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之后,家長來到學校反而維護起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哄著求著就是不肯吃飯睡覺,父母反而還把孩子當寶貝護著;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還有求必應天天圍著孩子轉……父母都想給孩子100%的愛,也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有害,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沒有分清愛和溺愛呢?
今天列舉了幾條溺愛孩子典型的現象,爸爸媽媽們看看你們有沒有中招呢?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二.當面袒護
有時候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不如他呢!”這樣的小孩子自然是教不好的。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加容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四.害怕哭鬧
由于家長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打滾兒撒潑、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順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并對此束手無策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而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五.大驚小怪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往往是過度緊張的家長造成的。孩子一點小摔小鬧時表現得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半步,養成懦弱膽小的性格習慣。
六.剝奪獨立
家長對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比,喪失自信,養成依賴,還往往會變成在家里橫行霸道,外出膽小如鼠的“雙面性格”,造成嚴重的性格缺陷。
古人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愛之,其實仇之。”這里的愛就是溺愛的意思。其實每個父母都有或多或少溺愛孩子的時候,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必須要保持理智,該杜絕的溺愛就應該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