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熱搜榜上一個話題始終占據著網友的視線,24小時內閱讀量就達到了5.3億,6萬多人參與話題討論。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這意味著1000個上海人中,只有4個人結了婚。而浙江5.9‰的結婚率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也都偏低。
對這一現象,不少人并沒有感到意外,反而覺得是情理之中。為什么這屆年輕人不愿意結婚了呢?
首先,許多年輕人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一個“窮”字帶著一種戲謔,但其背后卻蘊含著更為復雜的社會因素。相關調查顯示,結婚需要的越來越高物質條件,是導致晚婚或者不敢結婚的重要原因。
8月6日,國內社交平臺探探曾發布了一份《2019年95后戀愛報告》,報告顯示,95后女生對另一半的收入要求更高,近四成女生希望戀人的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居民平均月工資為6871.8元,月收入過萬,就是全國平均工資的1.5倍了。并且,越是發達地區,對另一半的薪資期望值越高。這樣的高期望,無疑也是在無形中給對方增添了壓力,沒有好的工作和收入,戀愛都沒辦法談,更別說結婚了。
在上一輩的婚姻觀念中,結婚的標配是“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而如今,房子則成為最重要的配置。報告顯示,74.6%的95后認為結婚必要有房子。其中,女生對此的訴求更為明顯,81.6%的女生認為房子必不可少。經濟基礎在當下年輕人的婚姻觀中尤為重要,沒有了良好的物質保障,他們會認為缺乏安全感。
因此,眾多年輕人紛紛吐槽,沒有物質何來結婚一說,婚姻也成了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另一方面,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當代年輕人不選擇結婚的一大原因。如果說“窮”是外在原因,那么女性獨立則是內在主動的一種選擇。對于許多“單身貴族”來說,害怕“婚后復貧”、“失去自由”,是其選擇不進入婚姻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少女性表示不結婚的原因是女性獨立了,沒有必要依附于婚姻和男性而生存。
從2015年人口小普查數據可以看出,20-24歲的“90后”(1990-1994年)女性的未婚比例為75%;25-29歲的“85后”(1985-1989年)女性的未婚比例仍高達27%,而她們的母親輩們“60后”在她們25-29歲時的未婚比例還不到5%。
以前結婚是道必答題,而如今成了選擇題。當兩個人結婚組成家庭,就意味著自己的責任又大了一些,需要對對方的父母和自己的下一代盡責。很多人長期在這樣的家庭壓力中,不得不舍棄一些自己的事業和愛好,慢慢地喪失了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原生家庭的影響、生活壓力增大、社會觀念的開放,等等。以前,“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的大喜事,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活得更加自由和灑脫,婚姻并不是必需品,沒有必要強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的傳統婚育觀念已經成為歷史,個人主義的婚育觀正在取代舊有的家族主義婚育觀。
參考資料:人民網《一些年輕人為啥不愿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