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印證在孩子身上。
做家長,千萬不要讓你的行為,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那只攔路虎。
——虎媽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過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她發現孩子最近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玩魔方幾分鐘就把魔方丟了,看書也是,沒看幾頁就丟在一旁。這才回想起來,她最近在寫稿卡文時,總是會不耐煩地把稿子揉成一團,丟到垃圾桶里,然后轉頭就去做其他事。 萬萬沒想到,她無形中養成的壞習慣竟然影響到了孩子。 白巖松曾說過:我認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怎么當父母。孩子所有的異常行為,都與父母傾倒在他們心中的垃圾有關。想要養出一個優秀且幸福的孩子,就千萬別把你的家變成垃圾場。你把孩子置身于垃圾環境
怎么指望孩子專注?
她從業10年,走訪過中國2000多個家庭,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如何,去看看他家的環境就知道了。以前有一位朋友,總跟我抱怨,說她兒子寫作業不專心,特別能磨蹭。直到有一次我去她家拿文件,我才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走進客廳,茶幾上擺滿了吃剩的外賣盒,甚至可以看到菜湯順著桌沿滴到了地上,電視柜上的灰落得能摸出印子來。孩子的書房則是雜物間改造的,四周堆滿了鞋盒,書桌上也是亂七八糟。她兒子正在寫作業,我悄悄觀察了10分鐘,發現他要么在東張西望,要么就是在玩橡皮,根本沒法集中注意力。在這樣雜亂無章的環境下,又怎么指望孩子認真專注呢?正如心理醫生Esslin Terrighena所說:“混亂會使人們感到沮喪、不知所措,從而增加挫敗感,消減人的專注力。”
長期生活在凌亂的環境里,會一點點侵蝕孩子的專注力。而整潔、有條理的環境,會給孩子的大腦一種舒適感,幫助他集中注意力。三個孩子并排端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對外界的一切充耳不聞。他們面前的墻上貼著滿滿一墻的獎狀,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孩子的桌面都干凈整潔,書本排放的整整齊齊。一個孩子能否做到專注、自控力強,家里的環境早有預兆。父母打造一個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她說:“我的媽媽長了一張生氣的臉,她的嘴巴里永遠說不出快樂二字?!?/span>女孩的媽媽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抱怨,從子女到朋友,從超市的魚,到路邊的狗......仿佛全世界都與她為敵。“你是要像xxx一樣不學好,就別進這個家門!”
“不知道隔壁的,沒事養什么狗,自己都養不活?!?/strong>
“這個魚一看就給我缺斤少兩,現在的人個個都是缺德鬼。”
......
爸爸工作原因經常不在家,在漫長的童年中,她首當其沖成為了媽媽情緒的“垃圾場”。慢慢地,她甚至開始“遺傳”媽媽的負能量,悲觀又敏感,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孩子是天生的情緒接收器,經常被父母負面情緒侵蝕的孩子,眼睛里注定住不進陽光。就像《以家人知名》中的凌霄,因為一場意外,不小心害死了妹妹。當著他的面,和丈夫爭吵、打架,但凡凌霄有一點不順她的心,不是打就是罵。在媽媽的陰云密布下,他的性格愈發沉默孤僻,再也沒有真正快樂過。再苦再難,我們都不該讓家成為情緒的垃圾場,更不該讓孩子為我們的負能量買單。每天進門之前,記得彈彈身上的灰塵,提醒自己“要把壞情緒留在門外”。千萬別讓一時的垃圾情緒,影響了孩子一生的健康與幸福。怎么指望孩子自覺?
認識兩位鄰居媽媽,同樣是家庭主婦,教出的孩子卻天差地別。一個媽媽很愛打麻將,從白天玩到深夜,每天家里聲音喧鬧,煙霧繚繞。她家孩子剛上初中,聽說晚上經常流連網吧,不按時寫作業,父母也不咋管,成績一塌糊涂。偶爾老師打電話過來反應情況,她才會吼著催孩子去做作業。但她平日里她下班回到家,從來不會出門娛樂,或是在家玩手機看直播。她要么就是陪女兒一起安靜地讀書,要么就是跟女兒聊聊學校的趣事。她女兒學習特別自覺,從來不用媽媽催,聽說一直是年級前十,是被老師重點表揚的對象。“你家孩子真爭氣,學習這么好,將來一定有出息,看看我家那位,讓他學個習真是費老勁了!”
她在沉迷娛樂,染上一身垃圾習慣的時候,兩個孩子之間的差距早已經慢慢拉開了。“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教育里面,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長?!?/strong>
如果家長平時在家就喜歡打麻將、追劇、玩游戲,孩子也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娛樂中,很難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所以,當你的孩子不愛學習、貪玩享樂時,父母不妨先反省一下自己。你所不在意的那些壞習慣,會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滲入孩子的血液,成為生命中的毒瘤。不幸的是,她的爸爸習慣不好,總是抽煙、喝酒、打牌、夜不歸宿。媽媽一個人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總是很累很委屈,夫妻倆人動不動就吵架,搞得家里雞犬不寧。吵完之后,媽媽還要跟女孩流淚、傾訴,細數爸爸的不是。在這種環境下,女孩的身心受到不小摧殘,每天總是郁郁寡歡,很難專注。后來,這個女孩初中的時候得了抑郁癥,被迫休學一年后,上了本地一所職高。她的媽媽還到處抱怨“我當初那么努力的培養她,結果就上了這樣一個垃圾學校?!?/span>“本來能在干凈的溪流瀟灑暢游的香魚,逐漸變成了水槽淤泥口邊困頓窘迫的鲇魚?!?/strong>
我所在的小區,有位當清潔工的媽媽學歷很低,擔心教不好孩子,省吃儉用把錢都留下來買書了。她每天回家都要做三件事,把房間收拾干凈,給孩子做好熱乎的飯菜,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間看書寫字。她沒什么能力給孩子講題,也沒什么錢讓孩子上昂貴的補課班。但她的孩子學習一直勤奮又自覺,最后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最好的老師是家長,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學區房,永遠是你家的書房。家庭環境,不僅浸染著孩子的生活習慣,也潛藏著孩子20年后的模樣。一個整潔、松弛、充滿書香的家庭氛圍,就是培養孩子的靈丹妙藥。“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本,孩子是果實,所有的因果關系都圍繞著家庭和父母。想要讓孩子卓爾不群,自己先要不斷向上,不斷成長,靠攏卓越。只要家長常常自省,用心改變,及時清除掉家庭內在的泥垢。總有一天,這塊豐饒肥沃的土壤,會結出最豐碩、甜美的果實。點個“在看”,一起共勉!
*本文系男孩派原創,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臺,4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關注我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