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關愛生命,關注“主觀認知下降”
作為阿爾茨海默病(AD)科普,先介紹幾個英文常用名詞及縮寫,以便于大家理解本文內容。
Aβ:β淀粉樣蛋白。Aβ陽性是AD定性診斷的必要條件。
tau:一種蛋白。是定性診斷AD的生物標記物。
SCD:主觀認知下降。入組標準:近5年內有持續存在的記憶力下降的自我感覺,這種感覺與急性事件無關,并且經過年齡、性別和受教育年限校正后,認知表現整體在正常范圍內,或者有下降,但是還沒有達到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程度。區別于認知正常對照(NC)的關鍵點,SCD患者對記憶下降有擔心,而NC不擔心,并且沒有記憶力下降的自我感覺。
SCD-A+:Aβ陽性的SCD。
NC-A+:Aβ陽性的NC。
NIA-AA:美國國立老化研究院-AD協會。
《Alzheimer's&Dementia》:《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是美國AD協會會刊,最新影響因子IF:21.566。
2018年NIA-AA提出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生物學定義,同時還依據臨床癥狀提出了AD疾病譜系的數字化臨床分期方案,該方案將進入AD疾病譜系的人群分為6個階段。
第1階段(階段1)為無癥狀+AD病理陽性(此階段僅有Aβ陽性,即A+)。
第2階段(階段 2)為輕微臨床癥狀+AD病理陽性(此階段除了有A+之外,還出現了tau陽性,即T+)。
第3階段(階段 3)為MCI+AD病理陽性(A+,T+)。
第4階段(階段 4)為輕度AD癡呆+AD病理陽性(A+,T+)。
第5階段(階段 5)為中度AD癡呆+AD病理陽性(A+,T+)。
第6階段(階段 6)為重度AD癡呆+AD病理陽性(A+,T+)。
根據該方案,Aβ陽性的主觀認知下降(SCD+)處在階段2,是AD最早出現臨床癥狀的階段。
《Alzheimer's & Dementia》雜志2022年2月在線刊發文章《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and stage 2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patients from memory centers》(《來自記憶中心的AD階段2的SCD患者》),證明了該分期方案的合理性。
來自德國變性病中心和科隆大學的Frank Jessen教授等人納入了DELCODE研究中的236名NC(正常對照)和445名SCD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Alzheimer’s Dement, 2022)。DELCODE是德國的一項多中心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的縱向研究隊列,始于2014年,主要納入記憶門診來源的SCD患者、MCI患者和AD輕度癡呆患者。NC是靠廣告招募的認知正常對照組。
基線期各組特征
該研究主要發現:
1. 和NC-A+組相比,SCD-A+組的認知功能稍差,且出現了輕微的功能和行為癥狀。
2. SCD組中Aβ陽性(A+)的比例為39.3%,且相比于NC-A+(第1階段),SCD- A+(第2階段)組的海馬萎縮更明顯,認知功能有下降,且有行為癥狀。
3. 5年隨訪發現,相比于NC-A+組,Aβ對SCD-A+組認知功能減退影響更顯著(見下圖)。
AD疾病譜中1-4階段各組參數橫向比較
該研究認為,來源于記憶門診的SCD且Aβ陽性者處于AD疾病譜系的第2階段,有望成為早期干預的目標人群。
Ref: Jessen F, Wolfsgruber S, Kleineindam L, et al.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and stage 2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patients from memory centers. Alzheimer’s Dement. 2022;1-11. https://doi.org/10.1002/alz.12674
圖文編輯:陳觀群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