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0開始學法語,20個月考下DALF C1,我如何立竿見影學語言?

我從零基礎接觸法語,到考下DALF C1前前后后的二十個月,其實并不是都撲在了法語上,法語學習只占了我過去二十個月里主要精力以外的部分時間。如果大家說我有學習語言的天賦,我可以很負責地講,在每個階段的學習里,學得比我好的人有很多。我只是方法比較正確,知道每個階段要做什么,不慌不忙,然后比別人都倔一些,堅持了下來而已。所以在這里,我想和所有人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我的法語Dalf C1證明

在開始之前:交代幾點

第一:前面提到的C1,出自歐洲語言共同框架(CEFR)下對于語言能力的區分。這個框架將語言能力分成了入門(A1, A2),獨立使用(B1, B2)和熟練使用(C1, C2)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掌握的能力以及和國際其他標化考試成績的對應情況都在下圖中展示地很清楚。

歐洲語言共同框架(CEFR)

這張表格,也會是我們接下來探討的基本框架,也同時意味著,我將要談到的方法,可能更容易被直接遷移到歐洲語言的學習中。但我在這篇文章的實例例舉,基本上會來自漢語和英文,也旨在向各位讀者展示,作為人類思維載體的語言,其共性遠遠多于差異。

第二:我把這篇文章的讀者預設為兩類,一是還在不斷摸索方法的學習者,二是很成熟的語言學習者。對于第一類讀者的語言學習,必然需要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而指導的老師一定會強調很多學習的細節、過程和方法;對于第二類讀者,學習過程和細節之類的把控已經非常成熟。

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里,我無需再贅述如何一點一點地學會某一門語言,而是從每一個階段挑出一個最重要的話題,集中探討。

我們的探討會按照如下順序展開:

A1: 語音和詞匯

A2: 語法

B1: 聽力和口語

B2: 突破瓶頸

C1-2: 語言之上

語言能力標化考試技巧

正如上面的內容展示,我為每一個階段拎出了一個最主要的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某個任務在某個階段解決后就一勞永逸,這樣的區分只是為了方便探討,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各個難點基本上是同時出現在語言學習的每時每刻。

第三:語言學習這個話題本身就是某些學科的終極命題,所以這篇文章里有大量我自己的觀察和經驗,同時也有語言習得、心理學、語言學等領域的理論支持,但我確實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梳理我有沒有不小心把張三的理論套在了王五的名下,我援引的說辭出自哪個人幾幾年的哪本著作,而哪些內容純粹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所以我只能希望我的讀者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始終帶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對于尤其有爭議的點,我也會特意標出。

最后:說了這么多,我想已經有人不耐煩了,想要急著問我到底有沒有提升聽說讀寫立竿見影的方法。很巧,我真的有。而且這個辦法總領我后面所有探討的方法,或者說,這個方法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唯一方法,后面的探討只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方法而已。對于提高聽說讀寫的八字真言就是:多聽、多讀、多說、多寫。

A1: 語音和詞匯

語音和詞匯這個話題,原本不值得拿出來大談特談,只是近期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營銷噱頭,諸如“在原汁原味的語言環境中進步”、“不用背單詞輕松學X語“的出現,才讓這個話題特別值得關注。這一套營銷背后的邏輯很簡單:把學習者浸沒到某個語言環境里,像嬰兒學語言一樣,慢慢地摸索并掌握語言技能。這套邏輯從原理上來看非常有吸引力,但實際如何呢?

我的部分工作需要和大量在中國的國際學校學生打交道,五年級到十年級不等。語言習得理論里沒有得出語言學習有沒有具體的窗口期一說,但大部分學者都普遍認為,小孩學習語言的能力一定比成年人強很多。所以我面對的這群孩子,學起語言來一定比很多成年人厲害,更何況他們在學校里上課、做作業、素質拓展都在用英文。但我有一個能力,我只要讀一篇某個孩子的英文作文,就大概能判斷出TA是不是中國孩子,能蒙混過我眼睛的中國孩子,英文素質一定是年級里最好的幾個。

原因很簡單,那種很中式也很微妙的遣詞造句反映的就是在學校說英文,一回家就是中文頻繁切換的結果。而那些英文能力能夠以假亂真母語者的中國孩子,基本都接受過很規范的英文訓練,尤其是詞法和語法。

我舉這個例子旨在說明,處在語言學習黃金時期的孩子們已然如此,思維已經比較固定的成年人需要更多的投入,投入最有效的回報方式之一就是,下苦工夫把前人專家總結出的規律熟練掌握,而非一味地強調浸入,很多老華僑在海外生活多年,也是一口散裝英語。學習向來是個公平的買賣,多少有效投入,多少收獲,沒有任何彎道超車的說法。就像一顆白菜,賣六毛就是它的商品屬性,用不用好的方法區別就在于你最后是六毛錢還是六十元買到這顆白菜。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白菜。

同時,還有一點要明確,在語言學習里面,最簡單最不費腦的一類是背下來就可以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永遠都不會變。例如法語,很多人吐槽它的單詞分陰陽性、動詞變位復雜、數字詭異,但這些知識只用靠背就能解決,所以算不上任何難點。那什么才是難點呢?舉個例子:看到一片壯闊的落日美景,有人只會說:“太美了“,有人會說:”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才是難點。

所以語言規則要不要學?

要,要好好學。

單詞要不要背?要,要好好背。

但是說到單詞,就有一些內容要梳理了。記得我在上西班牙語課的時候,有一節課老師在講教室用品的單詞,比如黑板刷、桌椅。坐我旁邊的是一個從事扶貧組織事業的女士,她就向我暗暗地抱怨,不知道學了這些單詞有什么用。之后有一節課老師問我們想不想知道一些國家名在西班牙語里怎么說,那個女士報了一個柬埔寨,結果來自智利的西班牙語母語老師也愣了半天。

所以我們學習單詞,也反映的是我們自己的興趣和世界觀,不同行業的人一定會對和自己工作生活相關度高的詞匯感興趣、掌握快,而對于與自己沒太多關系的詞,比如法語里面成千上百種奶酪的名字,就甚是頭疼。

因此,我很鼓勵語言學習者,先學一些自己感興趣領域的單詞,因為語言學習是一個高度個性化的主動過程。但對于一些最基礎的詞匯,將近600個左右,不管你喜不喜歡,我還是建議把它們啃下去,一是這些詞匯會提供之后很多高級詞匯的基礎詞根,比如英文最常被拿出來說事的antiestablishmentarianism,就是一個簡單的establish不斷添加前綴后綴變出來的詞,二是這些詞會很好地幫助你練習并掌握發音規則,一舉兩得。

但我的精力一般來說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對學習會高度講求效率,而達成高效率的一個方法就是對于要學習的內容根據輕重緩急區別對待,單詞也是有輕重緩急之分的。我們來看接下來這個例子:

One beautiful aspacra loves fervently that homely caposinerity.

Answer please: What may be the attitude of the aspacra to the caposinerity?

A. Dislike

B. Affection

C. Hatred

如果我們遇到了這么一道題,可以來看看知道哪些詞,我們就能把大概的意思給推出來。假如你平時的單詞背得非常扎實,知道了aspacra和caposinerity這兩個詞,那么這兩個詞能幫我們解決問題,他倆之間到底怎么了么?aspacra吃了打了殺了玩兒了caposinerity?如果咱們的單詞量再豐富些,知道了beautiful和homely這兩個形容詞分別是美麗和和相貌平平的,而且知道這兩個形容詞,很有可能你會知道fervently這個根據形容變成的副詞,表示熱烈地,那我們的問題解決了么?美麗的aspacra糾結熱烈地把相貌平平的caposinerity怎么了?

但如果我們只知道love這個詞,一切都很好辦。我們能知道的是,前面那一塊東西愛后面這一塊東西,而且我還能看到是loves,說明以前愛現在愛以后還繼續愛,這是偉大的愛。其實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如果我們再厲害一點,beautiful、fervently和homely我們都認識,那這個信息自然會更完整,美麗的一個東西熱切地愛著相貌平平的一個東西。至于aspacra和caposinerity這兩個我隨意捏造的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需要知道是什么意思,換成張三李四,也無所謂。

印歐語系下的語言基本上都是屈折語,也就是在動詞后面加各種變化,來反應人稱、時態、語態等信息,比如上面說到的love后面的那一個s,就反應了:主語人稱是第三人,數量上是單數,時態上的現在時,語態上是主動的一般語態,陳述一般事實。而動詞基本會確定一個句子各個成分在句中的結構。所以在這些語言的學習里,單詞確實有輕重緩急:動詞>>形容詞/副詞>名詞。有人說,我上面給出的三個選項都是名詞,名詞不會怎么做題。但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三個名詞都有動詞詞根。所以拿著這個結構去給不同的單詞分配有限的精力可能會高效很多。

A2: 語法

我在和我認識的不少家長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回應都是一幅嗤之以鼻的態度。

“呃!我們早就不讓我們孩子學語法了!太落后了!”

確實是,語法學校在歐美教育體系中早就成了歷史,語法教學早就被交際學習所取代。但如果根據我們在A1板塊的探討,語法學習對于二語學習者,甚至是三四五六七八語學習者來說,一定是必要的。大部分嗤之以鼻的家長,我想他們一定沒有改過自己孩子的作文。尤其對于歐洲語言這類很抽象的語言,對語法這種抽象知識的學習,是有迫切的需求的。舉個例子:我能跑,翻譯成英語應該是I can run還是I could run?漢語這個“能”既包含了客觀意義上的能力,也包含了主觀意義上的判斷,是兩層不同的意義。

而語言越抽象,語法的意義就越明顯。英語語法學不學爭議還很大,但拉丁語我可從來沒聽過有人說:你應該在錯誤中慢慢學慢慢體會,你就把語法掌握了,不消學的。

對于歐洲語言的母語者,語法也真的不重要么?對外法語有一套業內口碑非常好的權威教材,Alter Ego ,編寫這套教材的是對外法語教育界超一流的專家團隊,這套教材最為被詬病的只有兩點:一是閱讀和詞匯難度太大,二是語法點太碎,其他基本做到了無懈可擊。而就是這樣的教材,一個關于法語中未完成過去式和復合過去時的使用和區別,一直從A2階段以各種形式反反復復出現到了B2階段的教材里。所以語法必須學。

我本人還建議,規整的大的語法點,可以一口氣全部學完,至少我是這么做的。比如在A2階段,我一口氣把法語所有時態語態的知識點全部過了一遍,當時學懂了多少我不敢說,這樣的學習根本目的并不是在于讓人一口氣學透學懂,而是像獲得一張地圖一樣,更清晰地了解這門語言的邏輯:說這門語言的人如何看待時間,如何區分情感等等。

而且對于一個技能的掌握,如果是花了一分鐘學習到了怎么操作,那么至少還需要十分鐘的上手操作,你才可能熟練運用。所以一口氣學會這些大的語法知識是不可能的,而是要你大量地去復述自己昨天干了什么,明天要干什么,原本可以干什么但沒干,你才可能領略到過去時、將來時和虛擬語氣的真諦。語言學習,其實和學開挖掘機沒差,都得靠上手巨量的練習。

既然有大的整塊的語法點,諸如時態語態,那與之對應的就有小的語法。然而真正體現一個人語言水準的,恰恰就是對這些小的語法點的掌握。大小的區分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法去準確定義,而我在這里說的小語法點就是習慣搭配(collocation),也就是說哪些詞一般習慣和哪些詞一起出現。比如allow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allow for, allow that中,allow就習慣和不同的詞搭配在一起表示不同的意義。也因此,漢語為什么對于很多外國人而言很難,一個原因就是漢語基本沒有大塊的語法,卻有太多細碎的習慣搭配。這些細碎的習慣搭配需要積累,而很難靠突擊式地背誦記憶。這也佐證了我們上面說的,靠背就能掌握的知識,不管需要背再多,都不是難點。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語言學習者,除了可以梳理大的語法框架,也應該開始有意識地去積累習慣搭配。

B1: 聽力和口語

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升,是最為諷刺的一塊。一般出國留學的孩子反饋給我,這一塊的能力在國外的語言環境下基本上幾個月就能有顯著的提升,而在漢語環境下卻見效緩慢,因此市面很多課程的賣點也在這兩塊上。

聽力,翻譯成專業的語言習得理論話語體系下的術語是oral comprehension(口語理解),口語是oral production(口語輸出)。也就是說,雖然一個在輸入端,一個在輸出端,但它們都是基于聲音信號進行的信息交流。這里我必須指出,研究語言的科學,語言學,其關注的語言材料是聲音信號,而非文字。也就是說,在語言學的視角里,某個詞怎么讀是很重要的,但至于怎么寫,卻不是語言學學者會關注的。

所以聽力訓練的最開始,很多學習者需要做的就是把文字信息和聲音信息匹配起來,我認為,早期的聽力訓練并非是輸入端,而更像是輸出端,你在不斷通過聲音復習你會的單詞。在這一階段我非常鼓勵做一些精聽訓練,做一做聽寫,會更準確地幫助自己把文字匹配到聲音上,但也僅此在這個階段。

當熟悉了某個語言的發音習慣之后,各種五光十色的學習方法就上場了,什么看電影學X語,聽音樂學X語云云。我們就拿看電影學語言這一個方法,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大部分語言學習者看外文電影應該是這樣:一邊看畫面,一邊掃字幕,一邊聽對白和配樂,同時關注劇情發展??赐暾麍鲭娪?,可能能記住幾句地道的臺詞和表達法,然而這個觀影者真正得到訓練并不是聽力理解能力,而是在畫面、對白和配樂干擾下專注掃讀中文字幕的能力。而觀影的這幾個小時,這個學習者可以在書本中學到類似的地道表達,學上好幾十句。

那看什么電影呢?電影當然要看,但最好把字幕扔了看。為了理解電影里在發生什么,你會利用畫面和配樂盡可能地去猜人物在說什么,而且你不會再揪著自己沒聽懂的幾個詞不放,會被劇情推著去思考你究竟聽懂了什么,這個時候你就像一個嬰兒一樣在浸沒式學習了。最開始當然可以看一些低幼的小豬佩奇之類的作品,后面可以換成語言地道的迪士尼、皮克斯富有成人世界隱喻的動畫長片,再轉向具有生活氣息的地道美劇,然后就可以挑戰如《王冠》這樣的高密度對白且語言考究的劇集,或者一些神經喜劇。這一切的前提是,沒有字幕,不認真聽就看不懂。

聽音樂也同理。我也知道旋律和節奏很好聽,但究竟要聽什么,就看個人選擇了。當然我并不是不強調在高階的訓練里要反復聽,反復是必要的,譬如一段十分鐘的廣播,我會走路聽,乘車聽,吃飯聽,大概聽到第四遍就基本聽懂了,聽懂了就扔掉。

口語的訓練方法我已經提到過,就是多說。當然囿于條件的限制,和誰多說就是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探討的人太多,我也就不再過多展開。我個人的方式是和自己多說,我經常會問我自己,那顆樹是什么樹呀?我當然不知道,但我會說它的樹干偏白,樹葉常綠,呈楓葉形,結的果子是灰黑色,常有螞蟻搶果子吃……你今天感覺怎么樣呢?有一點累,可能是昨晚沒睡好,因為我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然后今天下午我暈暈沉沉,我的天吶,我居然……

學習一門語言其實和演員背臺詞一樣,而我觀察到的是,國際學校在戲劇課上表現優異的孩子,語言素質一般都很高,一個“戲很多”的人,學語言是很有優勢的,因為學習另一門語言就需要人跳出他原有的語言邏輯,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表現自己,這本質上和戲劇表演沒差。同時,當我身邊有觀賞者的時候,我一般會說得更帶勁,所以我經常喜歡在街上和我外國的朋友打電話,路人把我當異類的眼光滿足著我的虛榮心,這種心態放在其他場合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在語言學習中,確實非常有效。Fake it ’til you have it(裝x裝到你真牛x),這句話說得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也正是我很喜歡不斷學習的原因,學習表面上看是探索世界的過程,同時其實也是內自省也的過程,不斷發現并正視自己,非常奇妙。

B2: 突破瓶頸

突破瓶頸并不是B2階段的學習者一開始就要面對的任務,把前面的事情做好,可以一直做到B2的中后期,而從獨立的語言使用者跨向流利的語言使用者,需要直面才是突破瓶頸。

到瓶頸期的學習者大概是什么樣的學習狀態呢?課本上對應等級的課文和推薦書目基本看懂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流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觀點,但是一接觸到稍微地道一點的高質語料(比如報刊、新聞訪談)就很吃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來突破瓶頸了。

首先在語言內部,我們需要一些詞匯學和語言歷史研究的幫助。這個時候用詞匯學的方法來梳理并拓展詞匯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早期的學習里詞匯是按照主題學習的,教室用品、動物、食物等等,在這個階段抽象性強一點的詞根詞綴學習才能很有效地既幫你建立對于某一門語言肌理的清晰把握,同時又急速地擴展你的詞匯。比如說,英語中表示“做”這個含義的詞根可以有fac, fact, fect,知道這個以后facile, faculty, fact, factor, factory, affect, effect, defect, infect, perfect一系列詞和根據這一系列詞衍生出來的詞你都應該熟悉。同時你再看到perfect這個詞,你想到的不會再只是完美的,而是per(完善的,完全的) fect(做)=完美的。而語言的歷史研究可以幫你解釋為什么那些詞根在英語里表示“做”的含義,拉丁語動詞facere怎么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各種運動流入到了英語里面變成這些詞根。這些方面的知識都會讓你對你在學習的某個語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說到語言外部,我們必須承認,語言本身有很多研究的價值,但語言同時還可以作為工具被使用。所以這個時候,每個語言學習者都可以用自己在學的語言去閱讀一些自己領域內的研究文獻,就把語言當作工具去使用,而正是在用這個工具的過程中,你才會了解到這個工具被你打磨得合不合手,哪里還不夠合手,可以繼續精進地打磨。

原有的學習,聽書讀寫保持住,再加上語言內外部的同時突破,跨過瓶頸期,我想只會是時間問題。

C1-C2: 語言之上

法語學習后期,我的語言教練經常會扔一堆文獻給我,醫療、環保、經濟、社會,主題不限,要求我啃完以后稍作整理就和他辯論,譬如冰川融化對于海底生態系統究竟會不會有毀滅性影響、冰川融化影響到的海底藻類植物的光合作用對某種酶的XX合成機制會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等。我和朋友說起這些,她總會在一旁倒吸著涼氣,用她極具特色的東北口音感慨:“哎呀我的媽,你讓我拿中文我都說不利索,更別提法語!”

她的這句話道出了在語言學習后期學習的困難之處。有人喜歡提出這樣的解釋:“你的母語水平就決定了你的外語的最高水平?!蔽艺J為這個說法沒錯,但我更喜歡把這個說法背后的邏輯直接表達出來:我們的母語是最貼近我們思維的表達形式,所以我們的思維就直接決定了語言的最高水平。我這里并不想陷入思維和語言誰決定誰的謎題,我這里說的思維指的是天生的思維能力和一切后天刺激共同作用后形成的思維能力。而語言作為人類思維表達最有效的載體,經過人類千百年的打磨和塑造,已經變得非常凝練和抽象,得以承載無數先賢的智慧,所以語言跑過學習者的思維是一件正常的事。

我的語言學教授告訴我,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被語言說的,只有一少部分人能說語言。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現象不是在外語學習中才有,就像我那位朋友感嘆的一樣,這個現象可能就存在我們和我們自己的母語中。有些教育者便提議要了解這個語言背后承載的文明,以便更好地用這門語言表達思想。我并不否認這樣的提議,而且這樣的體驗確實非常美好。但這樣的體驗本質上還是在為提升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服務,而能最有效服務這個目的的還有很多學科可以完成,哲學歷史數學等等。

我在這一部分開頭舉出的兩個問題,我想讓各位讀者用中文進行探討,大家也能說很多,但是大家可能也會覺得能說多在理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其他語言里我們遇到的一定是同樣的困境。所以在這樣的訓練里,練的已經是語言之上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批判能力等。

在這個階段,語言真正的即是你的研究對象,也是你的工具了。所以很多時候,在學外語到某種層次,當你有某種苦惱的時候,你應該想想,在你的母語,或者你最熟練的語言里你有這樣的困難么?可能你的學習就不會那么叫人沮喪了。在中文里,我至少每天還是會面對很多不認識的詞,我還是在不斷堅持訓練我的閱讀和寫作,看到好的句子就留下來反復誦讀揣摩,想著什么時候能寫出個一樣妙的,所以我自然不能指望我的外語就已經可以高高掛起。這也恰好是語言學習最有趣的地方:沒有終結。萬事開頭難,越到后面越難。

語言能力標化考試技巧

按照我前面洋洋灑灑的一通,我們再回看我在開頭畫下的大餅:20個月考下Dalf C1,而且還是業余時間(周末假期等),是根本不可能的。對,確實不可能。那Dalf C1,50分及格我考了73.5分,這個成績我要如何解釋呢?

Dalf的中文翻譯我認為非常貼切我想要說明的問題:法語深入學習文憑。也就是說我可以靠我的法語進行深度地學習,我的法語有能力支持這樣的目的,我的法語能力是足夠這個等級的。也就是說這個考試更偏向是一個能力考試,而非知識考試。Dalf的出題邏輯上也是在證明這一點(當然最近改題型了):聽力閱讀的主觀題占比非常大,寫作一片13分的文獻綜述寫作,一篇12分的基于文獻綜述的議論文,口語是基于文獻閱讀的一個個人觀點展示和一場與主審團的辯論。這樣的考試,本身就不是知識考試那樣關注于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是像能力考試(Alptitude Test)一樣,測試你有沒有一個C1級別的語言使用者應該擁有的能力。

能力我肯定是有的,知識我就不敢確定了。我20個月做的,就是基于如上從我自己其他研究、閱讀和學習中抽取出的”藍圖“,每一塊做到了最基本的量,最大化了我的產出效率而已。

當然還有一些應試的小竅門,助力了我效率最大化的表現。當然如果你已經有自己成熟的一套應試方法,請繼續堅持。我接下來會分享一些我在語言水平考試里用到的方法。

我整篇文章從來沒有談過寫作,因為寫作作為人思維的最規范化的表達,訓練方式非常簡單,也非常困難:在你的基礎扎實的前提下,讓一個善于寫作的人,最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語者,面批你的作文。往返幾次,你自然就會開竅。

我的法語寫作訓練很簡單:我寫完一篇文章,洋洋得意,拿給一個飽讀詩書的法國人改,被批得體無完膚,每一個詞每一句子在他眼里都是那么別扭那么模糊。第一篇是這樣,第二篇還是這樣,第三篇依然是這樣。這是一個非常非常讓人沮喪的過程,但是也是在這個過程里,我才明白從我的概念到我的選詞,里面居然真的有那么多模糊不清。一句話一件事、準確性、簡潔性、邏輯性這樣的寫作原則,真的只有是說起來容易一點了。但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法國人開始露出滿意的笑容的時候,我也似打通了任督二脈,摸到了那個竅門。我Dalf C1考試前,和我的語言教練完成了十次這樣的訓練,最后很難拿高分的寫作,中高分通過。

同時,級別越高的語言能力測試,你有趣的思想會比你規范的語言更有吸引力,因為和你一起參考的人,語言都和你一樣規范。我和我的語言教練訓練的時候,他總會不滿意地抱怨我的觀點太無聊了,我后面也只好把牛皮往地球爆炸、人猿爭霸上吹,他才肯放我一馬。于是真到考試的時候,我拿到了一個關于辯論傳統工時制度和自由彈性工作模式的幸福哲學比較,我也不知哪來的靈感,做觀點展示一開始先唱了一句:Je ne veux pas travailler, Je ne veux pas déjeuner…之后嚴謹的辯證和豐富的實例讓考官全程眼睛發亮,我就知道那次的口語分應該不會低。但我之前考雅思卻沒得到這樣的真傳,我的辯論和我的考官一樣無趣,盡管用詞高級、沒有語病,分數依舊不讓人滿意。

而聽力部分,我最慶幸的就是我的母語是中文。歐洲語言用拉丁字母,其語言就像摩斯碼,是一維的,而漢語就是二維碼,在信息儲存能力上自然比摩斯碼厲害太多。我平時會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用腦記住說話人的說話內容,由于歐洲語言高度的抽象和嵌套,所以每次說話者插入一個從句,我腦海里的思維導圖聽到引導詞便自動分叉,最后5-10分鐘的演講梗概記在腦子里不會有太大問題,而至于很細節的名詞手就下意識地在紙上記錄中文,這個中西合璧,很絕。

最后的話

學習一門語言是非常神奇的過程:從最開始的ABCD,到討論存在主義云云,就像把人類的整個發展濃縮在了這個過程里。我一直堅信,對于一個民族最大的尊重,體現方式之一便是了解它的語言,也正是在很多的語言學習里,我才真正地體會到什么是尊重,為什么要尊重,而在不同語言的差異里,我也才能更清晰地認識到我的母語、和我說著一樣母語的民族有多么獨特,而在獨特和差異之上,又能清晰地看見作為人類,那共同的交際需求、情感體驗,一種微妙的驕傲氤氳而起。

文字:奧利

審編:沐橙園、yolanda

圖片來源:自攝、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勤伯:學了多門外語之后,我認為英語有明顯的缺陷
關于英語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門語言
怎樣自學英語?一開始就要背單詞嗎?
外語雞血針,真的那么靈驗?
法語悅讀老師專訪|從上外到索邦,閃耀在巴黎劇院舞臺上的星星老師
零基礎學習英語如何培養語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丹巴县| 玉田县| 扬中市| 黑水县| 富锦市| 武鸣县| 历史| 恩平市| 托克逊县| 新竹市| 义马市| 电白县| 三原县| 托克托县| 兴和县| 庆阳市| 汝阳县| 日土县| 石河子市| 潜山县| 茶陵县| 华亭县| 巨鹿县| 五寨县| 铁岭县| 常山县| 桐庐县| 无棣县| 昌乐县| 汝南县| 上虞市| 扬中市| 肃南| 龙胜| 民丰县| 扶绥县| 琼海市| 枣庄市| 邳州市|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