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不賺錢,這是絕大部分農民的切身感受,農業生產在我國已經是嚴重過剩,雖然一直在強調安全問題,但是農民為了能夠享受到城里燈紅酒綠的高檔生活,不得不與土地分割。所以在農村就造成了大量土地的拋荒,農民以極低的價格把土地流轉了出去。
土地流轉近些年在農村進行的是如火如荼,自從承包地三權分置以后,一方是急切進城的農民,一方是想要做大農業的種地大戶和農業公司,一拍即合,既保證了糧食生產的安全,又能讓農民有一份租金,多方得益。
然而在流轉土地的過程中,因為我們原有的承包地處于7零8落的狀態,不利于耕種,這樣的土地就為土地流轉設置了阻礙,為了推進土地流轉有序推進,就要對農村現有土地進行整合,從而加速了“一戶一田”。
“一戶一田”即是把原有的零散土地整合重分,按照一個承包家庭一塊田進行重新分包。我們知道,原有土地按照土地優劣劃分為一二三等,一家子幾畝地零散在各處,地面小,地塊多不利于耕種,但是遵循了一個公平。
這種情況在原先生產力不足,只靠人工種植的情況下問題不大,然而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全程操作,生產力大大的提升,如果還是現在東一塊地,西一塊地,不僅不適合當下大面積、規模化、機械化作業,更不適合土地流轉,所以加速推進“一戶一田”對于減少損耗,增加收益是具有大大的好處。
因而現在的土地流轉就加速了一戶一田的落實,村內把愿意流轉的土地集中劃到一個片區,把不愿意流轉農戶的土地進行一戶一田重新分配。
一戶一田不論是流轉大戶還是對我們普通民眾來說都是好事,但是在實施一戶一田時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①堅持“自愿、協商、民主”,不得行政命令硬性規定
不論是土地流轉還是一戶一田,都不能犧牲農民的利益,保障農民根本利益是原則性問題。因而要遵守農民自愿,具體事宜要進行廣泛協商,在民主友好氛圍下進行,任何組織不得已行政命令,強制性進行一戶一田。
②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不變
家庭聯產承包制是我國土地承包制的基礎制度,是國之根基,任何人都不能夠動搖。根據耕地承包規定,我國將堅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第二輪承包期結束后將再延續30年,這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
③堅持以農村土地確權到戶登記面積為基數
目前,全國范圍內農村土地確權已經結束,所有承包地塊、面積都已經耕地在冊,在一戶一田調整下,確保不少于確權面積畝數,根據土地優劣等綜合因素進行一戶一田改革。
最后還強調不得以“借機”取消農民承包權,不得非法轉包給其他個人和組織。
目前,一戶一田僅限于試點地,其余地區只能進行小范圍調整,而且必須經過村集體成員2/3以上同意才可以進行,因而一戶一田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系統性大工程。
但是一旦完成一戶一田的調整,對于農民來說絕對是件大好事,也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至少種地不用東奔西走了。
版權聲明:本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