家去。為什么劉姥姥要這樣說,就是因為她也有強烈的自尊心!不愿意被人當成要飯的,以往年成不好,過不下日子了,才舍了老臉來求賈府,但是劉姥姥不是那些指望巴結富貴,只知道占便宜的篾片相公。等我有了富余,我就來回報你,雖然這些東西不值二十兩銀子,但也算我們的“窮心”,這叫真有骨氣!
第二次進賈府,是平兒和周瑞家的先接待的
但賈母下話了,要見劉姥姥,平兒沒有放她走的道理。劉姥姥這才只能隨了平兒和周瑞家的,到了賈母所在,這一切都是出乎劉姥姥意料的,下面的事只能是劉姥姥的權變。
賈母是個惜老憐貧的,劉姥姥在賈母處沒有受多少委屈,只是陪著小心說話。就這樣還出了個岔子,劉姥姥講故事,剛剛提到柴火,賈家南院的馬棚著了火。這個事跟劉姥姥無關,但當時的人迷信啊,你說了,就是你不吉利。劉姥姥也很尷尬,但現在計較不得這個了,她一轉又講了一個生聰明伶俐的大胖小子的故事。這個故事跟信佛的王夫人死了賈珠,后來又生了寶玉,極為相似,里面的老奶奶也是九十多歲的高壽,合了賈母和王夫人的心事,抓住了她們的注意力,都聽住了。真是好險。
趙麗蓉版的劉姥姥
第二天賈母帶劉姥姥游玩大觀園,碧月捧來一盤菊花,賈母挑了一支大紅的簪在鬢上,叫劉姥姥也來帶花。老太太是好意,鳳姐是個狹促鬼,橫七豎八地給劉姥姥插了一頭,雖說是逗老太太開心,也不是誰都愿意的。這等于強行給劉姥姥安排了一個丑角的位置。劉姥姥立刻就接招了,看著大家高興,也不掃興,順桿子爬地說:“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因為接的如此自然,讓看客們都覺得劉姥姥就是這樣滑稽的人,忽略了她其實是一個年高的女士,她也有自尊心,在一進大觀園跟王熙鳳提家里艱難時,也是“未語先飛紅的臉”,脂硯齋在此批:“老嫗有忍恥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寫,且為求親、靠友下一棒喝。”誰都有自我意識的,不是覺得賈府對自己有恩,她愿意受這樣的戲弄?其他人覺得不好,對劉姥姥半開玩笑地說:“你還不拔下來,摔到他(王熙鳳)臉上?”接著劉姥姥說了句實話:“我雖然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劉姥姥也有年輕的時候,她也很愛美,愛化妝、愛插花,她愛化妝和插花可不是為了給自己扮丑,而是把自己往好看里捯飭的。若劉姥姥年輕時是個要好的,就愛素雅的妝容,還有個照片留下,看著人淡如菊,此時再有這個情節,豈不是悲從中來?但是劉姥姥應付的非常自然,沒有掃大家的興。我記得有一年一個男演員因為地方習俗不同,見到一位南方的女主持人打招呼,用了一句:臭不要臉滴,想死我了。結果兩個人鬧得非要公開道歉的地步了,這就是一個相反的例子。
劉姥姥的生活文化內容和大觀園中的文化氛圍是天壤之別,但是她從頭到尾都在努力迎合小姐太太們。這種迎合完全是一種善意的,與巴結而想占便宜的篾片不同,但是真正理解她苦心的人不多,不免白眼相待。要是我們自己自尊心強的,不免寒了心,沒有了興致,可劉姥姥沒有,她絕不拉硬屎,絕不破壞氣氛,使這次游大觀園的人們都盡了興。
惜春的性子真冷
賈母問劉姥姥大觀園好不好?劉姥姥立刻說比畫上的還好。賈母就順嘴一說,惜春會畫畫。劉姥姥立刻“喜的跑過來,拉著迎春”夸贊一番。結果迎春沒有吱聲,這是一次尷尬。
去瀟湘館,怕賈母和小姐們臟了鞋,劉姥姥自己走泥地,讓出路來給賈府眷屬走,結果自己摔了一跤,丫鬟們只顧著笑,也不去扶一把。還是賈母關心她,問她摔疼了沒有。劉姥姥沒有計較。
進了瀟湘館,劉姥姥夸黛玉的書房比上等的書房還好,可能是比喻的不恰當?林黛玉沒有搭茬,又是一次尷尬。
賈母談論軟羅煙的時候,劉姥姥一句話也沒有說
接下來賈母和眷屬們談論起“軟羅煙”來,這個場面就好像一群名媛守著一個山溝溝出來的女孩眼前議論著名設計師定做的時裝,名牌包包,還凈整些專業名詞。聽得劉姥姥一整頁的篇幅不敢插話,就怕露怯,越發叫賈家的人看不起。這里劉姥姥話這樣少,只是贊嘆了賈府的奢靡,居然有這樣好的料子糊窗戶,一則反映了劉姥姥確實是有自尊心的,二則,劉姥姥也發覺了,賈母在這里有炫富的意圖,她趕緊奉承賈家的富貴,結果賈母索性送了劉姥姥兩匹。賈府人總體上是“惜老憐貧”的,但由于貧富差異太大,小一輩的人還不能真正做到,不免做了很多不合適的事,這是富家的弊病。
鴛鴦也是聰明過頭了
在秋爽齋擺宴時,賈母貼身大丫鬟鴛鴦太聰明了,她覺得劉姥姥這次來的動機不純,和王熙鳳一起想著戲弄她一番。上餐具的時候,故意給她沉重的象牙鑲金的筷子,分菜的時候,故意給她鴿子蛋。惹得劉姥姥出了一頓洋相。大家當劉姥姥真的不認識鴿子蛋?要知道,劉姥姥一出場的時候,她的人設就是“久經世代的老寡婦”,她家就住在都城附近,都城以前玩鴿子的人那么多,作為郊區人,她不知道鴿子的可能性很小。明明知道是別人耍笑自己,自己順著形勢來,事情不難,難在心態轉換。吃飯的時候,王熙鳳過來對劉姥姥說,要她別多心。劉姥姥就說了:
“姑娘說那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
鴛鴦和王熙鳳的意圖,劉姥姥早就了然于心了,鴛鴦才多大?給劉姥姥玩心眼?她還嫩點。不過是劉姥姥容她們罷了。這樣一比較下來,可笑的倒成了鴛鴦和王熙鳳了,可見是不能小看人的,“寧讓我容人,莫讓人容我”。yanke
賈府宴客多少有點驕矜
在綴錦閣二宴劉姥姥,王熙鳳先是賣弄富貴,給劉姥姥介紹茄鲞的繁瑣做法。若是有一等人,是不準別人賣弄的,即便自己不如他家富貴,也不能叫他在話頭上占了風光去,必然是自己家也有的,即便自己家沒有,也有自家親戚有更好的。劉姥姥不是這樣的人,她看出王熙鳳愛慕虛榮(她老這樣,什么好東西她們王家是必有的),就順著她的話說,還得再吃一口,也嘗不出來。那個茄子再怎么做,我也認得出來的,何況劉姥姥。但是王熙鳳有賣弄之心,不如捧著她說唄,都想林黛玉那樣,還不惱了親戚?這個我們要向劉姥姥學,世上有喜奉承的人,不如奉承她幾句,“若是毛驢想要一條褲子,給它就是了”。何苦與她爭氣,惱亂于她。
鴛鴦要灌劉姥姥酒,劉姥姥是看出來了,她是沒有真醉的,知道這個酒不能這樣實誠地喝了,要是真喝了,那豈不是要了老命了,劉姥姥很懂得保護自己,并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一個勁地央求鴛鴦,其實是在等賈母和王夫人等長輩解圍。大家也怕出事,讓她只喝一杯,她并沒有像電視中那般牛飲海喝,原文中是“一面說笑,一面慢慢地吃完了酒”,喝了酒發現這個酒勁頭不小,上頭了,為了避免自己失態,她玩賞起那只黃楊木杯來,這種情形,許我們中也有人經歷過的,她一直在保護自己。卻與賈府人的嘲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賈母命奏樂,此時劉姥姥才有點失控,跟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這是她天性如此,并非人來瘋。此處又寫了一個人,就是黛玉,這些事跟她沒有關系的,其他姐妹不過是到笑處附和一笑,但是林黛玉卻在此出言譏諷:“當日圣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strong>呵呵,真是聰明伶俐的林妹妹。
林黛玉到現在也沒改她的性子
在攏翠庵,劉姥姥又被個天生孤僻的妙玉鄙視,還好她沒當著劉姥姥的面說,并且事后給了劉姥姥那個成窯杯,算她一點善行。
劉姥姥一直沒有計較自己的尊嚴,她也沒有通過反抗、甩臉子來維護自己,這都符合她的基本邏輯。王熙鳳這樣捉弄她,她也不惱,慢慢王熙鳳心里就有些過意不去了,不由跟劉姥姥略微親密起來。王熙鳳跟劉姥姥談論獨生女兒的事,就是她放下架子的表現。而且王熙鳳還真的聽了劉姥姥的建議,用了巧哥兒這個名字。并且給劉姥姥準備了豐厚的禮物。
性情寬緩才好
這是大家門中用人的格式,必然要辱一辱你,才能交往的。否則做起事來,萬一是個不能忍一時的人,久后必然壞大事。劉姥姥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貫徹了她教訓女婿的致勝寶典:不拉硬屎。把自己的尊嚴放在一邊,認清形勢,以成就老板的事情為主要目的,讓賈母痛痛快快地笑了一場,賈家也不是吝嗇的人,好好地打發了劉姥姥。劉姥姥第二次來,并非要打抽豐,但是卻得了比第一次還多,也源于她為賈家做出了她能做出的貢獻,雖然沒有要錢,賈家也回報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