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系統的學習前,先讓我們更好的來了解一些透視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透視?
“透視”一詞源于拉丁文“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繪物體的空間關系的方法或技術。“透視”創造了看清世界的新方法,也教會我們如何在二維平面圖上展示三維的深度,通過它還可以制造空間幻象的想象能力。
2.【透視的歷史】
人類對透視原理的認可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透視作為數學和幾何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出現,對透視的科學研究開始于14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完成于18世紀中葉,透視學幾乎經歷了從萌芽到盛期的整個文藝復興時期。
古希臘畫家阿哥塔爾庫斯畫的布景畫,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透視畫;英國藝術史學者貢布里希認為,古希臘繪畫末期最大的發現就是透視縮短法,縮短法在當時的瓶畫中可以顯現。
首先人們是出于本能地運用了透視法,14到18世紀文藝復興的口號響徹了文學、戲劇、美術、雕塑、建筑等各個領域,這一時期是西方文明史上極為重要的階段,為了復興古典繪畫,再現視覺真實,出現了大批的藝術家研究探索透視規律。
14世紀以前的埃及壁畫和圣母圖
拉斐爾的濕壁畫??畫面明顯可以看出一點透視關系
佛羅倫薩畫派創始人喬托的作品《金門之會》,畫中的建筑不再是簡單的擺設,而是運用透視和明暗法來表現建筑的體積和空間,使建筑承載整幅作品空間的深度。
喬托提出視覺觀察的重要性,引導人們揭示自然內在的規律,開啟了透視法之先河,開辟了走向文藝復興的新路,但卻沒有尋找到科學的透視方法,因此這個時期繪畫中運用的透視并不準確。
3/運用科學知識探索科學的透視法。
馬薩喬的代表作品《納稅錢》,首次運用了單一的焦點透視法,采用特定的光源投射到物體上,使物體產生明顯的明暗層次,進而形成一定的立體感。馬薩喬在繪畫中運用的空氣透視法,表現縱深的三維空間感。
佛羅倫薩畫派的弗蘭切斯卡,是一個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畫家。他相信科學的透視是繪畫的基礎,在阿爾伯蒂的理論影響下,弗蘭切斯卡窮其畢生精力研究繪畫中的透視。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少不了透視,并且具有系統研究特殊學的著作。
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鞭打基督》
4/【文藝復興時期對透視法的新發展】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技法在繪畫中運用達到了另一個高峰,藝術家們通過運用透視組織畫面不再局限于平面中,表現三維空間的縱深感和惟妙惟肖的真實感,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形式之美。大部分畫家追求嚴謹的結構形式美,使畫面產生平靜、穩定的效果,趨向簡化完善的境界,適應了古典主義時期的審美趣味。
《哀悼基督》波提切利
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采用【焦點透視法】,當時焦點透視法屬于創作實踐的最初范例。
5/【透視的基本規律】
透視的基本規律就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的【近大遠小、近實遠虛】
比如說我們圖中的電線桿,高度相同的電線桿,在透視的影響下,近處的更長遠處的更短,形成了近大遠小的空間關系??
6/【視點與視平線】
人觀察物體的時候通常會有三種情況:俯視的情況、平視的情況以及仰視的情況。
達芬奇曾說:“Perspective is to painting what the bridle is to the horse, the rudder to a ship.”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透視之于繪畫就相當于韁繩之于馬匹或船舵之于船只”。
那我們就來試著解讀一下達芬奇大師的這句話
首先,透視對于繪畫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骨架。
其次,我們所用的透視,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幫助我們畫出更接近于事物在真實世界的本來面貌的畫的工具,而這個工具帶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參考、導航作用。也就是說允許你有誤差,允許你進行藝術表現,只要大的方向沒有錯,你畫出來的東西肉眼不會感覺到不舒服,就可以。
我們畫畫,大部分情況是要將一個具有三維空間屬性的場景、物體、人或者想象中的事物表現在二維平面上,并且還要讓看到的人感受到這張畫是有空間感的,有體積感的。
在畫面中想做到這點,必然要借助透視。
我們常見的透視有:
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空氣透視。
是透視中最常見,應用也相對比較廣泛的,也是最簡單的透視。它的定義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畫面中有且只有一個消失點和滅點的畫面,在繪畫中一點透視也叫平行透視。
那么講到這里,這里會引申出兩個相關的詞語,一個是滅點,一個是地平線。
什么是滅點呢?
畫面中兩條或多條平行線線條向遠處地平線伸展至聚合的那個那一點,叫做滅點也叫做消失點。
那什么又是地平線呢?
畫面中地面與天空相交的邊界線就是地平線。
一點透視的應用(文森特·梵高《阿爾勒的臥室》)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兩點透視是透視中最常見應用最多的一種,它的定義,我們可以參考一點透視的定義,簡單的理解為畫面中兩個消失點和滅點的畫面叫做兩點透視。
兩點透視在美術教學中也有一個名字叫做成角透視。如何理解呢?當你的視線正處于觀測一個物體的側面,有一條邊正好在視覺偏中間的位置,那么它一定是成角透視或者說兩點透視。另外,區別于一點透視,兩點透視至少可以看到物體的兩個面最多可以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舉個例子??
描繪這個教堂的內部,我們首先找到地平線和消失點的位置,再進行畫面的表現,這樣就能比較準確的表現出這個教堂內部的結構。
三點透視顧名思義,當畫面中存在三個消失點的時候就是三點透視,其實三點透視是建立在兩點透視的基礎上,由于我們觀測物體的角視角出現仰視或俯視的情況,出現的透視現象。
立方體的仰視和俯視角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近處的花草樹木看起來顏色更為鮮明,遠處的顏色比較灰暗,色彩純度更低。近處顏色暖,遠處顏色冷。這就是空氣透視。如下圖??
有的同學可能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風景畫要把處在前面的物體畫得那么清晰、明暗對比那么強呢?為什么要把后面的物體虛化呢?
這其實是為了體現空間感。這種因為物體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增大而導致的物體清晰度和明暗對比減弱的變化就是消逝透視。
班班也會以實例的形式給大家解讀一些最常用的透視知識
在作畫前我們要對物體的透視進行分析,才能繪畫出較為準確的畫面效果。這對我們更好地理解物體的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視覺上對物體直觀的透視關系是近大遠小和近實遠虛的規律,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看物體的時候,從近向遠看,近處很清晰,越遠越模糊,道路向遠方延伸時越來越窄,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道和兩旁的樹木越往遠處變得越來越小等,其實這便日常生活中的透視現象。
透視現象在轉換到畫面中的直觀感受:
圖中人的手在最前面,人物在很遠的地方,所以表現在畫面中手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一大半位置,遠處的人物還沒有一個人的手指頭高。
當我們觀察眼前的一支筆,然后我們隨著筆的慢慢轉動,我們的視視角發生變化,它原來的是一根線,它垂直我們的視線的時候會變成一個點。
同理觀察一個圓柱體
圓的透視怎么畫?
圓柱的透視怎么畫?
圓在平視角度上面,它就是一條線,當它的透視角度越大,然后我們所看到的面積也就越大,當它垂直于我們視角的時候,它會變成一個正圓形。
立方體的透視怎么畫?
我們在起型階段,可以把世間萬物看做幾何形的組合體,只要掌握好球形,圓柱體,立方體的透視結構后,就能畫出各種物體的透視關系了
1、視覺透視規律
近大遠小,近長遠短。
2,空氣透視規律。近實遠虛,距離近對比強,距離遠對比弱。亮邊線條鋒利重且清晰明確,暗面線條粗重且對比微妙。
3、色彩透視。包括明度對比、色相對比、冷暖對比、純灰對比。
①明度(亮度)對比:亮面明度高暗面明度低,明度高低與距離光源呈負相關。
②色相對比:距離光源越近環境反射光對物體邊緣顏色影響越大,反之越小。
③冷暖對比:物體受光面與背光面冷暖對比,受亮面受光源冷暖影響大,暗面受環境影響大;暖色與冷色并置。視覺上暖色靠前,冷色靠后。根據畫面整體色調判斷畫面的冷暖調性,暖色:黃,紅,品紅;冷色:藍,青,綠。
④純灰(飽和度)對比:距離人眼近純度高,距離人眼遠純度低,即近純遠灰。
海面波紋:近疏遠密
冷暖對比:近暖遠冷
純度對比:近純遠灰
1.直覺法:通常如果畫面出現透視問題,整個畫面就會顯得非常的別扭怎么看怎么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逐個方面去尋找看看是那個地方不舒服,然后看看是否符合近大遠小,近實遠虛這個法則。便可以判斷出透視是否有問題。
2.輔助線法:在物體上延長一下輔助線,看一下這些線條的走勢是否符合原理,一點透視的輔助線最后會交匯于一個點,而兩點透視我們就要看看能不能連到兩個滅點。
結語:
今天分享了很多,希望同學沒有亂哦~
雖然透視理論看起來很復雜,不過在我們的畫面中,大概做到近大遠小近實遠虛基本看上去就比較舒服了。一幅畫的好壞并不會以透視的正確與否來判斷,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能迷信透視。它幫助我們更好的去搭配色彩,理解形態。我們的畫筆不是照相機也不是建模。很難做到把透視畫的絕對正確,只要大體看看上去不出錯就行。
今天沒有完全理解也沒有關系,再之后的練習中,講師會帶領同學們一點點的滲透和理解的。班班也會在點評指導的過程中,根據你的具體問題進行解答加強理解。
給同學們科普透視知識是因為看到很多同學課下臨摹課程之外的范畫,在結構和空間上問題比較明顯,同學們了解透視規律之后,也能更好的去理解畫面。希望同學們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