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875年,李鴻章和左宗棠在朝堂上吵了起來,李鴻章說:中國這么大,新疆土地貧瘠,不要了又如何?左宗棠憤怒地說: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有說不要就不要的?
清朝末期國內局勢十分動蕩不安,而迅速崛起的阿古柏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趁機入侵了新疆多地。
清朝堂之上,諸多軍機大臣紛紛對此展開商討,但情況卻似乎變成了李鴻章和左宗棠兩人的爭吵。
兩人爭吵的點就在于新疆該不該收復,兩人各成一派。
主張海防的李鴻章毫不掩飾的表示:“新疆那地方不要也罷,新疆什么都沒有,不如將其當作'壁虎斷尾’一樣,之后一定能收復回來,并且如果現在收復新疆,那將會是一筆極大地財政支出,目前國內局勢形式動蕩,必須要將錢花到需要的地方,并且能發揮出足夠的作用。”
同時李鴻章也表示即使現在不要新疆,也并不會對大清帶來特別大的影響,如果準備打仗,且不說經費,如果投入大批軍力,最后還沒能打過,那么整個大清可能會因此受到牽連。
還不如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大清的海防,加強了大清海軍,大清便可以抵擋來自其他國家的海上入侵,減少大清的損失。
而左宗棠卻表示新疆是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足足有166萬平方公里,如果對于侵略者,大清直接選擇拱手相讓,那么中華大地將會被外族人一點點的蠶食殆盡。
此外,新疆也并非是李鴻章口中的不毛之地,反而新疆的牛、羊等牲畜以及水果、礦藏十分豐富,如果能收復,這對于大清來說絕對是拿回了自己的寶藏。
在左宗棠力排眾議的情況下,他的言論受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光緒皇帝的支持,而慈禧迫于壓力也同意了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但她卻表示大清國庫空虛,只能拿出300萬兩,剩下的則需要左宗棠自己想辦法。
隨后左宗棠表示自己就算是借錢也會把新疆拿回來,在左宗棠的計算中,此次出兵最少需要2000萬兩銀子,但是現在缺少的1700萬兩銀子把左宗棠急的焦頭爛額。
好在官商胡雪巖支持此次行動,他通過自己的人脈,并且多次借外債,為左宗棠籌齊了這筆經費。
然而經費是準備夠了,但是兵力卻被李鴻章設坎,無奈之下左宗棠只能親自組建西征大軍,并親自操練。
1876年,64歲的左宗棠命人抬著自己的棺材,率領自己6萬西征大軍奔赴新疆,并表示如果自己能活著回國,那必然是收復了新疆,否則自己便死在收復新疆的戰場上。
同時還留下絕命書:“西征收復新疆艱險萬分,沒有人愿意前往,我將獨自承擔這個重任,即使會受盡苦楚,也要留些福澤給后人。”
在左宗棠的安排下,清軍先打哈密,之后翻越天山穿過戈壁,將叛軍剿滅,隨后乘勝追擊,僅用五天時間便收復了烏魯木齊。
之后又順勢南下,左宗棠率領的西征軍勢如猛虎,阿古柏的軍隊在氣勢上便顯得十分孱弱,但他們依舊拼死反抗,然而左宗棠此次出征勢必要收復新疆,北疆已經拿下,南疆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
前后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新疆除了伊犁之外的領土全部被收復,但當時的清政府并不敢與沙俄開戰,想要以談判的方式收復伊犁。
然而派去談判的崇厚卻和沙俄達成了割地賠款的協議。
得知此消息的左宗棠勃然大怒,為了保證領土的完整,已經70歲的左宗棠于1880年,再次抬棺出征。
經過數次戰爭之后,沙俄沒有把握戰勝左宗棠的軍隊,于是便提出了再次談判的想法。
最后雙方于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左公以最小的代價收復了伊犁,至此新疆166萬平方公里土地完璧歸趙。
然而班師回朝的左宗棠依然不斷受到李鴻章的排擠,最后郁郁而終。
左宗棠被譽為大清最后的榮光,不是沒有道理,而我國能有左公這樣的英雄,真可謂是人民的福氣,國家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