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不管是煎炸蒸煮,都離不開油的幫助。在疫情險峻時期,很多人囤起了生活物資,包括一大桶一大桶的食用油。由于食用油一大桶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很多老百姓的家里都會常備一個小油壺,舊油用完了添上新油,輕便快捷。
但是,就是這么一個“以新替舊”的做法,也隱藏著不容易發現的健康風險。
油壺難洗,本來瓶裝空間就限制清洗,再加上油脂類物質,更是難上加難。小艾家里的油壺,差不多見底的時候,就被裝新油灌滿。家中大人常說:“管它新油舊油,裝的都是同一物質,不用洗。”
殊不知,不洗油壺就直接在舊油的殘余上添加新油,如此反復循環,一旦超過三個月,很容易產生一種叫“油脂酸敗”的致癌物質。
油脂酸敗是指油脂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分解反應,生成小分子的化合物質。酸敗的油有一個顯著特點:用熱度過高的火進行烹飪時,會出現煙大、嗆人的現象,這些油煙還會伴有有害物質,但又油高溫產生煙霧的現象太常見,所以很多人不在意。但油脂酸敗會對人體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當油脂出現酸敗情況時,會破壞油脂當中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物質,食用油中的營養物質遭到了破壞,油脂食用的品質也隨之降低。
年過30人體皮膚會加速老化,這些都是由于氧自由基侵入使皮膚內部細胞代謝減慢。過多食用油脂酸敗,會促成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加速身體的衰老。
而經常或者大量食用已經油脂酸敗的食用油,可能會出現惡心、腹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的癥狀。
另外,酸敗油脂遇熱就會“冒煙”,長時間與空氣大量接觸就會產生“環氧丙醛”物質,這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吸食過多者容易引發胃癌。
1、油壺無蓋
一些人炒菜用油后,不注意將小油壺的蓋子擰緊,油就會接觸到更多空氣;油在空氣氧化下,破壞了油脂中的營養,影響食用油品質,不利于人體對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攝入。
2、溫度高
許多家庭廚房都喜歡在窗臺放置調料盒,當油壺長期直接放在廚房窗臺上被陽光照射,或長期放置在溫度高的灶臺旁,都容易氧化酸敗。酸敗的食用油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風險,嚴重時會出現惡心、腹痛。
3、新油添舊油
食用油的氧化反應具有傳染性,大部分舊油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氧化,如果新油被倒進殘留舊油的油壺里,很快就會被“傳染”。
4、有水濺入
水分會使脂肪發生水解反應,還會促使衍生物生長,產生的酶也會加速脂肪的酸敗。酸敗的油脂,一旦“冒煙”就會生成“環氧丙醛”的致癌物質,常接觸這樣的油,就會有致癌風險。
對于裝油的器皿,建議大家選擇玻璃或陶瓷材質的,因為這些器皿都比較穩定。如果是塑料油壺,遇熱容易導致增塑劑的慢性毒性揮發,可能具有致癌性。
藏污納垢的油壺,我們要保證至少一個月清洗一次。而且每次加油的時候別加太多,油壺中存油的量應當是一周左右吃完的量。清洗時,可以用淘米水、白醋、雞蛋殼,再難洗的油垢都可以輕松去除。
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作為入口的東西,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還是小心為妙,萬萬不可“偷懶”。最后,你家里的油壺徹底清洗了嗎?
參考資料:
[1] 《“叫個外賣”——當心油脂酸敗!》.山西醫大一院營養科.2018-12-28
[2] 《提醒:這種油壺會增加患癌風險,趕緊扔掉!》.人民日報.2019-09-13
[3] 《小油壺使用要注意:新舊混雜加速氧化》.生命時報.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