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雖然從九子奪嫡中勝出,但他這皇帝當的也著實“可憐”,畢竟康熙在位時間是在是太久,以至于他四十歲才當上皇帝 。
而康熙時期雖然將國家治理的強盛,但留給雍正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這也是雍正為何以“勤”著稱的原因,也正是他勤勞的治理,才有了后來乾隆的盛世。
總體而言,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君王在維持國家穩定和推進社會發展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功績的,不過歷史上雍正能立弘歷為下一任的君王和康熙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當時康熙十分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兒。
雍正也是在康熙的影響下,格外關注弘歷,而讓雍正真正下定決心立弘歷為儲,也是因為他自己想出的一個“怪癖”的方法。雍正給乾隆一塊半生的肥肉,他要是皺一下眉頭,皇位可能 就沒了。
雍正在一次家宴上,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召集起來,上菜的時候給每個皇子都上了一塊半生不熟的肥肉,等到各皇子的面前時,都要他們吃掉面前的肉,皇子們面面相覷,紛紛提出疑問,但是雍正并沒有作答。
皇子們礙于皇命只得吃下去,但是在吃的時候齜牙咧嘴,極不情愿,畢竟是處在皇宮之中,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如今吃著半生不熟的肉自然是不樂意的。
而眾多皇子中,只有乾隆一聲不吭的吃完了整塊肉,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這一切都被雍正看在眼里,最終雍正也是將皇位傳給了乾隆,這是為什么呢?
弘歷吃的這塊肉到底有著什么意義呢?用專業的話來說這種肉叫做“胙肉”,每當一些特殊的日子,皇宮中便會專門殺一頭豬,然后將其煮的半生不熟,而且不加一點作料分給親人或者是看重的人吃,不管肥瘦油膩,還保持著豬肉的腥味,想想就難以下咽。
即使很難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只有身份夠格,得到皇帝的認可才有資格吃。
滿清人之所以延續這個傳統,是因為在還沒入主中原的前,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苦,而吃“胙肉”的傳統一直留下來,是提醒他們江山來之不易,要能居安思危。
而當初乾隆吃胙肉是連眉頭都沒皺一下,這點很讓更能吃苦的雍正欣慰,這件事其實也促使了雍正立乾隆為皇儲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