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不可一世的越軍因背信棄義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越南也因此而輸了國運。但是,等中國解放軍部隊完成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撤出戰場時,僥幸躲過解放軍圍剿的越軍馬上進入邊境地區繼續挑釁,中越兩國之間的局部軍事沖突自1979年起,至1993年才正式結束。這就讓人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不是說越南在1979年就輸了國運嗎?為何越軍死不認輸,繼續與解放軍對抗10余年?從一些相關史料來看,越軍被解放軍狠狠教訓一番后,仍舊不知悔改的主要原因在于:越軍確實有兩把刷子,解放軍當時的戰斗力的確有待提高。
越軍的兩把刷子二戰結束后,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在忙著發展經濟的時候,由越南胡志明、武元甲等人建立起來的北越人民軍,仍舊在槍林彈雨中度日。一直到1973年,北越軍隊才正式成為世界各國眼中的“勁旅”。北越軍隊的強軍之路,可謂是困難重重。一開始,北越軍隊所面臨的敵人是在全球陸軍部隊中排名靠前的法國外籍軍團。當時的北越軍隊上下,有實戰經驗的人員可謂是屈指可數,而法國駐越南的外籍軍團,成員多半是參加過二戰的老兵。以法國駐越南軍隊中的“德國營”為例,該營總兵力約1000人,士兵均是從德國(當時的西德)招募,半數以上士兵都曾在德國納粹部隊中服役,為了逃避清算,不得不加入法國外籍軍團。而這些士兵擁有強悍的戰斗力。1946年,法國外籍軍團“德國營”開始進駐越南,至1954年,8年間,累計打死7466位北越組裝人員,摧毀了200余處北越軍隊的基地,而己方才損失500余人。當然,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1954年5月,由中國援越部隊指導,北越軍隊出力,戰斗力強悍的法國外籍軍團因后勤補給跟不上而敗走越南。白手起家的北越軍隊痛擊武器精良,戰斗力強悍的宗主國軍隊,讓世界許多國家都感到震驚。然而,北越軍隊只是將法國外籍軍團趕出北越地區,尚未達到全殲的目的,也不具備統一越南的實力和能力。美國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接替法國殖民南越,繼而派兵進駐南越。
北越軍隊剛打跑一匹狼,又迎來一只猛虎,日子越來越艱難。但是,北越軍民沒有屈服,利用山間小道,用血肉之軀與美軍的飛機大炮對抗到底。北越赫赫有名的特工部隊在戰火中誕生,創下了特戰小分隊以極小代價擊沉敵軍一艘航母的戰績。盡管在抗法和抗美兩個階段的戰爭中,北越得到了中蘇兩國的各種幫助,但從北越軍隊的戰績來看,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支擁有兩把刷子的軍隊。而當時北越軍隊的主要特點在于:戰士擁有堅強的意志力,不怕犧牲的精神;部隊善于化整為零打襲擾戰。這樣的軍隊,在機械化時代里,是非常可怕的。在面對強敵時,瞬間分散,迫使敵軍分散兵力,趁機襲擾敵軍薄弱點。一旦發現敵軍薄弱之處,分散在各地的友軍迅速集結,讓敵軍沒有喘氣的機會。因此,美軍殖民南越近20年后,不得不打出“西貢鐵拳”,灰溜溜地撤離中南半島。不論是從單兵作戰能力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團體作戰能力的角度來看,北越軍隊在國際軍事舞臺上乃至軍事歷史上,都排得上名號的,或者說,冷戰時期的北越軍隊,是中國解放軍的得意學生。解放軍的缺陷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中國解放軍暴露出了許多足以致命的缺陷,使得越軍一直都不服氣。其中,當時最大的缺陷在于,作戰理念落后。
1979年中越兩國之間爆發戰爭后,越軍笑話解放軍使用人海戰術的事情,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憑有據的事情。1979年3月1日,也就是中國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二階段。越南方面為了挽回全線部隊節節敗退的局面,從河內方向派出號稱越南“第二軍區戰略值班部隊”的316A師北上,試圖保住越南北部工業重鎮甘塘。這個316A師,成軍于1951年,師從中國解放軍原188師,善于打山地游擊戰,是一支非常能打硬仗的部隊。曾在中國廣西邊境地區休整過。1953年,在參加奠邊府戰役中,表現突出,重創了法國外籍軍團中的“德國營”,另各國高級軍官刮目相看。解放軍西線兵團獲悉越軍王牌部隊316A師北上參戰的軍情后,隨即派原149師應戰。解放軍原149師,是中國當時實戰經驗最豐富的陸軍部隊。該師原番號為第18軍第52師,參加過解放西藏之戰,1962年又參加了對印自衛還擊作戰,重創了印軍第七旅。1969年,解放軍第52師與149師互換番號和駐地,原52師的原班人馬搖身一變,成為新149師。與當時解放軍其他師級部隊相比,新149師算是寶刀未老,畢竟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前17年,還參加過大規模軍事行動,而大部分解放軍師級部隊截止1979年初的時候,已經有26年沒有打過大仗了。然而,即便是新149師這支王牌部隊,在作戰過程中,仍舊是漏洞百出。如,在3月1日當天,新149師446團2營夜里攻打越南沙巴縣4號橋過程中,因指戰員失誤,加上帶兵軍官粗心大意,竟然采取密集隊形行軍。
在抵達越軍控制區時,缺乏尖兵搜索,突然遭遇越軍三面伏擊,出現重大傷亡。若不是該營中還有許多參加過對印自衛還擊戰的老兵帶隊,后果不堪設想。而解放軍中這么精銳的部隊尚且如此,其他普通作戰單位免不了會出現類似的錯誤。當然,解放軍之所以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頻頻犯“人海戰術”的錯誤,主要跟當時的環境和條件有關。首先,越南北部是典型的亞熱帶山岳叢林地區,山多地少林密,可通行的道路少。部隊要是分散行軍,很難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集中兵力。其次,解放軍當時普遍缺乏無線通訊器材,部隊新兵較多,缺乏實戰經驗,因而容易出現人員扎堆行軍作戰的問題。與解放軍相比,參戰的越軍部隊,大部分都經歷過越南的南北戰爭,存活下來的越軍老兵,個個都是老兵油子,很難對付。而這也是越軍吃了敗仗也不服氣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當時解放軍的武器裝備的確落后于越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北越軍隊取得南北戰爭勝利后,接收了南越軍隊和美軍手中的大量美制新武器。同時,與另外一個超級大國合謀挑釁中國時,又得到這個超級大國提供的大批先進武器裝備,又學習了超級大國的先進作戰理念,士氣高漲。
解放軍用落后于人的武器裝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是消滅了四五萬越軍,這些被消滅得越軍,只是百萬越軍中的一小部分,沒讓其傷筋動骨,所以,越軍上下都不服氣。不服再戰1979年4月,出境執行自衛還擊作戰的解放軍部隊班師回國不久,越南方面馬上收攏那些殘兵敗將,繼續磨刀霍霍,不斷派兵襲擾中國邊境地區,而且是變本加厲。當時,中國的發展重心在于經濟建設,希望越南方面看清時務,不要走上不歸路。然而,越南黎筍集團已經失去理智,為了得到所謂盟友的提供的援助,根本不聽中國方面的勸告,鐵了心要跟中國進行無休止的軍事對抗。1980年開始,越軍先后搶占了位于中越邊境地區的騎線點,其中,老山,者陰山,靠茅山,法卡山這幾個地區的知名度最高。越軍在上述這些地區駐扎重兵,晝夜襲擊中國軍民和重要設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人民的仁慈沒法說服冥頑不化的越軍。不得已,中國人民不得不奉陪到底。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偉人鄧小平采取了各大軍區輪戰的策略,既有效消耗了越軍戰爭資源,也有效提升了解放軍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有效豐富了部隊的作戰經驗,保障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建設進程。
1984年,解放軍執行了收復兩山地區的作戰任務,重創了越南北部地區的越軍一線部隊。但即便如此,越南當局仍抱有與中國軍隊決一死戰的幻想,于1984年7月中旬,動用了20000人的兵力攻打老山地區,差點導致沖突擴大。1986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黎筍看到越南平民百姓早已經厭倦了戰爭,很多人甘愿冒著全家人掉腦袋的風險涌入中國境內搞貿易的時候,黎筍在悔恨中去世!此時越軍中的大部分人,也算是心服口服了。但是,騎虎難下。越軍此時要是公開表示心服口服,就此休戰,不僅會失去唯一的靠山,剩下的爛攤子也會更難收拾。因此,越南當局于1986年末一邊著手于經濟建設,美其名曰:革新開放,一邊暗中收拾殘局。此后,越軍挑釁中國的強度逐漸降低,次數也明顯減少。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戰略第一階段工作非常成功,第二階段工作正式啟動。反觀越南,昔日那個強大的盟友已經不存在了,日子可謂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