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民俗風水文化:虎叫潭排黎氏《寅時葬卯時發(fā)》祖墓
周易風水文化,應該最早起源于東晉時期的郭璞的《葬經》一書。我們都知道每個先人的死去、入土為安就是為祖先最理想、最為孝敬的做法。在陸河、我們都一樣、遍地山崗,處處可見墓道繁多、單人單葬的、夫妻合葬的、無人祭祀的、包括無人祭祀又被另人祭祀后的福德仙人之墓。這些都是我們在以敬仰祖業(yè)又與周易文化在一起的文明創(chuàng)舉。同時我們也希望祖先得以吉龍崗上的葬身來蔭庇世代子孫的丁財兩旺、家族昌盛!
在陸河,有這一民間故事傳說:就是在虎叫潭排發(fā)生的葬地佳話。(虎叫潭排位于現在河田溪東村與樟河東徑村的交界處)黎氏的祖墓為坐東南方向、向西北,以隱藏在山窩之中面前包覽螺河風光之優(yōu)美。
相傳當年風水明師得知貴祖墓后征求黎氏的選擇,也就是安葬后的吉日有兩種:一種是寅時葬卯時就能發(fā)財、,(寅時是晚上凌晨3-5點卯時是5-7點),一種就是通過時間見證一代比一代慢慢就會昌盛起來。你選擇那一種?黎氏兄弟認為,能馬上富有當然是好、所以選擇了寅時安葬卯時發(fā)財的黃道吉日。
在安葬墓地時,也就是晚上下半夜3點至5時點之間兩個小時,風水先生與黎氏在兩個小時就做到了安葬的一切風俗祭祀方式,在安葬祭祀后都會明放禮炮、辭神謝土!話說此時此刻、接近5點天亮,墓地下一直是河田與陸豐之間的交通、經商必經之路,此時一幫打劫的土匪打劫有數幾箱價值連城的物品、路過虎叫潭排、加上做賊心虛、接近天亮、手忙腳亂、恰逢山上安葬墓地明放禮炮,認為是后有追兵、銳不可當,放下箱體便以走為上計!
黎氏與風水先生辭神謝土后就收拾好下山回家,此時天也亮了、到了路邊、發(fā)現幾箱物品?路邊毫無顧忌、耐心等待后發(fā)現無人看管、便打開箱體看看、原來是許多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此時風水先生笑笑一說,此是天意、也就是安葬祖墓后一個時辰就發(fā)財了、此物品非你莫屬!
又說:黎氏得到巨財后回到家中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做祖業(yè)、有人認為各有所需分得平均、人人有分。此時那幫土匪也心存疑慮、早上的炮聲十分可凝、不像官兵追逐,為了得一見證、早上的10點多又重反虎叫潭排察看凝慮,原來發(fā)現山上昨晚有人安葬墓地,一氣之下便往山上看墓、兩人立刻便動手、將其黎氏安葬后的祖骨瓶挖掘、丟入河中…
次日、黎氏子孫又是尊重安葬風俗進行巡墳祭祀,到了墓地發(fā)現墓地被盜掘、狼狽不堪、四處尋找、不見祖骨、哭天抹淚、痛恨心悲。因此過后每每都會來到河里潭池痛哭祖父、顧名父叫潭,久又聞虎叫潭排。后期又尊請風水先生之舉,打造祖名銀牌再次舊地重葬。
這是一段我們陸河周邊關于風水文化歷史傳說佳話,甚至整個海陸豐地區(qū)都應該能有流傳。因為我們中國的歷史文明、不管是那個朝代、那重風格的建筑相信都有它獨特的風格與周易文化的協(xié)調。唐朝的楊筠松(楊公先師)《造命》中說:“吉地葬兇禍先發(fā)、名曰棄尸福不來、不得真龍得日月、也應富貴旺人家”。黎氏祖墓的經歷也就應正了周易文化中所說的時間、地利、人和因素!
喜歡周易文化的云舒海月認為:中國的周易文化博大精深,從河圖到洛書、周文王八卦、葬經、楊公五經、地理辨證疏、水龍經……等等都俱備有更高層的周易精髓,春夏秋冬、星移斗轉、事事總相宜!本人認識為當時安葬黎氏那一位風水先生所用的是一種《奇門遁甲》門派,因為《奇門遁甲》根源始于河圖洛書的演變、中應八門八卦符、在大禹治水、奇門遁甲就得以創(chuàng)立。就是以八卦與二十四個節(jié)氣配合、懂得八卦之間的演變、以天、地、人、為主題。學習《奇門遁甲》者、朗然于心、目之間能使避兇趨吉如反掌,任用、豎造、安葬、出仕、經商、入宅、嫁娶、行兵等條件、可保發(fā)瑞生祥并招百福,誠建國安基、萬年金鏡之寶也!
可見當年的風水先生學就是一種神智之舉,尊重黎氏家族的選擇、又不敢逆天而行。凡事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