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平
壬寅年夏,攜新出版的《黃河英雄兒女傳》前往西京城拜訪久已神交的著名作家賈平凹老師,之所以稱賈平凹主席為老師,當然不是他是老師身份,而是在我眼里他實在是我寫作上的老師。
賈平凹主席名氣大如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成名至今,一直是文壇上的常青樹,每年佳作層出不窮,散文、隨筆、小說一本接一本,無論數量和質量都毋庸置疑。更何況每有新書出版,竟然都能在全國掀起一股讀書熱潮。人說文學界、出版界的“賈平凹熱”,那真是當之無愧,名不虛傳!當然,能在全國掀起“賈平凹熱”,這其中既有媒體的作用,更與眾多的賈平凹擁躉者有關。至于賈平凹的擁躉者有多少,這真是難以估計,從八十年代出名至今,四十多年的文學影響,那可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里面不僅有成千上萬國內的,更有無法統(tǒng)計的國外的。
大凡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都會主動尋找導師,以他們的作品為榜樣,接受他們的熏陶與影響,以揣摩寫作之道,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毋庸置疑,在散文寫作上,我曾經也以賈平凹老師的作品為典范,認真閱讀,虛心學習,從他的散文里總會獲得多多少少的啟發(fā)與熏陶。在多年的散文寫作上,自己摸爬滾打也總算出了一點小小的成績,獲得了一些文學獎和不多不少的稿費。
在散文領域摸爬滾打了多年以后,自己忽然想弄部小說,而且是長篇,沒想到,經過一番折騰,自己寫陜軍冷娃抗戰(zhàn)的長篇小說《黃河英雄兒女傳》竟然弄成了。作為涉獵長篇寫作的新手,便很想請幾位文學大家批評批評,指導指導,沒想到,竟然先后得到了劉成章、白燁、王宗仁等大家的肯定,最后,通過大學校友著名作家厚夫,又得到了仰望已久的賈平凹主席的稱贊,這是令我想不到的。
小說是壬寅虎年五月出版,一度在我們當地掀起了一股熱潮,自己也被不少單位邀請做了報告。陜西廣播電視臺還專門做了一次專題訪談,更是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精神”的主題推向了高潮。奔著感激與膜拜的心理終于在暑假與賈平凹主席取得了聯系,在約定好的那天,我按照他給我提供的地址誠惶誠恐地敲開了他書房的門。
仿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我忽然不敢相信這是現實?是不是在夢中?自己仰望的文神忽然站在眼前,而且還是那樣親切的聲音:“來,坐,喝點茶!”說完,賈主席一邊招呼一邊倒茶。
賈主席是商洛丹鳳人,丹鳳與洛南挨著,因而兩地人的口音非常接近,從聲腔上給人都有一種渾厚、拙樸的感覺。我的同事中以前有一位老師教物理,是洛南人,聽賈主席的聲音忽然讓我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賈主席沒有一絲架子,平易近人,溫柔敦厚,是中國文人的典型代表。
我知道賈主席是名人,要接待的人很多,就急忙把自己的新作《黃河英雄兒女傳》雙手呈上,賈主席接過后,翻了翻,說:“不錯,寫陜軍首部抗日的小說,有開創(chuàng)性。”得到賈主席的肯定,我心穩(wěn)多了。急忙讓和我一同進門的鳳凰網記者張薈女士給我們合影。張薈女士人美心巧,閃電般給我們拍了幾張,隨后,又讓我給她和賈老師拍,我也急忙調好鏡頭抓拍了幾張。剛拍完照,賈主席的電話又響了。在賈主席接電話的時候,我急忙環(huán)顧賈老師的上書房環(huán)境,但見滿屋的古物、佛像、陶俑。我仿佛進入到了一個古董博物館。我急忙一邊拍,一邊端詳,只見里屋的古董更多,想到里面看,但又不敢。賈主席大概看出我的心思,就說:“進去看吧!”沒想到賈主席這么善解人意。
進去后,我來不及端詳,拿著手機急忙不停的拍照。拍完后,賈主席又忙著低頭回復短信,我這才注意到賈主席屋子里的古董似乎全跟佛、道有關。難怪他的散文、小說有禪味、哲理的因素,原來這都與賈老師的愛好與信仰有關。
一會兒,又來了幾位客人,我急忙讓賈老師給我們學校刊物《古徵文學》題名,賈老師毫不遲疑,拿起筆就寫下幾個渾厚、拙樸的大字。我急忙拍照,留下了珍貴的照片。此后,我們學校的刊物就換上了賈主席的題字。賈主席最后還給同行的鳳凰網記者張薈題了一行字,都是祝福的話語。
賈主席又忙著招呼其他客人了,我和同行的記者張薈急忙來到下面的醬豆書屋參觀,只見滿屋琳瑯滿目的書籍,全是賈主席在不同時期出版的作品。這豐富而又博大的書海,讓人根本想不到一位作家的創(chuàng)造潛力竟然有這么大?這么廣?
站在這座書山面前,你只有仰望的份了!
壹點號 尹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