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真不是矯情,日本的廚房設計可是非常人性化的,從水槽高度、灶臺設計等方面都是給主婦們量身定制的,完全的一戶一設計!日本主婦做飯當然得心應手了,絕不會出現(xiàn)需要彎腰切菜,踮腳炒菜的情況,持續(xù)操作1,2小時也不會疲勞。下面我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下日本廚房設計,如果你家準備裝修可以借鑒一下喲!
1.平面布局:從做飯順序開始
舒適的廚房從最基本的布局開始,按照我們平時做飯的順序排列,一般是:
從冰箱取出食菜→清洗→切→烹飪
如果家中有洗碗機的話,可以考慮把餐具從洗碗機整理到收納柜的流線。上面就是最便利,動線最短的廚房布局了,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做飯時的動作,節(jié)省體力。
2.立面布局:從便利性開始
廚房中不合理的高度設計很容易讓主婦做飯時感到勞累,比如下圖就是最常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彎腰洗菜切菜、架著胳膊炒菜
這樣的設計就是完全不合理的,水池太深、灶臺太高,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家里嘗試下這樣的操作,絕對讓你10分鐘就腰酸背痛。
再著看正確的廚房設計:
利用高度設計,水池高出灶臺部分,這樣洗菜切菜輕松,炒菜也不用架著手臂。因為每家主廚的身高不同,臺面的高度也不一樣,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下比較合理的臺面高度計算公式。
上面就是亞洲人的標準身高示意圖,計算公式:廚房灶臺高度=操作者身高/2+5~10,洗菜池的高度比灶臺區(qū)域要高個10公分左右。
除了灶臺還有吊柜的高度設計,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空間和視野,吊柜距臺面的高度至少要留50-60公分的空間。而為了保持吊柜上部的使用便利性,吊柜最高不要超過80cm。
櫥柜的進深問題也需要注意,為了防止做飯的時候頭經常磕在吊柜上,應該根據(jù)吊柜距離臺面的高度調整吊柜和地柜的進深。
3.保證廚房的收納空間
我們廚房中的物品都根據(jù)以下方式分組:
“庫存食品”、“調料” 、“炊具” 、“餐具” 、“雜貨”。
遵循的規(guī)則是,越常用到的物品越靠近手邊。
① 吊柜。常用的放在吊柜下層,不常用的放在上層。
② 家電收納和垃圾箱。不損害廚房美觀的垃圾箱盡量保存在看不見的地方。
③ 水池下的收納。經常要清洗的物品放在水池下,比如碗、鏟子。
④ 靠近地面的儲藏柜。收納食物或者換季的餐具等,不經常使用的東西可以收納在里面。
⑤ 烹飪臺下的收納屜。下方放管子瓶子,上方放置筷子等經常使用的小物品。
⑥ 灶底存儲。做菜時經常用到的廚具,比如鍋碗瓢盆。
⑦ 灶邊收納。收納常用的調味品,做飯的時候可以順手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