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唐王朝發生了一場巨變: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將自己立為皇太子,并繼承皇位,年號貞觀,是為唐太宗。
盡管距離那場驚心動魄的兵變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可這次事變在歷史上仍然存在很多的疑點。《資治通鑒》中記載當時親王的私家兵數量大約為八百人。而且在玄武門兵變前,就被李世民調去了宮里。
”且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宮“
而當時的東宮太子李建成私家兵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李建成招募的長林兵2000人;還有一部分是從幽州調來的騎兵300人,加一起有2300人。再加上齊王府的接近700人,總共約有3000人。
”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馀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為人所告。“
首先,李世民的800私家軍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宮中預先埋伏?其次,在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少說也有兩千人也抵達了玄武門,試圖救主。李世民的800人,對戰東宮和齊王府的3000人,怎么看這也是一場敵強我弱的較量啊。最后的結局卻令人不解,秦王府的兵成功抵擋住了東宮和齊王府的精兵,等到尉遲恭手持李建成的人頭和李淵的圣旨,兩府精兵才一哄而散,玄武門宣告成功!
歷史的疑點只有回到歷史中才能解答。20世紀20年代,在甘肅敦煌出土了大量文書,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導致一批敦煌遺書流落海外,其中被法國人拿去的那一份正好揭秘了這段歷史,它是一件手抄本的墓志,名字叫做《常何墓碑》。
敦煌文書P.2640 《常何墓碑》
常何是誰?很多的人可能和我一樣,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常何絕不是一個無名之輩,相反的,他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玄武門之變正是因為他的加入,才使得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秦王,一切只因為常何的身份——玄武門守衛禁軍統領。
玄武門不比一般的貧民百姓家的門,不是任何人想進就能進,想出就能出的。李世民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讓800私家軍潛入宮中,正是依靠的常何。但如果常何把李世民放進玄武門,為什么李建成沒有提防?就算李建成缺少防人之心,可身邊還有一個狡詐多疑的李元吉會不提醒嗎?答案很簡單,常何是李建成的人!
李建成心思細膩,善于用人。身邊的魏征、王珪等人都是他的心腹忠臣。為什么獨獨對常何看走眼呢?答案也很簡單,常何是李世民派在李建成身邊的潛伏人員!而且保密級別為最高,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易暴露!
常何 劇照
那么最終的問題來了,常何究竟是如何被李世民收服,又是如何成功的潛伏到了太子李建成身邊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常何墓碑》中的內容了。
《常何墓碑》乃是文言繁體字書寫,此處我們不摘錄全部的墓碑內容。用白話文來說,可能更容易讓人理解。
常何,河南人。從小便有俠義之風,很多人歸附于他。隋末大亂,常何被推舉為起義軍首領。后來李密起兵造反,常何欣然相隨。當時李密給他的官職:上柱國雷澤公。常何當時做出的最大貢獻,則是勸說李密歸順李唐政權。李密歸順后,李淵封賞常何為車騎將軍。后來跟隨李世民一起討伐王世充,成為李世民的玄甲軍中的一員。當時玄甲軍共分為四隊,分別由尉遲恭、徐懋功、秦瓊和程咬金,而常何擔任的是尉遲恭隊伍中的一名小隊長。
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前兩年,常何被李建成調入長安,負責把守玄武門。”令于北門領健兒長上。“
就在這時,常何卻潛入秦王府,對李世民表示了忠心。根據記載,這種接觸應該不止一次。趨奉藩朝,參聞霸略。
后來,李世民賜金刀子一枚,李世民用這種鎏金小刀送人,正是他的辦事高明之處。我們知道,送人禮物不在于禮物的價值重不重,而是看送禮的人有沒有心意。李世民不僅有心意,而且錢也給的很到位 黃金卅挺。送給常何一個人還不算,又給了他幾十枚金子做成的小刀,讓他送給其他把守玄武門的守將頭領,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
送完了禮,李世民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表達出心意,于是有了下面這句:
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帳之深誠。
這里分別用了兩個典故。
承解衣之厚遇說的是劉邦時期,有人勸韓信造反。韓信說,當年我顛沛流離,落魄不堪的時候,是漢王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又把自己的飯碗推過來讓我吃。這份恩情,我怎能背叛?
申繞帳之深誠說的是三國時期,東吳設置了”繞帳兵“,管理這些”繞帳兵“的被稱為”繞帳督“。孫權每次外出打仗時,這些”繞帳兵“都在軍帳外守護。常何以前負責保護李世民,此刻李世民回憶過去常何的恩情,自然讓常何大為感動。
經過這些套路,常何自然的認為李世民是一生跟隨的老大哥,從此”暗送秋波“。
常何表面上和李建成親密無間,逐漸取得李建成的信任,被是為股肱之臣。為了最大價值的利用常何,李世民終于在武德九年,啟用了這顆最為重要的棋子。正是因為有了常何這個內應,才使得李世民的玄武門計劃得以出其不意的實施,給與太子和齊王府最有力的打擊。