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譽為生命的搖籃,是目前為止唯一探明存有生命的星球。相較于宇宙而言,太陽系與地球不過是滄海一粟,和太陽系具有相同特征的星系,難道真的那么難以遇見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科學家們,從二者的位置、質量等方面,太陽和地球均是生命誕生的完美存在,仿佛被精心設計過。對于這點,天文學者表示,這種猜測可能是對的。
人類自文明伊始,就對自己所在著這片土地充滿好奇。
古希臘哲學家們認為,世界本原是哲學需要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因此他們利用工具對天空進行觀測,用雙腳對大地進行丈量,力圖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三杰”之一的亞里士多德和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此后,這一“地心說”統治了科學界近千年的時間。然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地心說”可能是一種謬論。
人們對于地球是個球體的這一論斷,事實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
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曾表示,地球是一個球體,此后“地圓說”成為西方主流學說,但部分統治階層和神學家對“地平說”深信不疑,原因在于《圣經》104詩篇中,一句抽象性的描述。
但這一理論被古羅馬的神學家圣奧古斯丁所否認,雙方對此爭執不休。
15世紀,西歐各國掀起一場浩浩蕩蕩的地理探索活動,各國探險家在皇室貴族的資助下,前往遙遠的大洋彼岸,探索未知的大陸,從此人類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1519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在西班牙皇室的支持下,率領一眾船員踏上了環球航行的旅程。
盡管他本人在航行的過程中,不幸卷入當地土著的糾紛中,意外去世。但他所率領的船隊,在歷經1000多的航行后,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旅行。
這一結果擊碎了此前“地球是方的”論斷,驗證了科學家口中的地球是個球體的猜想。而后,航天航空技術的發明,人們漸漸發現,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提及“日心說”很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哥白尼,但是“日心說”早在公元前4世紀便已經有人提出了,只是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18世紀,在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日心說”漸漸為人類所認同。
17世紀初,伽利略通過自制的望遠鏡發現了金星,以及此后陸陸續續發現海王星、天王星等,進一步的佐證“日心說”理論,信服力也越來越高。
“日心說”出現后,人們將太陽及其他圍繞著太陽運動的星球們,統稱為太陽系。和“地心說”一樣,“日心說”的出現讓不少人懷疑太陽系是否是宇宙的中心。
但事實證明,宇宙的空間大到令大眾無法想象,但可以確定的是,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我們并非中心是,甚至不位于銀河系主要的“四條手臂”上。
而這些看似非中心的巧合,恰恰說明了太陽系以及地球的特殊性。
茫茫宇宙,無奇不有。對于誕生在地球的生命上來說,無論是生態環境和星球構造而言,其似乎都是為了我們這種生物天造地設的一般。
生命的誕生的條件之一,便是水。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彼時的地球是一個熾熱的球體。
在歷經了3億年的變遷后,大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他們將地球變得千瘡百孔,卻也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分,原始海洋就此誕生,為生命的孕育奠定了基礎。
但有了水之后,生命就一定的萌發嗎?并非如此。
科學家通過研究后發現,水對于宇宙中并不罕見,例如我們熟知的彗星,水就是他們的組成成分之一。只是由于宇宙氣候寒冷,大部分的水都是以冰的方式而存在,生命難以孕育。
而地球恰恰處于和太陽合離的地帶,水均以液態的方式存在,這是生命誕生基礎條件之一。我們也將水能夠以液態方式存在的區域,劃分為適居帶。
通過檢測我們發現,地球整個運動軌道恰好位于太陽系的適居帶上,稍近一些可能變成金星那般的“地獄”,稍遠就可能成為火星。而這僅僅是地球的特殊點之一。
除此以外,科學家陸陸續續總結出二十多個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而這些條件恰恰說明地球這個星球的特殊性。例如:
圍繞恒星的運動軌道必須盡可能是圓形,過于橢圓可能回到星球距離恒星太近或者太遠,對于生命穩定發展極為不利。
星球的質量必須處于合理的范圍,且擁有一定的磁場。質量過大類似于木星、木星,任何生命在星球上可能直接被壓成肉泥;而質量太小磁場不強,例如月球、火星,難以鎖住大氣層,在太陽風的吹拂下,大量的水分逃逸到宇宙之中。
另一方面圍繞的太陽系,也充滿謎團。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獵戶座旋臂,處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有1/2半徑距離,銀河系的四大主要旋臂上星球密布,他們所釋放的伽馬射線、星球碰撞頻繁、超新星爆炸、黑洞群等,對于生命具有毀滅性的打擊。
而遠離星球扎堆的太陽系,有著相對穩定的結構和環境,為生命出現奠定基礎。
同時,太陽系的機構也仿佛是為生命量身定制的一般。
宇宙中有著大量的恒星,但是他們多是以雙恒星或者多恒星形式出現,但是太陽系是極為難得單星系統,運動更為簡單,環境也更為穩定,適于生命存在和發展。
太多的巧合,讓諸多的科學家曾懷疑太陽系和地球似乎是為了生命誕生而設立了,隨之而來的“外星人大遷徙說”,“地球監獄說”等相關學說也隨之出現。
但對于宇宙,我們人類認識的內容僅僅是一粒塵埃,未來仍有太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