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P2P理財是當下最熱門的理財方式,但對于剛接觸接觸P2P理財的投資新手來說,自然有許多不成熟的投資表現。為此,小編總結以下幾點僅供投資者參考。
不成熟表現一:僅從新聞中去了解P2P
大部分投資者接觸P2P行業信息多數來源于新聞媒體,但這種渠道有兩種弊端:一是大部分媒體不是專業人士,其傳達的某些觀念不準確,容易誤導投資者;二是媒體報道上能看到的東西,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傳達的信息不全面,越是獲得用戶關注的消息傳播的范圍廣,速度快。然而,一些有料的、吸引眼球的負面新聞容易在傳播的過程中被無限放大。
不成熟表現二:過度分散
分散投資是投資的一條鐵律,能有效避免風險,對于P2P投資者來講同樣如此,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某些投資人為了分散而分散,投了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平臺,那就不是分散了,而是盲目,這樣不僅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因為篩選不夠細致,導致誤入某些不夠安全的平臺,增加了投資風險,違背分散的初衷。
不成熟表現三:認為收益越高越不安全
一般來講,平臺實力強、投資者信任度高,其風險定價能力就越強,投資人的利息相對較低;平臺實力一般、投資者信任度不高,那么其風險定價能力就弱,給投資人的利息自然要高,此外,不同業務模式的收益有所差別。這就要取決于這種業務所處的市場環境,比如做這種業務的人是不是很多,競爭會不會很激烈,業務成本高不高等。因此,單純從收益的高低去判斷平臺的安全性,遠遠不夠還要在投資前對平臺認真考察。
不成熟表現四:看重背景,但不懂看背景
平臺的背景是考察P2P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平臺有個強大的干爹,投資人自然也是暖暖的,很貼心。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懂平臺的背景。投資人需要懂得辨別這個平臺的背景關聯程度有多高,甚至是不是有杜撰或者虛構的成分。而要想查詢平臺的“水分”最好的一個渠道是可從記載企業的注冊資本、股東的變化情況進行分辨。
背景的確是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平臺要發展還得靠好的業務模式、專業的風控以及好的運營,強調背景的重要性,卻不懂看背景是投資人在理財中一個普遍存在的不成熟表現。
不成熟表現五:過分擼毛
其實擼羊毛就是去做各種p2p的活動,然后把它兌換錢財物,反正是對自己有利益所談的才會去擼,例如一些注冊送多少錢或者投資送多少錢等等的,那么這個就是擼羊毛。
那么擼羊毛其實也有被反擼的時候,因為很多p2p的活動一出來就被各種專職擼羊毛的人各種的去掃各種的去想方設法的套錢財物,所以經常會有一些p2p的活動會頻繁的修改活動規則。擼羊毛是無可厚非的,那些有時間、有精力、會判斷、敢嘗試的投資者擼些毛還可以說是這個行業對他們的嘉獎。
不成熟表現六:輕信所謂的專家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和思想去中介化,減少信息不對稱。專家的話可供參考,資深人士的經驗可以學習,但是請勿一味輕信專家言論。投資者自身的思維不能懈怠。互聯網金融畢竟是個新興行業,這方面的真正專家并不多見,不能因為哪個平臺有專家代言、為其站臺就輕易相信,投資者最終要形成自己獨立的風險識別與判斷能力。
小編建議,投資者在投資某個平臺之前,一定要從其業務模式、團隊構成、平臺背景、風控手段、運營速度、發展規模、營銷方式等多方面綜合判斷。不能一味的相信他人的推介,一定要在掌握豐富信息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有的辨別風險能力,并時刻掌握行業動態與平臺動態,培養自身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在市場規范化過程中,讓自己不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