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南太行的第一晚—武家灣的一夜睡得香甜。
早上不到6點,被窗外雞叫聲驚醒。
洗漱完畢,踱到民宿外呼吸了一下新鮮的空氣。
潺潺溪流,和著清脆的鳥鳴聲劃過寂靜天空,聲聲入耳。
四周蔥郁的山峰罩著一層薄薄的晨霧, 朦朧縹緲。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武家灣的清晨有說不出的靈動與詩意。
早餐后,收拾好行囊,坐上小車繼續往太行山深處駛去,很快到了這次我們正式徒步的起點——榆樹灣村。
這個小村子坐落于極其陡峭的山勢之間,也很美麗,但我們忙著準備戶外行裝,沒有時間欣賞。手套、防曬、手杖等全副武裝好后,開始攀爬著名的北扒絕梯——這次我們戶外徒步的重點內容。
這次徒步的大致路線就是:北扒絕——七星潭——紅豆峽——抱犢村——八里溝。
據說這個路線最前面還有一個極其經典的戶外驢友打卡地——十八缸。
有詩曰:缸缸有水顯波痕,缸缸相連缸套缸。天嵌地造漩渦狀,少見溪水沖成缸。引繩攀爬盡驚險,別有苦樂與君享。
我們這次沒有去十八缸,因為很難爬,隊伍里有老有小。
十八缸,顧名思義,18個大缸,經雨水常年沖刷侵蝕而成的18個大坑。
我在網上找了幾張圖,過了一下眼癮,的確很難爬。
18缸那獨特、神秘的石臼天坑奇景
確實很難爬,沒去也好
18缸的路
正式攀爬了。一開始,道路雖然崎嶇不平,卻并不危險。懷著對未知美景的期待和興奮,我們個個豪情萬丈,誓要征服這個傳說中艱險難爬的北扒絕梯。
剛開始的路,雖然崎嶇不平,卻不驚險。
怪石擋路,越來越難走了。
女驢友在男驢友幫助下爬上去了
攀爬中驀然回首,山峰參天,樹木如蔭
南太行有幾道高數百米綿延幾十公里的絕壁,形成了壁立千仞的地貌特征,當地方言稱之為“絕”,爬上這些絕壁的道路叫做“扒絕梯”,必須手腳并用的扒。
南太行有南、北扒絕梯,從前是山上山下人家的交通要道。天梯位于懸崖峭壁之上,曲折上行,險峻艱難。
我們這次走的就是北扒絕梯,據說難度險度遠高于南梯,號稱南太行最長最險的天梯,有只能上不能下之說,整條線路基本都是在懸崖上艱難行走,下面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時刻需要小心警惕,步步驚心,因為極其驚險刺激,被驢友稱為南太行頂級線路之一。
北扒絕梯的路線示意圖
“北扒絕梯”這種路的典型樣子
垂直崖壁,必須手腳并用
一側就是萬丈深淵,攀爬過程中不敢往下看,絕梯名副其實
道路越來越陡峭了。一側就是萬丈深淵,攀爬過程中不敢往下看,有的地方甚至兩側都是萬丈深淵,恐高者更是想都不要想來了。
這條天梯修建于大清同治四年,其間因為兇險險峻,本來已年久失修少有人走,卻因為近年來戶外驢友的不斷到來,走的人又多了起來。
絕梯名副其實。上北扒梯需要的不僅是勇氣和毅力,還有體力。
繼續拔高中,終于爬到了一個平臺上,休息一下。極目遠望,風景越來越開闊大氣。抬頭,巍峨屹立的山峰近在眼前,觸手可及;低頭,一條干涸的河流穿過谷底,在蒼翠的群山中蜿蜒穿行。
想來雨季應該很美。
俯瞰山下
腳踏涼鞋,爬絕壁,笑傲山水的領隊雄姿
氣喘吁吁中堅持前行,用盡洪荒之力,終于把我這一百多斤,拔高到了850米后,北扒絕梯被我們踏在了腳下。
緊接著來到了一處嵌在半山腰上緊貼絕壁的羊腸小路上,緊貼著崖壁,小心翼翼的前行。
放眼望去,馬圪當大峽谷風光盡收眼底。
一側是直插云霄的絕壁,一側是萬丈深淵的懸崖。峰頂與溝底的直線落差已經達到近千米。
兩側的山壁或筆直如削、壁立千仞,或嶙峋嵯峨、犬牙交錯,或奇峰突起、鶴立雞群,隨著道路的曲折前行,步移景異,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馬圪當大峽谷,也叫陵川大峽谷,是太行山最深的一條峽谷,也是山西最雄偉最美麗的峽谷之一,走過的每一步都會讓你對大自然產生震撼、敬畏與膜拜。
在太行山眾多養在深山人未識的壯美風景中,馬圪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富吸引力但又完全處于原始自然狀態的一條線路。
高大高峰連綿的峽谷,形成一幅山水畫
如詩如畫的山水畫
暮色蒼茫看勁松,無限風光在險峰。當著這雄壯絕美的風景出現眼前,頓時覺得一切勞累都值得了。
此時此刻,有如置身于懸崖峭壁的十面埋伏之中。強烈的視覺沖擊,不斷地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體驗。此時此刻,什么名利爭斗、喧囂煩擾都不愿去想。靈魂得以凈化,塵世雜念頓消。
在大自然面前,人有時渺小的只能用“滄海一黍”來形容。
只有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因驚險,刺激,才會回味無窮。
這里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幾億年的地殼運動,將這里變成了綿延八百里的巍巍太行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把一座雄偉壯麗、大氣磅礴的大山硬生生的切割成幾十道縱橫交錯的大峽谷,在崇山峻嶺間隱藏著無數神秘奇麗的地下奇觀。
極目遠舒,到處都是幾十米或幾百米高的刀劈斧削般的懸崖峭壁,以及幽深的峽谷和千曲百撓的曲流。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大自然在這里造就了一個層戀疊嶂、山嶺連綿,群峰爭奇、懸崖絕壁,花草芬芳,林木濃翠,云海飄渺、山高水長的人間仙境。
早上的云海(圖片借用)
在艱難的攀爬中,終于到了山頂。山頂地勢平坦開闊,天高云淡,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山上有一處村民廢棄的石頭房子,古樸拙雅,院子里種了很多梨樹和杏樹。我們在這里稍作休息,恢復一下體力。
在這個清靜高遠之地,我們想象著那曾經在這里生活的村民過著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廢棄的農房
完整的小院,仿佛主人剛剛搬走
中午我們到達了一處專為驢友提供吃住休息的驛站,手搟臊子面管夠,驢友們跋涉了一上午,體力透支,早就餓壞了,好一頓猛吃。
記得去年到八泉峽吃的刀削面,10人一桌,吃了4大盆刀削面還沒吃飽,店家都驚呆了,見識了山東人的飯量確實大,通常一桌3盆就夠了。
不知道這次老板有沒有震驚?
吃完后到樓上小憩了一會,待體力恢復,然后繼續前行。
前面就是“七星潭”峽谷了,起名源于峽谷中有七個水潭。現在還沒進入雨季,峽谷里水很少,現在只有細細的水流。
向里走,峽谷收縮變窄,地勢越走越險峻陡峭,斷層越來越多,可以想見雨季飛瀑的奇景。
干涸的谷底
回音壁
其中的一個水潭
斷層上的懸梯
路邊懸崖上盛開的幾簇白色的小花見證了我們匆匆的腳步
懸崖倒垂的野花迎風招展
太行山里的野生大百合花
從七星潭出來后,來到了一處大峽谷中,長長的懸空扶梯讓我覺得似曾相識。
這不是紅豆杉大峽谷嗎?我去年已經來過了。
沒有這個長扶梯,很難下來
紅豆峽全長32公里,深幽奇險兩側絕壁如削,谷內暖溫濕潤。
20公里的谷段內拐了25道彎,兩側生長著數萬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樹,
紅豆杉是一種珍惜藥材,可以治療癌癥。紅豆峽也成為北方唯一的紅豆杉生長地。
我們這次走的只是其中的一段谷底。旱季雨水少,谷底干涸,怪石嶙峋,很是難走。我們在石頭上跳躍前行。
谷底幽深清涼,神秘安靜。置身谷底,抬頭仰望一線藍天和氣勢逼人的山峰,巨大的落差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谷底的潭水碧綠清澈
拖著沉重的雙腿,穿過了紅豆峽崎嶇的谷底,又蹣跚走了2個小時后,終于到了今晚的住宿地——抱犢村。(下回講)
今天在崎嶇難行的山路上拔高850米,下潛600多米,徒步30多里,對平時運動量不多的我來說,已經破記錄了。
雖然很累,但真的是收獲很多。
跟旅游相比,戶外徒步的樂趣就在于,你可以跟山水親密接觸,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風景,體驗大多數人未曾體會的酸甜苦辣。
深入那充滿挑戰性的未知戶外,還會使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甚至是突破自己。
走進自然,傾聽內心。感悟自然之美,盡情釋放自我。
四時如花,自然在心。花開有時,自在無歇。
生命美麗而精彩!一些美好,需懷著一顆安靜恬淡之心方可體會。
讓我們相互溫暖,珍惜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穿越多姿的生命軌跡,跨越不同的心路歷程。
人生乃一場修心之旅程,去繁化簡才能返璞歸真。非人生如此,天下物皆然。
入世亦或是出世皆是一種境界,其中滋味需要獨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